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对称沟通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

2024-08-15罗梓岚

公关世界 2024年16期

摘要:大学生学术诚信是指大学生对待科研和学术研究等学习行为与态度的诚实性,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学风、道德建设,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从“双向对称沟通理论”的角度改进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以建立积极的高校学术文化。通过分析“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如何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如何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信和开放式对话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学术诚信;高等教育

引言

“车无辕而不立,人无信则不立”。所谓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是做人之根本。大学生学术诚信是诚信品质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大学中面临各种学术诚信挑战,如抄袭、作弊和剽窃,这些不端行为不仅损害学术道德,还会威胁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预防不端行为,已成为高校管理和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公共关系学中的“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强调沟通双方之间互相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能够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提供有益的指导,本研究从“双向对称沟通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改进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以建立积极的高校学术文化。

一、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国家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国家科研和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学术领域是人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神圣领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一直以来都是科学探究的根本点。

(一)大学生的科学水平与道德人格对社会文化建设进程有直接影响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直以来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学生的科学水平与道德人格,直接代表着民族素质的高低,而学术失信行为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1]。高校大学生既承担着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任务,又肩负着国家复兴的重任,优良的学术道德将会帮助学生养成不怕苦、肯钻研、有耐心的意志品质。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学术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公平正义的学术道德也是必备的品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将其培养为具有良好学术及社会道德的人才对社会建设和良好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应当认识到大学生的学术道德是大学生个人人格、品德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对其个人人格和修养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渗透于学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大学生学术行为必然是高等教育长期的重要议题。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著名的教育学家竺可桢说过:“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探寻真理的能力”。高校乃孕育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校风、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现代化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国家兴盛需要创新人才,我国要在世界激流中占据高地急需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是社会共识。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提高学者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大学生树立勤奋踏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在一个学术领域内,要获得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甚至国家重大工程的突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科学意志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学术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造福人类的生活,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高等教育系统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学术道德的建设工作,教育部近年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意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如《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二、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双向对称沟通理论是一种公共关系学理论,1952年美国公共关系专家斯科特·卡特里普和阿伦·森特提出了“双向对称”的沟通模式。这一理论强调了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即信息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双方在交流中扮演的角色[3]。如今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在教育领域也开始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并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双向对称沟通帮助师生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它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即双方都被视为沟通的平等参与者,这种平等性意味着师生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使师生可以开放、透明地交流,自由地分享想法、问题和观点,这有助于消除师生沟通中的隔阂,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在教育环境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参与讨论,从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通过倾听和回应学生的意见展示出对学生的尊重。

双向对称沟通可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个性化指导。它强调建立积极、个性化的教育环境,鼓励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互动,通过双向对话,学生被鼓励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这种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建立的紧密联系中,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困境,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困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

双向对称沟通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责任感。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意识到对自身学习行为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获得目标上的共鸣,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履行责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观点、表达意见,开放的沟通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明辨是非,使其积极主动地承担学习责任。

三、双向对称沟通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改进策略

高校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人类知识探索、真理发现的重要储备力量,应当自觉肩负起传承人类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任。然而,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不断凸显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以及屡屡曝光的学术造假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高校学术诚信教育问题,“如何处理不端问题”和“如何培养大学生学术责任感”也就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议题。而如何应用双向对称沟通理论用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对于改进高校学术环境、培养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建立师生学术互信关系

学术诚信教育应始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是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信任教师的指导和反馈,同时教师相信学生的诚实与努力,才能有效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术诚信的典范,积极遵循和推崇学术诚信原则,并以此作为榜样鼓励学生效仿,为高校营造出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指导。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威廉鲍尔斯在对大学生抄袭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同质群体的示范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抄袭态度。他认为,“抵制抄袭的氛围越盛,学生抄袭发生的概率就越低”[4]。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术成长而言,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若教师群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事件沦为常事,那么久而久之,抄袭剽窃之风便会在学生中蔓延,坚持诚信的学生就会感到自身权益被损害,只能被迫加入这一行列,毕竟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定力。

其次,教师在教育全过程应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意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提出的学术思想并给予恰当引导,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融洽的交往氛围,不以个人的喜恶来看待学生,不以自己的见解为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带有色眼光、不偏颇,以正确积极的学术价值观引领学生,这种平等的互信关系有助于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师生间开放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不必担心受到歧视或批评,同时要善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疑虑,通过开放式的对话,促进建立开放和透明的学术文化。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论坛、社交媒体或学习管理系统等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无压力的平台以进行开放式对话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考虑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辩论等,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于自主学习的学生自然而然不需要对学术不端行为抱有期待。

同时,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并非简单地灌输规则,学校应该有明确的学术诚信政策以明确违规行为的定义和后果,但这些政策应该通过与学生的双向对称沟通得以传达,以确保学生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目的,在对不端事件的执行程序上也一定要公开透明,可以有适当的学生参与以确保程序正当公开,当师生之间形成了对称、开放的对话关系,才更有可能取得学术诚信教育的成功。

(三)为学生学术成长提供建设性反馈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是个体面对课程评价任务时采取的不诚实和浅表化的学习策略,其学习动机短期且功利[5]。因此大学生学术诚信治理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更需要高校教师的观念转变,双向对称沟通理论强调提供建设性反馈和个性化的指导,如果发现学生的作品存在违反学术诚信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具体的问题和违规行为,提供清晰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根本。这包括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等可实际采纳的建议,指出他们可以采取的步骤来改进他们的学术研究,比如,提供参考文献时如何正确引用来源,或者如何改进写作技巧,同时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如引用指南、写作指南等。在反馈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机会表达他们对反馈的看法和问题,这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开放对话,使学生感到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这种反馈是双向的。

在处理大学生学术不端事件时,高校和教师不能简单地惩罚学生的不端行为,而应将“促进学生学术责任感的提升”作为根本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术写作和研究技能,并提供机会以弥补不足。当学生陷入学术困境时,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在需要时咨询教师或同行,在反馈中要强调原创性的重要性,并明确说明如何正确引用他人的作品,可以向学生提供引文和参考文献的示例,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他人的观点和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学术成长的关注,这将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术过程,而不仅仅是由于害怕被惩罚。

结语

学术诚信是维护学术品质和声誉的基石,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保障,只有在学术界诚实守信的氛围当中,学者们才能自由地探索新思想和新观点,促进学科的进步。本文从双向对称沟通理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包括建立师生学术互信关系、建立师生间开放对话关系、为学生学术成长提供建设性反馈等。同时也意识到学术诚信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长久效果。未来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借助双向对称沟通理论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更在于培养他们积极的沟通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滕建华,娄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1):78-81.

[2]黄东桂,闫杰花,胡玮.试论荣辱观视角下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2):17-20.

[3]赵红.论政府公关中的双向对称沟通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02):40-41.

[4]王贤娴,许庆豫.美国高校荣誉制度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20,(06):143-149+156.

[5]张银霞.高校诚信课堂环境及其建构——兼论“金课”建设的伦理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2):76-83.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