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体系
2024-08-12李健薛二勇张俊姣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运用综合集成法,深入学习和研究后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为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途径和科学教育主体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主体论的“三论体系”,深刻体现了对科学教育规律与实践的洞察和把握。科学教育本体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囊括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政治意识。高效实施科学教育要推进“四个优化”,即优化教育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制度、项目运行机制、科学环境氛围,这构成了科学教育的方法论。目的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有赖于人,也就是科学教育的主体论,这要求党委和政府统筹,部门协同推进;两院和两科结合,加强联动引领;学校作为主阵地,发挥主要作用;学校与企业合作,产学融合育人。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教育;创新人才;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思政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VSZ004)研究成果。
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科学教育,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学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科学教育开展的基本遵循、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什么?如何系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践行?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的主体有哪些?是本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综合集成法,文本计量和专家研判相结合,深入学习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论述。从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与主体出发,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论述体现的教育规律和机理,形成科学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主体论的“三论”体系。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论述文本计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讲话、演讲、答问、贺信、回信、重要批示和杂志撰文等十分丰富与广博,对有关文本内容分析可知,“科学”一词共计出现1000余次,“科技”一词共计出现1200余次,“创新”一词共计出现1600余次。按照与“科学”“科技”或“创新”等词共同出现在同一段话中的频率进行排列,可以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词频关系图(如下页图1所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科学”“科技”或“创新”时,与之相关的动名词、名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其最受关注,关联度较高。
基于整体词云图、词频前30单词关系图以及高频词图综合分析发现,围绕科学教育,与其紧密相关的第一层次的关键词为创新、教育、国家、改革、科技等(频次超过1000),说明科学教育以创新教育、科技教育等形式表现,与国家发展、教育改革紧密相关。第二层次的关键词为人民、社会、社会主义、全面、问题等(频次在800—1000之间),说明发展科学教育应站在国家立场、基于人民需求,以系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教育经验、问题与挑战,全面考虑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课程教学与监测评价等。第三层次的关键词为制度、经济、世界、人才等(频次在600—800之间),说明科学教育要关注制度建设,随着经济形势、世界局势不断变化,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通过制度优化和人才驱动加快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第四层次的关键词为体系、机制、服务、教师、学校等(频次在400—600之间),说明需要建立健全科学教育体系和机制,注重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校教育系统为主要培养途径,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建设创新后备人才队伍,服务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改革。第五层次的关键词为管理、政策、学习、组织、高校、合作、理论、实践、评价、技术、智库等(频次在200—400之间),说明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优化科学教育管理和政策部署,积极推进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与科研机构、科技馆、企业行业等的实质性合作,创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科学教育的格局,使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发挥智库支撑科学教育开展的作用。第六层次的关键词为经济社会、就业、职业、学科、产业链、数字经济等(频次在0—200之间),说明科学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就业、职业教育紧密关联,强调科学教育入口、过程和出口的结合,推进科学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在产业链建设中育人,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
基于高频动名词和名词关系分析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是围绕科学教育的内容、途径和主体三方面展开。科学教育的核心指向为创新,在科学教育深入推进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学创新,实现科学重大突破,逐步解决“卡脖子”难题。优化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科学教育研究,在创新人才培育、发展和进步中实现科学教育的现代化。
二、科学教育本体论:自科、人文、创新与思政
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还囊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创新意识、知识和方法的培育。科学教育更要把握正确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要抓住重点、也要全面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自然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开拓人的知识视野,引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多次产业革命,既是我国科学教育开展的时代背景,也是重要的基础内容。近代以来,我国积极学习与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发掘我国古代在众多科技领域、尤其是数学、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的成就,构成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6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引入与中国古代科技领域的成就挖掘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先进制造、能源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塑造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呈现出急速变革、深度学习、自主操控等新的发展特征,孕育经济社会、全球发展的重大变革,这些构成了科学教育前沿知识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了上述议题。与此同时,要在创新型产业发展中,基于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需要,推进人工智能与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打造“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在产业发展中培养大批科学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打造创新型产业,在产业变革中培育人才。自然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既要持续开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在内的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又要实施包括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工程技术等应用技术科学的研发和教学;同时也要着重加大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能源技术、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空间等重要前沿科学领域的教育力度。
(二)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在科学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在于其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受制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受制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同等重要性,其共同在科学教育中发挥作用。为此,要建设结构合理、领域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其育人价值。科学技术深刻影响国家前途、人民福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日益交叉融合,创新人才既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也要有丰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创新创造。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既可以形成文化产业链,也可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聚集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 2020年在湖南考察时明确了文化和科技的价值和作用。科学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不能把科学教育等同于完全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这就需要开展好传统的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要推进不同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还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科学教育内容既指向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也要延伸和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实现科学教育交叉融合中的自我革新。
