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条绿色长廊(外一篇)
2024-08-09贺楚建
南岳坪是故乡“一马平川”的田野,田野的南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地,北面是一条半月形的河堤。河堤和山地都层林叠翠,灌木丛丛。
美中不足的是,田野中间有一条笔直的南北方向的乡村马路,将好端端的田野硬生生分成两半,不免让人感觉有些缺憾。但勤劳的故乡人在马路两边栽种了杨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棵棵杨树长得枝繁叶茂,直擎天空。高空俯瞰,犹如一条绿色长廊。
杨树不挑地,通常在路边或者溪圳旁生长,是一种极普通的树木,长得高大笔直,而且连枝条都不弯曲。或许故乡人选择栽种它,看重的就是它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直来直去的性格。
它虽然没有那些高大树木的伟岸,也没有故乡山地那样的壮观。但是,它却拥有不可估量的独特魅力。近看,直泻下的阳光洒在杨树枝叶上,像亮晶晶的绿翡翠;远观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又似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卫士,或是像一个个故乡人,勤奋耕耘着祖祖辈辈的一方土地。
这条绿色长廊,是通往衡阳、江口、九龙等地的必经之路。平时人们经过它时,倒没有感觉到它的独特魅力,但到了盛夏时节,这里却藏着这个夏天最惬意的荫凉。
因此,人一旦走到这里,暑热顿减,神清气爽。那时每年七月农忙“双抢”时节,杨树就成了村民休息的圣地。炎热夏日,农作物都烤得垂下了头,唯有这两排杨树,依旧傲然挺立,连枝叶都直立向上,从不低头。记忆中,村民在田野劳作时,家里的老人或小孩就会送来接力餐,村民称为“打晏伙”,其实就是一碗粥。村民来到杨树下,边吃边享受杨树带来的阵阵清爽,他们谈天论地,累并快乐着。
这条绿色长廊,两边各有一条过水沟与它相伴。农忙时,水沟里贵如油的水就是农作物的丰收最有力的保障。村民白天忙双抢,晚上就放水守水,在杨树下一路往返,是杨树带来的清凉让村民心情舒畅,睡意全无,直至稻田里的水“盆满钵满”为止。
春末夏初,故乡有时连降暴雨,虽然旁边的沙河有了防洪堤,但洪水漫过了河堤,田野里一片汪洋,庄稼和其他树木,有的被冲走了,有的东倒西歪,唯有这条绿色长廊纹丝不动,阻挡了汹涌的洪水,减少了对农作物的损害。
每当溪圳边,或塘边,或菜园里,那些丝瓜、南瓜等藤蔓类的蔬菜四处攀爬时,杨树的枝条似乎也长得特别多,村民就把较密集的枝条砍下来,用来搭建瓜棚,或做菜园的篱笆墙。有时为了使菜园土地保持湿润,有的村民把砍下的杨树枝条铺垫辣椒地或茄子地,或南瓜、丝瓜等根部周围。
等到了“秋风扫落叶”时,杨树的叶子纷纷落下,笔直的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地翠金。这一路的叶子,是灶膛里最好的柴火,这时妇女肩挑箩筐、手提长把竹筢,把地上的叶子扒拢一堆,再放入箩筐里一担担挑回家,村民称为“抓叶子”。我们一帮细伢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凑热闹,成了童年里难以忘怀的快乐时光。
两排杨树,相依相偎,不离不弃,一起看湛湛蓝天、悠悠白云,一起迎接初升的朝阳,一起迎送西下的夕阳。夜晚,当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唯有这条绿色长廊在夜风的轻拂下,发出“沙沙沙”之声,像有规律的乐音。在这个美妙的夜晚,故乡人听着缓缓进入了梦乡……
百年相守
在一个地方,能出现一棵古树,或者是一口古井,就已经是满满的历史感了,而我故乡衡南县冠市镇冠市村,不仅有两棵古树,还有两口古井,它们相濡以沫守护着故乡近八百年。
