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盛宴(创作谈)
2024-08-11屈赳
小说这门艺术,发展到现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我们要走的路,那些彪炳文学史册的巨擘们,都走过。不乏虔诚的写作者请缨,去拓宽两者的边界,但大多时候,是南辕北辙的徒劳。另辟蹊径,寻找比怎么写和写什么更重要的东西,凸显小说的意义,似乎尤为关键。这一点上,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体悟,因此,造就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在日常小说写作中,我更依赖于直觉,它犹如神谕,引领我走向小说的秘境,从而衍生出创作的冲动。在我看来,直觉所抵达的畛域,即小说的意义所在。写与不写,值得或者不值得,直觉都会给出答案。直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何将其最大程度转化成小说语言,创造性地呈现出来,是我写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我不断尝试各种人物以及题材的抒写,走过不少弯路。最终察觉到应该把“试验田”安放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展现人在面临周遭世界时所表现出的茫然。例如,《既来之》里,那个在命运捉弄下,不知何去何从的修车工老孔;《少年的剑》中,三位畏惧大人威严,依旧选择捍卫自己初心的少年;《斑马线上的犹豫》里,被生活激流冲击得节节败退,侥幸逃脱惩罚的辅警。回顾过去的写作,我才明白直觉真正示意我写下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形态。到了《异客》,也不例外。无论是“我”和党彪,还是多吉、央金,在小说视界里,都代表着孤独的一种具体所指。
这篇小说的写作,来源于我的两次西藏之旅。2022年7月,我从西藏回到白鹿塬下这个古时盛产美玉的县城,终于有了份稳定的工作,能腾出手脚,干自己喜欢的事了。可西藏就像是留在生命里的一个烙印,我经常会怀念起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我重新开始写作,这次我把重心转移到了小说上。很快,我就完成了一篇一万多字、关于西藏的短篇,几个月后便得以在《小说林》发表。诚然,对一个没发表过几篇作品的小作者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事。可我总觉得前后一年多的西藏生活,一个短篇是难以承载的,我应该写得更长一点,更好一点。于是萌生创作一个中篇的念头,慢慢也就有了《异客》的雏形。我想勾勒出一个洋溢着人性美好和自由光辉的世界。虽说又是一次关于孤独的写作,有些沉重,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质地应该是轻盈的。接下来,如何借用个人经验和虚构的魔力,让小说骨骼清晰,血肉饱满,是要认真考虑的事。
在我以往的阅读经历中,有的小说读过,就像一阵微风吹过,等你再合上书页,有时甚至连一个片段也回忆不起来。碍于作者的名气,也许会又一次翻阅,可这更像是其作品平庸的佐证。在《异客》的写作中,我想尽可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故事、主题、人物等要素上下功夫。大概的故事走向,已经清晰,以“我”,一个面临毕业的研究生,因为学业问题及情感问题,决定去西藏找寻在聂荣县邮局当局长的朋友党彪,感受一下雪域高原的辽阔景色与风土人情,借此放松心情为切入点。主题是揭示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隔阂,即孤独的表象。如果仅就这两点的设定,想要把这篇小说写得出彩,在我看来,是不现实的。散漫出击,不如猛攻一处。我把重心放在了人物上。参考了万玛才旦和次仁罗布的小说,他们关于西藏的创作,观照当下,有一定的时效性,符合《异客》的时间设定。我力求写出他们没有写过的人物。最后,塑造出憨厚直率的多吉和善良热情的央金。在他们身上我提前埋好“炸点”,在情节需要时拉响。一方面,让小说在故事上多了一些好看的“涟漪”;另一方面,通过在两个陌生化的人物之间制造冲突,以点带面,为更纵深的叙述做铺垫。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提到,“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作家既可以直接谈论他的人物,也可以通过他们自身表现出来,或者还可以安排我们听到他们的自言自语。”在《异客》中,我采用第二种方法。以“我”的视角展开,通过人物的行动推进故事,穿插进采黄蘑菇、观测星空、跳锅庄舞等一系列有藏地特色的情节,丰富小说的意蕴。小说整体是传统的线性叙事,以“我”迟迟不能开始的藏地之旅为主线,串联起多吉寻找外星人与“我”和央金的交集等多条线索,相互照应,有序递进。我也想过,把这篇小说写得先锋一点,如同装置艺术一样,营造一个叙述的迷宫,可这并不契合西藏带给我的感受。她就是那样的平静与坦荡,不妩媚也不妖娆,她用她宽阔的胸怀以及一颗仁慈的心,疗愈每一个抵达的人。
每次在写作小说之前,我都会想好题目,然后,在一张空白的A4纸上写满关键词,用数字标注先后顺序,等着它们发酵一段时间。最终,构思好简单的框架,再用键盘敲打出来。这一切,似乎更像一场拼图游戏。《异客》也沿袭这种策略,但相较其他小说的写作过程来说,我少了很多抓耳挠腮的苦恼。虽说大多数情节是在虚构,但仍然如同复述一般轻松。我想,这更多得益于我对西藏浓厚的情感。
关于西藏的故事还在继续,关于孤独的故事也未曾完结。最后,套用一下海明威在随笔集《流动的盛宴》里流传很广的那个句子,来结束这篇稚嫩的创作谈。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西藏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西藏是一场孤独的盛宴。
责任编辑 杨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