(三)创新创业能力
科学教育的重要指向是创新及创业,创新创业意识、知识、方法和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明确了创新创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创新创业既是科学教育的成果体现,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明确,对于科学人员的创新创业,要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科学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能力,我国明确提出要在一流大学与学科教育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同时,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3]。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增长知识、形成智慧、提升能力、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明创新创业不是青年学生的专利,创新创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同时也要在国际科技合作、职业技能教育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双向链接机制,形成良性的创新创业生态,在生态塑造中推进科学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2022年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育人。把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元素,既丰富了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推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
(四)思想政治意识
思想政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保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科学教育全过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使所学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正向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奋斗。科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导向,提升教学和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科学教育的政治方向要正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鼓励受教育者主动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家建设、经济社会转型进步服务。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要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4]。科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将很难保证科学创新创造价值判断的正确方向。知识传授、能力培育和价值引领共同构成科学教育高效开展的基础内容。
三、科学教育方法论:体制机制构建与环境建设
如何不断提升科学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长期关注和探索的教育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和教育如何融合、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如何结合等问题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组织管理、人才队伍、运行机制、环境氛围成为深入推进科学教育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上述问题解决提出了明确的期待和要求,对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做出了系列论述,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成才”的科学教育氛围,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科技实力,构成了科学教育的方法论。
(一)优化科学教育组织管理
高质量开展科学教育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一是要把人才资源放在科学教育的最优先位置。优化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造就站在世界前沿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工程师和创新团队,使其在科学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也要优化人才评价、服务和激励机制,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中激发人才活力、成就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二是优化科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创造中,既要让领衔的科学人才拥有更大的科学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充分释放科学人才的才华和能力;也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外界不必要的干预,确保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奖励荣誉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形成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三是建立科学教育资源的筹集、分配、共享机制。科学教育涉及领域广,所需资源多,要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筹集机制;重点围绕国家急需、社会期待、人民需要的科学教育领域布局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建设;统合国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成功经验共享借鉴机制,全面提升科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二)优化科学人才队伍制度
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造就更多创新人才,推进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强国。人才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战略性资源,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造就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基于科学教育,造就顶尖科技人才、培养青年科学人才、形成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涌现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科学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建立健全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政策,形成积极的拔尖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对其加强引导和鼓励,搭建教育平台和机制,构建集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高地,发挥高水平人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以人才引领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科学教师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的主导性主体,没有高质量的科学教师,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把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的优先项,拓展教师培养培训的渠道和方式,培养造就大批着眼于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的高素质科学教师。加大前沿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形成适应前沿科技人才发展的专门培养方案,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培养造就把握世界科学发展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技人才,形成具备创新思维、敢闯“无人区”的顶尖人才,发挥其对科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前沿科技人才既要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现和解决真问题,也要善于学习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理论,培养具备高水平科学知识和素养的人才。
(三)优化科学项目运行机制
科学教育的高效实施需要多学科参与、交叉,建立多种类型的科学项目,基于项目推进多学科融合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等多次会议和视察中强调,要重视、利用和优化科学项目,发挥其育人作用。一是优化设置国家、区域人才项目,既要按需设置,也有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确保人才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基于人才项目造就高水平科学人才,推进科学教育的高效实施。二是优化科学项目管理制度,为科学教育的教师和有关人才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尊重科学研究发现、传播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让真才实学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瞄准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推进科学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促进科学项目联合攻关,在合作中实现协同育人。坚持开放创新,推进国际科学交流合作,聚焦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共性问题,加强国际科学人才的联合攻关,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战略性技术迭代中,养成高水平科学人才;同时,我国要主动参与和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在协同研发中增长知识才干,积累前沿科学知识,纵深推进科学教育。
