APP下载

“四双”驱动 构建全员育人平台培养预备技师人才

2024-08-18张朝晖费凡珂

职业 2024年14期

■摘 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对于技工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技工院校中的预备技师培养,以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和双场所”的“四双”合力为驱动,阐述如何通过搭建“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技能大师+朋辈导师”全员育人、“研修学习+顶岗研训+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始业教育+规划指导+学徒培养+就业引导+毕业跟踪”全过程育人的协同育人平台,将“三全育人”理念全面融入技工院校教育实践。

■关键词:“三全育人”;校企合作;预备技师

技能型社会的逐步形成对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托,步入了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赛道。预备技师是“将工作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的既有丰富业务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技能人才,其成长的沃土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在预备技师培养过程中实现“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互通互融互促,将立德树人融入预备技师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塑造具备过硬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精神的技能人才,切实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和培养质量,赋予了“三全育人”新时代的内涵。

一、预备技师层次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照“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涵,分析目前预备技师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笔者发现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全员育人

校内教职员工是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主要涉及教职员工、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但突破校园围墙,打通育人壁垒,促进行业、企业、家庭等多种育人主体互联共通的探索甚少。

(二)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局限于从踏入校门到毕业离校“围城”内课堂的纵向学习过程,学校内横向教育诸如第二课堂、课外研学、实习实践、社团活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程贯通性实践较少。

(三)全方位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形成合力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校内资源的全方位利用,还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全方位需求和社会资源的全方位统筹,必须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开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预备技师培养。

二、校企共筑“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平台的探索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引企入教,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要支撑,以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为核心,以“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和双场所”的“四双”合力为驱动,开展预备技师培养。实现“企业准员工培养前置到学校,学校人才培养延伸到企业”的融合共生,达到“主体协同人人育人、过程贯通时时育人、空间融通处处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

(一)组建“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技能大师+朋辈导师”全员育人队伍

高质量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是预备技师培养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的核心。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以师资共培良性互动,强化各方的育人职责,打造协同发力的“校内+校外”育人师资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的角色补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严谨、重视质量和效率的观念,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产教融合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稳定的人才供给,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1.校内导师思政引领

校内系统化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始终是预备技师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预备技师综合职业能力中职业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正确且坚定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打造一支懂技术、强技能、高素质的校内师资队伍是提升预备技师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泉。

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校内“三元融合”协同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目标设计,将思政育人目标和专业课目标全面衔接。常态化开展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教师职业能力、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针对性与实效性;协同教学团队通过暑期下企业实践、走访行业企业、与毕业生以及实习生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熟悉企业的生产场景、工作内容、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组织方式和规范等,以此丰富实践经验,把握人才培养关键节点,实时开展实践引导、心理疏导等工作;同时用实践案例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色,讲授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反哺日常教学,实现课程、实践、实习过程三融合,确保校内课堂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2.企业导师言传身教

聘请企业骨干到学校兼职任教,参与专业规划、课程开发、技能培训、实训实习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等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必然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导师带来独特的行业视角、先进的前沿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拓展教育的宽度,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邀请学校领导、教学督导走进企业,就学校办学理念、教学现状、立德树人等方面与企业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强化企业导师的思想建设和育人职责,引导企业导师在进行工匠精神传递、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实践指导的同时,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引领,通过更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课前、课中、课后“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3.技能大师模范领航

邀请各专业领域的技能大师成立“匠心讲坛”讲师团,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融合学校和企业双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引领学生在接受最新理论知识的同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开启创新思维;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将扎实严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贯穿整个育人过程,让学生在校园内切实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技能大师加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不仅可以营造传承工匠精神、学习劳模品质、争当技能先锋的良好校园氛围,还可以与校内教师协同,搜集和梳理身边的鲜活素材,充分提炼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采用故事案例、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日常授课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有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提升的高效融合。

4.朋辈导师薪火相传

在校内,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思想引领、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搭建形式多样的朋辈交流平台,如参与新生班级管理、优秀事迹专题报道、成长成才故事分享等,帮助学生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树立远大理想,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在校外,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通过开展“优秀学子大讲堂”“学长学姐面对面”“校企篮球对抗赛”等开放式的近距离沟通交流活动,发挥朋辈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明晰个人发展方向,为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二)打造“始业教育+规划指导+学徒培养+就业引导+毕业追踪”全过程育人链

把握学生自入学到毕业之后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储备、心理特征、学习诉求,有规划、有指导、有跟踪、有成效地将各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序衔接,从而提高育人的有效性。

1.始业教育——专业学习启蒙

始业教育是适应性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开展学生专业认知教育的基础工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立足点。新生入学后,通过专业带头人的专题讲座、优秀学长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企业一线现场观摩体验、与企业技术人员及人事主管座谈等有高度、接地气的形式,帮助学生对产业发展前景、职业定位、未来从事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较清晰的认识,实地观摩体验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如雨露滋润渗入学生心中,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始业教育全过程。

