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当代传播研究

2024-08-16殷耀琦曹天航

人民黄河 2024年7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精神面貌也更加奋发昂扬。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断推进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凝聚精神伟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和载体。《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书以黄河文化传播及话语体系构建为出发点,探索了文化自信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外译策略以及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为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苗著。该书首先对黄河文化的概念、构建目的及路径、精神内核、多重精神特质及其符号构建进行了总体性的阐述;继而分析了黄河文明形态及其演变历程,在大历史观视域下,以农耕文明为源头,梳理黄河文明的发生、发展与近代转型历程,并结合文化资源和历史典型论证黄河文明的主体地位;接着论述了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以及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策略,并从传播学视角入手研究了黄河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外宣翻译策略;此外,还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资源条件、推进措施、市场条件及政府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同时,书中重点分析了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价值与路径,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述并探索了黄河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以该书为依托,阐明黄河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剖析黄河文化在当代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而探索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的具体路径,对于弘扬与传播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黄河文化同根同源、团结协作的理念以及勤劳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当代焕发出了重要价值和精神伟力。新时代,黄河文化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文化内容,如爱国主义、红色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等。黄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接续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传播是关键。当前黄河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和困境:其一,对黄河文化的宣传普及程度不够,受众范围有限,导致部分民众对黄河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认知模糊;其二,黄河文化的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传播机制不够健全;其三,黄河文化传播形式老旧,缺乏与现代科技和媒介的充分结合。

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的具体路径有:其一,扩大对黄河文化的宣传教育、鉴赏普及,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主题讲座等) 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黄河的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发展故事,提高人民群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深入研究并全面解读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二,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播体系,拓展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媒体共同发力,深化对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运用,尤其要发挥好网络媒体在黄河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打造黄河文化传播阵地。其三,运用多样化、特色化的传播形式,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立足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从黄河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汲取养分,结合实践创作出一批黄河文化精品,通过生动的表现形式、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切实增强黄河文化的传播效力;统筹宣传、文化、旅游等各方资源,提高黄河文化与文旅产业的契合度,依托沿黄交通线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路线,运用精品文旅、文创产品积极宣传推广黄河文化,使黄河文化深入人心;搭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举办黄河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和学术会议等,加强对优秀黄河文化作品的国际推广,扩大黄河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