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育中融入黄河文化的意义及路径

2024-08-16韩梅朱薇琳

人民黄河 2024年7期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滋养了中学美育的深厚土壤。从古至今,黄河文化不断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学美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在中学美育实践中,黄河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无论是黄河的壮丽景色,还是沿岸的民俗风情,都是美育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黄河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也为中学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将黄河文化融入中学美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培养中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参阅由牛建强编写、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化概说》一书,深入探讨黄河文化融入中学美育的意义与路径。

该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首先回顾了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让读者看到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随后,详细介绍了农耕文明、民间信仰、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内容,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多维性;同时,还对黄河河道的历史变迁、洪水灾害以及治河方略进行探讨,使读者能够对黄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书中对黄河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如何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释放其艺术魅力,从而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中学美育中融入黄河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学生审美情感、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的必要培养。具体来说,中学美育中融入黄河文化的深远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审美情感。中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学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首先,黄河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其次,黄河文化中的艺术元素是中学美育的重要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可以让他们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此外,黄河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等艺术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韵律美和动态美,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是积淀文化素养。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首先,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发展的漫长历程,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些文化思想,学生可以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此外,黄河文化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学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拓宽其知识视野,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是弘扬民族精神。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蕴含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奔腾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学生可以深刻领悟这种精神内涵,从而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其次,黄河文化中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团结协作,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黄河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中学美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学习黄河文化中的英雄故事、历史传说等,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价值,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素材,非常适用于中学美育。

首先是自然景观。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许多景观都适合作为中学美育活动中的素材。例如,壶口瀑布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地理形态,成为黄河自然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壶口瀑布,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激发其审美情感,提升其观察能力;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省,是经地壳运动、风化、水蚀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奇峰绝壁,神妙无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写生、摄影等活动,将这些奇特的景观转化为艺术作品,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黄河湿地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学习的天然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湿地生态考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地貌独特,既有河流的壮丽,又有海洋的辽阔,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地理考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也为对学生进行生态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是黄河传统工艺。黄河流域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深受人们喜爱。剪纸不仅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艺,而且是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式。在美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泥塑工艺也是黄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细腻的泥土为原料,经过匠人的精心塑造和彩绘,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中学美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泥塑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面花工艺也是黄河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以面粉为原料,经过巧手制作和彩绘,呈现出了各种美丽的形象。在美育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面花的基本制作方法,创作具有黄河特色的面花作品,从而使学生感受黄河文化中的丰收和喜悦。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地区,其青铜艺术品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中学美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纹饰设计,甚至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青铜器复制或设计工作,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再次是诗词歌赋。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学者以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磅礴景观为素材,创作出了无数经典的诗词歌赋与文学作品,这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描绘了黄河入海的宏伟画面,而且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理想的情怀。在中学美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赏析、绘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李白《将进酒》中的豪迈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无尽生命力,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也传递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和分析这类诗词,深入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杜甫的《黄河二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北岸的军事形势和胡人的习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忧虑,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中学美育可以组织诗歌研讨会及情境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增强其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中学美育中融入黄河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实践,真正实现黄河文化与中学美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元素。中学美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将黄河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黄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设计相应的绘画、雕塑等创作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壮丽与神奇,进一步理解黄河文化的美学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中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并对其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让学生领略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体验黄河文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在中学美育中融入黄河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实地考察、采风写生、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其一,组织学生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黄河流域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遗址参观学习,让学生亲眼目睹黄河流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其二,开展采风写生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或兴趣小组前往黄河沿岸采风写生,让学生在实地创作中感受黄河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其三,开展黄河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黄河文化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举办主题展览。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展示黄河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以及相关的艺术品和文献资料,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其次,开展主题讲座和交流活动。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黄河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从而使其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最后,举办文化演出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编排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舞蹈、戏剧、音乐等节目进行演出,让学生在表演和观摩中感受黄河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