这两棵古树是重阳树,并不在一起,而是在村子的两个屋场旁。屋场相距两百米左右,中间是稻田。或许是上天造化万物之所为,紧挨重阳树旁各有一口古井,就像两对恩爱的夫妻,厮守一生,永不分离。重阳树还有一个贴切的名字,叫“长寿树”,这是故乡人的叫法。或许是因其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树龄,也或许是因重阳又叫重九,而“九”与“久”谐音,故有了“长寿”的寓意。
重阳树树大根深,冠如伞盖,姿态绝美。其中一棵足有四五层楼那么高,需要三四个人伸出双手,才能勉强抱得住它那巨大的腰身,令人很是震撼。另一棵也只是稍小一点而已。
夏天,重阳树花叶同放,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绿色的枝叶丛里,阳光透过枝叶,呈现眼前,令人驻足欣赏。尤其是每年的重阳节,密密匝匝的树叶变得赭红艳丽,那小白花结成黍米状的颗粒,藏于赭红叶中,时隐时现,蔚为壮观。远眺,犹如两团巨大的火焰,又如蓬勃的朝阳,傲立于故乡稻田旁、古井边。古井泉水源源不断,四季常清,甘甜可口,养育着万物生灵,使故乡变得愈发生机蓬勃。
重阳树生命力极强,虽然它老得连内心都空空如也,但它仍然是连年长枝长叶,开花结果。所以,它不怕风吹雨打,也不怕天寒地冻,甚至不怕火的烧烤,永远傲立。几年前,有贪玩的小孩发现老鼠钻进了它的“内心”,便找来干柴往里塞,然后点燃,殊不知火苗瞬间往上蹿,成了一棵真正的“火树”。经过村民一个多小时的扑救,火势才渐渐熄灭。一小时前还是棵活生生的古树,如今变成了“光杆司令”,村民们心痛不已。
然而,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它竟能“起死回生”,树顶的枝头又见吐新芽,随后慢慢向下扩散开去,不久又重新披上了绿装。“光杆司令”恢复了从前的自己,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直呼“真神奇”!
因村子有个奇特的巨大的“回龙”地形,两棵古树和两口古井恰好在“回龙”地形顶部,传说是龙的角和眼,守护故乡一方山水。无论春夏秋冬,古树像一对坚贞不渝的爱人,用自己的青翠为古井遮风挡雨。那飘垂下的柔梢,像搂着蓝天倒映在井水中,又似柔情女子在浣装,默默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柔情与深爱。因此,它们还是男女青年崇尚的信物,皎洁月光下,俊男靓女相拥重阳树下、古井边窃窃私语,为的是让重阳树、古井和月亮见证他们的爱情地久天长。
记忆中,每年的夏天,重阳树下热闹非凡。午间,干了一早上农活儿的乡亲们陆续回家,男人们端着稀饭来到重阳树下、古井旁,边吃边聊,笑声连连。这喜笑声甜蜜了整个夏天。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乡亲们,搬着凳子来到凉幽幽的重阳树下乘凉,谈天说地,笑语飞扬。感觉谈笑累了,乡亲们捧井水拂面,或井水解渴,顿时沁人心脾,精神倍增。
我们一帮小孩子像黏人的跟屁虫,钻进大人堆里,或围着重阳树团团转、捉迷藏。玩够了,我便躺进母亲怀里,享受重阳树带来的温柔凉风,听母亲讲古树古井的故事。
据说,古时候,当地有个富裕人家逃难时,把金银财宝装在几只坛子里,想埋藏在地下,又怕以后找不着,于是就把坛坛罐罐塞进空心的重阳树的“肚子里”,等到十几年后衣锦还乡,财宝依然完好无损。又听闻,清代末期,这里曾是商贾过客歇脚休息的地方,行人在重阳树下休息,夜晚发现两棵古树及周边均有许多乌龟,尤其是东边一棵古树上,乌龟密密麻麻,但是到天亮就不见了,至今仍是一个谜……
所以,即使是如今,方圆几里的人们,常有来到这里散步、小憩的,也常有提井水带回家饮用的,络绎不绝。还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想来沾沾它的灵气,使得古树和古井成了故乡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责任编辑 葛星星)
邮箱:22011378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