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饭”,怎么越吃越香

2024-08-15

读报参考 2024年23期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事业浩浩荡荡,书写着当代世界的中国奇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时代这个“出卷人”不断把新问题、新挑战摆到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

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必然会伴随着阵痛。

客观而言,改革是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在任何社会、任何发展阶段,改革都会不同程度地牵涉到不同人的利益,它意味着要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要面对既得利益者的阻力,要承受转型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改革走到今天,社会群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更加丰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免不了打破现有利益格局,触动一些人的奶酪。

发展中碰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改革的“阵痛”,要靠深化改革去平复。比如,2018年启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涉及180多万人,涉及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调整的部门达80多个。其中,核减部级机构21个,核减班子正副职数58名;减少设置部长助理部门9个,减少职数25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进程中,动奶酪、触动利益的改革比比皆是。正是因为我们党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真刀真枪抓改革,动真碰硬求实效,才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隘,完成了一项项艰巨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不能忘记改革为了谁、依靠谁

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破题、解题,“人民”二字是关键。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医疗教育要更好保障,环境污染要更有效治理,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大彰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安徽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率先制订“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办法,蛇口工业区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将改革推向前进。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从问题出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奔着问题去,关键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突出改革举措的鲜明指向性,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盯着问题改,就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确保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摸着石头过河,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这一重要的改革方法贯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时至今日,我们对待重大改革仍是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

而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辨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何为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

改革开放46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推进改革重在知行合一、真抓实干。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可避免会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更需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与担当,更需要求真务实的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要统一思想,增强自觉。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落到实处,干出实效。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要用行动和效果来检验。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以实干赢得民心,以实绩推动发展。

(摘自《青岛宣传》张芝萌、王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