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用好红色文化的三重意蕴
2024-08-15田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中铸就的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革命精神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是砥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时代用好红色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一、红色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红色文化蕴含着强大精神力量。第一,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力量。回首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崇高信仰信念并能够在接续奋斗中始终坚守自己信仰信念的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守史。用信仰之光照亮奋勇前行之路,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第二,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时期创造的红色精神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内核。正如毛泽东这样评价长征精神:“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的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实践伟力。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继承和弘扬好我们党在长期伟大实践中铸造的各种红色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宏伟精神乐章。
2.红色文化提振了中国道路底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的砥砺奋进,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回答了中华民族何以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代之问。百余年党史清晰地呈现了中国道路的生成逻辑和自信底气,彰显了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笃行致远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可以说,红色文化见证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我们党在奋进道路上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指引和不竭动力。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认清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发挥红色文化的示范引领效应,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红色文化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载体
1.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标识。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都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坚守文化自信自强是一个民族与国家走向强盛与繁荣的题中之义。也就是说,一个民族与国家精神文化意义上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因此,中国崛起绝不只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更重要更为深层的应是一种中国精神文化的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根本的是精神和文化的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最基础的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简言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文化认同,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翻开百余年党史,不难发现,坚定的文化自信,贯穿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充满自信地指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走向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则和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砥砺奋进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用红色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第一,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不断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我们要看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始终保持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第二,要矢志不渝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当下国际文化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要赢得国际影响力,既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还要充分重视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红色文化的价值作用。坚持红色文化自信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我们要坚定红色文化的理论自信和价值自信,加快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展示出红色文化的新气象,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以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
1.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价值彰显。第一,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研习百余年党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构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不同”。之后,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时刻不忘人民的嘱托,念兹在兹是人民。从邓小平深情告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到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要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第二,坚持人民至上、建设红色文化必须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又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以建设廉洁文化夯实文化建设基础,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确保红色基因永不褪色、红色文化永不变色。
2.让人民享有更充分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人民的新期待。一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拓展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增强红色文化的活化利用,使红色文化在各地方各行业都能进行交融结合。要打造更加立体、生动、有效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深化数字红色文化资源多样性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回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新期待。另一方面,要让人民享有更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打造“红色引擎”,发挥红色资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红色文化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数字赋能繁荣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在思想、艺术、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实现红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