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析

2024-08-13张琳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0期

摘要:文章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传承弘扬的策略问题。通过理清新形势下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脉络、创新发展的路径,实现工匠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贡献。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整理前人的文献精华,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研究内容大致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新媒体环境下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主要包括引领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人才的爱岗敬业意识以及促使人才形成奋斗的精神等方面。

第二部分为新媒体环境下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围绕统筹教育资源并完善育人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工匠精神、拓展实习实践育人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等维度,通过相关研究得出完善思政课程、组织校内宣传活动、开展各项实践育人项目以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举措。

此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站在教育领域多个角度探讨了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做法,希望相关研究内容可以为实际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匠精神;新媒体;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13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M-2023-02;2023年度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微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M-2023-03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在教育领域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尤其在加强思想教育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新媒体可以广泛、快速地宣传正能量事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文章主要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二、新媒体环境下传承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对于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此处的素质不仅指专业素质,更包含道德素质,而工匠精神则强调人才在工作中要保持细致耐心、专注严谨的态度,可见高职人才领会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为思想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更多机遇。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这对于传播和提高工匠精神的影响力大有裨益[1]。

高校借助新媒体传承工匠精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引导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新媒体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可以让更多学生主动了解其精神内涵,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未来工作中也不再只关注收入,而是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坚定理想信念,进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2]。

第二,能够培养人才的爱岗敬业意识。高校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有利于在潜移默化间端正学生思想,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认同感。高校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确立个人职业目标,再利用新媒体宣传爱岗敬业典范,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工匠精神,高校要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树立伟大梦想[3]。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承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统筹教育资源并完善育人体系

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有效传承工匠精神,还要全面统筹教育资源并完善育人体系,通过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具体做法是将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交叉整合[4]。

一方面,对于高校思政课程,可以选择适合融入工匠精神传承的着力点,切实融入工匠精神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国情,讲授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及奉献精神,用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一直以来,思政课程是开展德育的主要渠道,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对此,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可以规划出理论专题课程与实操体验课程,理论部分主要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实践课程则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如此才能真正传承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可以将工匠精神与课程专业要点结合,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化创新改革。比如可以在教学情境中列举相应案例,介绍一些名人事迹,包括钱学森先生在工作中追求细致和完美,对每个设计工件的计算都十分精确等事迹,值得学生学习[5]。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

在育人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开展各类有关教风和学风结合工匠精神的主题宣传活动,有效传承工匠精神的内核。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宣扬工匠精神,使其与新时代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相互融合,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例如,不少高校的校园景观极具文化特色,其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着力点。高校可以将其看作能为实施思想教育提供支持的隐性资源,在学生经常路过的教学楼走廊、宿舍以及食堂等位置张贴有关工匠精神的宣传海报、标语等,还要打造传承工匠精神的展厅、长廊以及人物事迹展馆等。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也会自然而然形成认真学习、虚心钻研的观念,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6]。

同时,也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工匠精神文化宣传社团,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教育管理人员也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如定期通过校园广播宣传一些先进人物事迹,也可让辅导员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工匠精神的纪录片等,如“大国工匠”系列影片,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塑造大有裨益[7]。

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择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到校开办宣传讲座,讲述他们的经历,深化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8]。

(三)通过网络媒体强化工匠精神宣传影响力

首先,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其凭借内容传播的多样性深受学生欢迎。因此,网络信息也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导致部分学生受到利己主义、急功近利等消极思想的侵蚀,阻碍了学生未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开展育人工作,强化工匠精神宣传效果,正确引导学生思想[9]。例如,教育者首先要了解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如平台化、自媒体化、可视化以及社交化等特点。

其次,要从移动端入手,精选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并积极传播,还要不断创新,围绕主流信息并紧跟舆论趋势,提高年轻人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和支持度。高校也可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协调互动,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利用传统媒体宣传工匠精神相关案例可以提高可信度,而网络媒体则发挥信息传播的辐射功能,探索更多有关工匠精神的网络文化内容,如可以借助符合年轻人喜好、生动有趣的网络流行语来宣传工匠精神,一改严肃的宣传风格,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兴趣。

最后,还要灵活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宣传工匠精神,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学会“主动出击”,强化对正向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这类平台的优势在于覆盖群体广泛,也利于被当代大学生接受[10]。

(四)进一步拓展实习实践育人渠道

简而言之,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努力钻研、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精神,而参与实习实践活动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工匠精神最有效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人才也会对职业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实习实践育人渠道,让人才深入了解社会,塑造良好的职业品格并锻炼就业技能,其具体围绕两方面展开[11]。

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安排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操作课程,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内容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独特风格,与岗位相衔接,与知识理论课程无缝对接。此外也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参加技能培训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确保实训落地,使高职学生对匠人严谨的工作态度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大国工匠的尊重和向往之情,助力人才成长。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高校产教融合,提高育人水平。高校可以与合适的企业方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共同发力[12]。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助力传承工匠精神

教师对于人才思想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水平决定了高校教育执行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积极推动工匠精神的创新与传承过程中,也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强化工匠精神对育人工作的有机融入[13]。

首先,应保证教师本身对工匠精神有较强的认同感,并透彻理解其内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有关工匠精神的讲座或交流会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榜样作用,因此,教师要基于工匠精神约束自己,保持高尚的品格,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14]。

其次,持续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教师要主动了解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岗位要求,注意在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内容,起到宣扬工匠精神的作用。教师也应利用新媒体手段协助开展教育工作。

最后,要重视高校内部的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对教师开展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令其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起重视,塑造人才的完善人格[15]。

四、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积极传承工匠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远大理想大有裨益。由本文分析可知,新媒体环境下传承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包括:统筹教育资源并完善育人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通过网络媒体强化工匠精神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实习实践育人渠道。

参考文献:

[1] 宋洪兴.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52-54.

[2] 张颖.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大学,2023(31):133-136.

[3] 宋凤玲,晁储军.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语言文字+工匠精神”特色品牌文化创建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9):114-118.

[4] 李梓卉.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6):218-220.

[5] 陈丹丹.新媒体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4):157-159.

[6] 武皓,贺文喆,杨帆,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4):186-188.

[7] 王旭,张颖.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50-52.

[8] 贺智慧,贺冰心.新时代“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经济师,2023(7):160-161.

[9] 秦媛.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6):131-133,136.

[10] 罗希贝利.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团日活动探微[J].成才之路,2023(17):41-44.

[11] 陈忱,韩珂可.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美育融合路径探索[J].天工,2022(36):94-96.

[12] 王凯.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提升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77-79.

[13] 赵卫.工匠精神融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采写编,2022(9):177-180.

[14] 郑帅普.提质培优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3):50-55.

[15] 梅石.新媒体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究[J].中国报业,2022(14):84-85.

作者简介 张琳晶,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