(四)优化科学教育环境氛围
科学是无尽的前沿,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支撑。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科学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力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教育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方法,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以科学教育支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调动科学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科学人才发挥作用创设舞台和环境。二是要树立科学教育的自信。创设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创新意识、心怀科学梦想,形成尊重知识、人才和创新的环境,培养前沿科学人才和大师。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并重。创新作为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体系建设的两翼。既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发现、挖掘、积累前沿的科学知识,也要通过科学普及传播、倡导、弘扬科学知识、方法,形成认识、热爱、学习、使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帅才型科学家,有效整合科学和教育资源,培养高水平科学人才。在基础教育课外活动、课后服务中,加大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的活动[5],形成科学教育良好生态。
四、科学教育主体论:政府、两院、学校与社会
科学教育内容的多元领域、实施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多主体联动统合实施。科学教育高效实施有赖于多主体协同,多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发挥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基础。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指导,推进部门协同,做好顶层设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学前沿研究和教学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馆等科学联络和科学普及机构要加强联动,推进前沿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学校是系统实施科学教育的主要机构,要打造科学教育的主阵地;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创造的主体,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科学教育事业,协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党委和政府统筹,部门协同推进
科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政部门在科学教育中的职责做出了部署[6]。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识才、爱才、用才、容才和聚才的能力,为科学人才发展创造条件,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当好领导者,又要成为专业决策者,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发展动态,优化科学资源配置,增强领导科学创新和教育的能力和才干;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创新创造,推动科学成果不断涌现、推进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推进创新人才培养[7]。要做好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科学素养,把握科学教育的总体方向,做好科学教育政策部署,保障不同科学人才参与科学教育的权益,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宏观决策、协调统筹等作用,教育部门牵头抓总,科技、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主体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新格局,为推动重大科学任务攻关、抢占科学发展国际竞争制高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强力支撑。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还是其他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责任,要构建党委总揽全局、各方积极配合的格局。科技部门要在科学战略与规划、政策决策中纳入科学教育,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与力量的育人作用;同时要对科学项目管理流程进行精简,为项目育人提供更多便利。人社部门要以人为本,创新科学人才聘用和评价体制机制,在其中纳入科学教育的因素,做到聘用、评价、激励、奖惩一体化,促进科学人才发展,支撑科学教育开展。财政部门要突出重点,解决科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加大科学人才和教师的发展投入,提高教育投入效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尊重、延揽科学教育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对院士在政治、工作、生活上进行关怀支持,为院士参与科学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主动关kRNBoFnuODbtb8ECzB/wyvGT0VldP1bcCaehHu5qMho=心科学人才成长,创造有利于科学人才参与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为科学教育做出贡献;发挥技术人才作用,使其能够参与科学教育,发挥技术教育作用;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下青少年科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改进科学教育教学,不断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二)两院和两科结合,加强联动引领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简称“两院”)是国家极为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思想库,承担着重大科学研究、科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使命,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两院要积极发挥学术引领、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指导科学前沿教育与科技普及活动的开展。两院院士要主动承担重要的育人使命,肩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科学识才、育才、用才,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要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引导科学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希望退下来的院士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学精神上身体力行,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科技进步贡献智慧。”[8]强化两院的国家高端智库职能,为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开展咨询评议,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基于前瞻性研判力、跨学科理解能力等,支撑科学素养提升和前沿科技传播,服务科学教育决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两科”)发挥各自资源和桥梁作用,建立其参与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肩负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育人作用[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覆盖面大,囊括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产业部门,要扎实推进科学普及和推广[10],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教育决策服务、为促进科学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服务。中国科学技术馆要发挥场馆科学普及功能,探索以馆为主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科学教育模式,既要走出去与学校联合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也要引进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对标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在科学教育规划、布局与资源拓展中发挥作用。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学教育对两院和两科提出了目标相同、重点不同的要求,强化科技资源富集、国家高端智库职能,发挥学术引领、技术攻关、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作用,构建科学教育开展的积极氛围。
(三)学校作为主阵地,发挥主要作用
