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
2024-08-14吴良根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开展多模态化学课堂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等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应用适度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和使用新潮前卫的科技产品等教学策略,构建高品质化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元智能理论;多模态教学;多样性;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3-0076-04
【作者简介】吴良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99)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拥有八种智力,只是这八种智力的组合方式和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时的表现和状况各不相同。该理论还认为,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
所谓模态(modality),通俗讲就是“感官”,如人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每一种信息的来源或者形式,都可以称为一种模态。多模态的学习是调动和融合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知识构建中去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基于多模态理念开展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元化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长、学习风格和发展优势。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多模态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多模态教学,常通过化学实验、合作讨论、多媒体技术和高新仪器设备等辅助教学,将操作、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供丰富的、直观的教学体验。在开展多模态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效果。
(一)主体性原则
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信息处理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要确保所用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多样性原则
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认为人类在处理信息时,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和认知通道,因此在教学中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素材和更生动的学习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三)交互性原则
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教学中可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开展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的常用策略,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多模态教学方法包括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化学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鲜明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溶解度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深化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将一些颗粒状的物质(如硝酸钾、硫酸铜)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等达到饱和状态后(该温度下不再继续溶解),逐渐升高温度并不断搅拌,可以观察到固体物质溶解度发生的改变。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添加其他物质)来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控制溶解过程的方法。
2.操作实验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感受化学的魅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现象,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失败或异常现象,需要学生学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验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可操作的化学实验方案,是学生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化学实验设计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适度合理的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加板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以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化学实验、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多媒体技术让化学实验演示更加细致且可重复
通过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录制功能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供学生回放和复习。这种多角度、可重复的实验演示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
2.多媒体技术让化学知识的讲解更加直观形象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分子结构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展示分子的组成和运动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的概念;在讲解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的软件或应用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索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性。
3.多媒体技术为化学课堂互动提供了更多方法与路径
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白板或在线教学平台创建互动题目和讨论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选项或输入文字来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端先进的科技产品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和数字传感器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生动的学习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思考空间。
VR和AR技术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一个虚拟的实验室,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模拟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各种化学反应。例如,在学习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理时,学生可以通过VR模拟不同的反应条件和结果,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A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材料和辅助工具。借助AR技术,教师可以将化学元素、分子结构等抽象概念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理解这些概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此外,还可以结合实时动画和交互功能,让学生参与到分子结构的构建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除了实验操作和概念理解,VR和AR技术还可以用于化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VR设备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环境污染的场景,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学习能源转化的相关知识时,AR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能源之间的转化关系,激发他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三、体会与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模态初中化学教学,强调的是不同感官和认知模式的交互。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开展多模态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施多模态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也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困难所在,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多模态教学的优势。
第二,需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让他们亲眼看见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开展多模态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学习体验。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高新技术手段。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模态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育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杨松.基于多模态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VR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5.
[4]于浩.“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未来教师素养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5):26-29.
[5]王薇.中小学“多感官教学”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3(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