2.规划指导——职业方向优化

学业规划是学生在对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正确判断和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和制订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完成学业为导向,融入细致的思政工作,引导学生乐学爱学、知学会学、共学共进,从理想信念、职业规划、技能学习等方面增强红色工匠意识。抓住定培单位双向选择的关键期,通过企业宣讲会、专业方向6bQXQy0cD+QXo3Q32XzZqg==选择讲座、观摩拜师仪式、学生参与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融合在一起,激发内在动力,树立专业志向;思政课协同教学团队协同企业导师,跟踪预备技师成长各阶段,提供专业指导,全力授业解惑。

企业提供的带薪研修及企业奖(助)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化合作的具体措施,体现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社会担当。企业资助育人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和特色的育人模式。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奖优引领功能,鼓励学生以优秀企业家为榜样,锐意进取、发奋图强,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通过自身努力回馈社会。

3.学徒培养——职业能力奠基

在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大背景下,采用“进校即进厂、进厂即进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创设“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和双场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加“一企业、一方案、一模式”的企业专项模块化项目研修、企业岗位历练、顶岗实习“双线四阶递进”分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轴线,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习得螺旋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双向奔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引擎,达到“企业准员工培养前置到学校,学校人才培养延伸到企业”的目标,实现“学生—学徒—员工”的顺利过渡。

4.就业引导——就业质量提升

就业引导环节是顺利进入职场并适应职场环境的必由之路,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将就业作为一种育人方式贯穿从技师研修双选会到“双线四阶递进式”工学交替分段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校企合作递进式开展通识性教育、专业性教育、技能与实训教育、实践教育,构建多层次、交叉性、立体化的就业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通过访企拓岗企业调研、优秀毕业生就业故事分享、企业进校宣讲会、校企联办技能大比武以及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搭建学生和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桥梁,将生涯发展教育时间前置至技师研修方向双选会,学生从自身特点、自我的发展需求与职业目标出发,做出研修方向的选择,主动迈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将生涯发展和职业规划理念注入“开学第一课”,通过参观校史馆、参加行业企业专家讲座、分享世赛冠军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技能与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中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校企联动开展“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邀请并筛选企业参加学生实习就业双选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5.毕业追踪——育人质量反哺

依托校内教师的及时跟踪,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持续帮扶引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启“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构建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激励更多在校学生以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用技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而突破育人“围墙”,延伸育人场域。通过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就业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劣势,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又可以对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效果进行检验,实现育人结果反哺。

(三)完善“研修学习+顶岗研训+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环节

全方位育人是培养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责任担当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预备技师的“熟练技能”“丰富经验”“现场能力”等职业能力特征必须经过长时间、持续的真实工作环境历练才能形成,因此预备技师的培养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它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全方位需求和社会资源的全方位统筹。因此应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内涵、育人元素,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融入研修内容,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建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一课双师”在校内一体化技能工作站、在校外产教融合基地交替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心理、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1.研修学习——挖掘培养深度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缺一不可的就业环境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预备技师人才,是校企合作的题中之义,更是技工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融入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的预备技师定制化研修学习的创新之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具有员工招聘、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等工作经验的人员和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岗前培训的人员参与技师研修方向和目标的探讨,引进具有企业先进技术工艺、生产管理理念的真实的、典型的、可探究的、可评价的项目资源,采用双师共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共建的基于企业真实产品开发的一体化技能工作站开展教学,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企业导师、技能大师们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鲜活事例感染激励学生,挖掘共建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则,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实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及时跟进多举措开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职业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通用职业素质教育,让职业素养这样的“软实力”成为学生职场制胜的法宝。

2.顶岗研训——延展实训广度

顶岗研训,即学生在企业岗位环境下,经过顶岗学习、工作、锻炼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预备技师,在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地参与实际工作的研训活动。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逐渐将自我定位从学生向企业实习员工进行过渡和转变,增强职业认同感,进而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从事该职业的稳定性。学生在顶岗研训中,不仅可提升技能,还能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让学生获得用双手创造财富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经过轮岗研训,促成学生从聚焦专业技能辐射至岗位技能、行业经验、管理技能、质量管控意识、安全生产规范意识、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意识、行业前沿技术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实践中感悟和践行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社会服务——提升培养高度

在预备技师培养过程紧紧把握育人的“事、时、势”,进行生动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培育贯穿学生以技能服务社会的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领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

挖掘身边的“隐形客户”,将真实的客户需求设计成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将课堂搬到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同时,以真实项目为驱动,上好一堂别开生面的创新实训课。

三、结束语

笔者以预备技师为例,阐述如何构建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平台,进行技工院校“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展望未来,技工院校可以以此平台模型为基础,从不同培养层次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张朝晖,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教务部兼安装工程系主任;费凡珂,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