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1]。学校是开展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场所,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在学校场域开展科学教育,要系统布局、分步推进,以实现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科学人才培养的贯通。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创新创造[12]。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的好奇心,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好奇心、事业心,探索成就事业的。科学教育要从娃娃的引导和培养抓起,使其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13]。学前阶段的科学教育关键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14],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职业院校要设置流动教师岗位,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技术人才,基于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要兼职任教,培养技术创新人才[15]。高等学校既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也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探索特色化高质量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16]。
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基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意识、知识和能力。高校作为科学创新主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17]。在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建设中,高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阵地,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要建设基础研究人才专项,突出成就和创新潜力相结合,长期稳定支持科学人才,同时培养造就创新意识、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18]。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期权激励力度,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兼职或离岗创业收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19]。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科学创新的实践人才。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高校科技国际联合攻关,在项目研究的协同中培育创新人才[20]。
(四)学校与企业合作,产学融合育人
科学教育既涉及科学理论创新,也涉及科学技术运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1]。企业是科学技术运用和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围绕所需人才、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支撑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引领者,要深度挖掘企业家精神和典型案例,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受教育者为科学创新注入动力。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22]。高校、中小学、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协作,实现产学的深度融合[23],基于企业行业的需求和技术创新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成特色鲜明、定位明晰与布局合理的科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批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围绕前沿技术发展、服务创新需要等,主动与高校、中小学、职业院校对接,建立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各级各类学校要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密切与企业行业合作,推进与企业行业等资源共享,建立协作共促科学教育的机制。企业积极参与科学教育,产学深度融合既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环节,基于产学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理论与实践、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提升受教育者科学素养,实现协同共赢。
参考文献:
[1][20] 国发[2015]6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Z].
[2] 中办发[2016]7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18][23]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01).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1-27(01).
[6][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
[7][11] [13]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02).
[9]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02).
[10] 人民日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6-05-31(01).
[12][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 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2017-09-25.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8-11-16(01).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01).
[17] 人民日报.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 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2016-02-04(01).
[19] 国科发政[2019]260号, 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
[21] 人民日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N].人民日报,2022-05-01(01).
[22] 人民日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N].人民日报,2022-06-30(01).
作者简介:
李健: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发展战略、比较教育政策。
薛二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战略与规划、教育治理制度与模式。
张俊姣: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教育战略。
Constructing a High-Quality Science Education System
—The Logical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Science Education
Li Jian1, Xue Eryong2, Zhang Junjiao2
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China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olic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science education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approach, after in-depth study and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science edu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cont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the methods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subject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ming the “three theory system” of ontology, methodology, and subject theory of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deeply reflects the insight and grasp of the laws and practices of science education. The ontology of science education involves multiple fields, including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requires promoting the “four optimizations”, namely optimizing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 team system, projec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cientific environment atmosphere, which constitute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purpose and method depends on human beings, which is the subjectivity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This requires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to coordinate and coordinate with departments to promote; Combining the two academies and departments, strengthening linkage and leadership;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schools play a major rol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Keyword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cience education; innovative talent; educational power;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s
责任编辑:李雅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