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研究
2024-08-15方成智 吴诗宇
摘要:新职教法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夯实理论支撑;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修养;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本领建设。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职教法;高职教师;立德树人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颁布实施26年后,2022年4月20日首次迎来全面大修,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第44条提出“国家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社会地位”[1],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主体、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更是新职教法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质量成长的关键生力军,同时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长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新职教法推行后,提升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可以为培育更高层次的能力人才提供强大保障,为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储备和技能型社会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价值意蕴
在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与社会进步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这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技术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
新职教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新职教法中第4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立德为先、树人为本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教师重视立德树人观念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了高职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技术支持。
(二)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内在要求
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其职业本质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给学生传递正向道德观念,帮助其树立良好的EGgdP2r8Dd8h78bjnzwjFr/UYmehZTqh5OTWvCd+GRQ=思想品德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高职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时代使命,努力掌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
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新鲜血液,是国家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助于培养符合我国人才培养要求的社会劳动者。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发展壮大,对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单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品德发展,而且与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质量密切相关。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优秀理论与实践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核心在于教师队伍。新职教法颁布后,提升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保障,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高职院校教师立德树人存在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深化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目前高职教师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觉悟较差,师德师风建设不足,职业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从不同层面阻碍着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束缚了高职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一)思想政治觉悟较差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教师队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价值观,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日益复杂的形势,高职教师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深入了解高职教师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其需求和困惑,对高职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践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大部分教师热爱国家、关注时事、信念坚定,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状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二)师德师风建设不足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3]。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大部分教师以身作则,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但是,在全国多所高职院校中,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仍有发生,这些案例中的教师或因为个人品行问题,或因为对职业道德的漠视,做出了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极大损害了教师形象,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这些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源于个别教师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不足,另一方面与当前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高职院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4]。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国家现代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三)教师职业能力欠缺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师队伍中职教知识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部分高职教师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缺乏兴趣和探索精神,职业教育理论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机会,且培训内容往往滞后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制约了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其次,目前高职教师培训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技能深造,无法充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且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沿用了普通高校评定准则,未能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建设路径上的不同需求,导致高职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技能的不良现象[5]。
此外,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现代职业教育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不同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专业知识落后于行业最新发展,且缺少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6],制约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加速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
促进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体系的形成,从思想教育引导、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夯实理论支撑
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及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认知和发展方向。加强高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应有之义。
1.高度重视与关注思想政治素质
加大力度落实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高职教师队伍。通过组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及优势。带领高职教师开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文件学习,深刻领悟国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论述内容和精神。
2.充分发挥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深入挖掘和宣传优秀典型杰出事迹,颂扬崇高品德、传递标兵效应。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搭建展示平台等方法,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为高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提供更多支持,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高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师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融入教学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7],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凸显了师德师风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师风管理
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相关制度,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理清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细化违反教育伦理、损害学生权益、滥用职权等禁止性行为,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进行授课和分享。帮助教师提升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建立师德考核制度、落实师德师风建设
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还需通过同行评审、学生评价等方式对高职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严肃处理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行为,而对于师德师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双管齐下,激发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本领建设
教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其职业能力水平是确保立德树人任务有效落实的关键。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支持。
1.助力专业发展
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定期举办专业培训课程,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和科研项目,以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3.赋能信息技术
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专门培训,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等。
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高职教师作为职业能力发展的主体,应当具备专业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德育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方式拓展德育途径和形式。高职教师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统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主动响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高职教师要顺应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潮流,不断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成,王波,徐玉成.高职教师评价改革的应然向度、实然困境与必然路径[J].职业教育,2023,22(24):54-59.
[2]乐天芝,李建荣,薛亚平.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44-47.
[3]刘锦峰.高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大学,2022(21):130-133.
[4]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202-205.
[5]黄卫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02):67-71.
[6]张威.“双高”专业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07):69-72.
[7]施小花,李勇.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89-93.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