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研究

2024-08-09王展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8期

摘要:该文以闽台地方文献为例,探究数字时代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服务问题,提出闽台地方文献区域合作的策略,探究闽台文献深层次加工及二次开发策略,充分发挥闽台文献的利用价值,以期从纯粹的数字增长拓展到构建多元化、多角度的共享服务体系。该文创新之处:第一,根据闽台各类文献的特点,结合研究者的需要,建设信息型数据库以弥补纸本文献之不足;第二,扩大馆际合作,研究建立闽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具体策略;第三,利用图书馆文化传播优势,对闽台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和二次开发,为其研究使用提供最大便利。

关键词:数字时代;特色资源;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c)-0188-06

Research on the Co-Construction, Sharing and Service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in the Digital Ag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jian and Taiwan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WANG Zhanni

(Library of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local literature in Fujian and Taiwa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co construction, sharing, and service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in the digital era. It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in Fujian and Taiwan, explores the deep processing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ocal literature in Fujian and Taiwan, and fully utilizes the value of Fujian and Taiwan literature, with the aim of expanding from pure digital growth to building a diversified and multi angle shared service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includes: first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literature in Fujian and Taiwan,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constructing an information-based database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paper-based literature; Secondly, expand inter library cooperation and study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for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Fujian Taiwan literature resources; Thirdl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library cultural dissemination, we will carry out in-depth processing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local literature i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ding maximum convenience for its research and use.

Key words: Digital ag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Fujian and Taiwan local literatur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ervice; Regional cooperation

闽台地方文献资源是基于不同历史、人文、社会、政治背景产生的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是研究闽台地区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是闽台两省学者深入研究和了解海峡两岸文化和历史交流的重要渠道[1]。然而,由于文化传承、资源保护、空间距离限制等多种因素,这些文献资源往往分散在众多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难以进行系统的保护、整理和利用,面临着共建共享的迫切需求和挑战。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化特色资源共建共享是必然趋势。

1 研究现状及意义

1.1 研究现状

闽台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台湾。两省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台湾“国家图书馆”收录了6万多种与台湾相关的书刊,福建省图书馆收录了10余万种与福建相关的书刊和1万多种与台湾相关的书刊,福建省有27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自建特色库,其中9所高校围绕闽台地方文献专题建立了相关特色库,共计14个,这些特色库的栏目和内容存在一些交叉重复的现象,例如“闽台地方文献”“闽都民俗”“闽都宗教信仰”“闽都方言”“闽都名人”等栏目。其中,厦门大学图书馆收录了上万种,华侨大学图书馆收录了6 555册与闽台相关的文献[2]。

在闽台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福建和台湾仍然是主要的关注点。台湾的图书馆在本土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不仅建立了多个电子全文数据库,还涵盖了各种专题数据库,为各行各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福建地区,闽台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主要以开发利用福建地方文献为主,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在闽台二三次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厦门图书馆馆藏福建地方文献目录汇编》[3]《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4]《大陆地区台湾研究论著目录》[5]等近年出版的成果具有较高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图书馆通过深度挖掘其资源优势,积极与各方共建特色数据库,将原本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整合,从而为广大的读者展现更为丰富、全面的信息[6]。这样的举措不仅提升了特色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更提高了其利用率。我们致力于将特色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至最大化,使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价值。构建文献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源保障的不足,更为地区间的协同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得各地区能够更好地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一,实现闽台文献共建共享可以高效地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更大限度为科研活动提供信息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家图书馆或者机构都不可能拥有完整的资源,只有区域范围内信息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和分享数字资源,才能最大化地节省人力、物力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势资源互补[7]。

第二,加强闽台文献共建共享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搜集和整理分散的闽台地方文献特色资源,整合区域内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闽台文献共建共享建设对海西经济建设意义重大。闽台地方文献具有一般文献所无法取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加强闽台文献共建共享建设,才能发挥其在服务海西经济建设中信息中心的作用。

第四,加强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建设对爱国主义有激励作用,闽台人民血脉相连,文化上同根同源,闽台地方文献的建设可以激发台湾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闽台地方文献对海西文化交流意义非凡,有利于充分发挥闽台之间文缘深的优势,促进闽台区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一步发展闽台关系[8]。

为了促进闽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广泛利用,本文以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例,探讨数字时代下特色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与服务研究架构见图1。

2 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不够

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是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地方文献资源整合工作。

2.2 地方文献资源保护不足

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是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践中,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注重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备份[9]。

2.3 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不够精细

地方文献资源需要更加注重服务的精细化。目前,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流程不够高效、服务形式不够多样化等。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注重服务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

2.4 地方文献数字化程度不高

目前,闽台的很多地方文献还没有进行数字化处理,无法实现电子化存储和传播。这导致了地方文献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开展。

2.5 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分散

由于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中,因此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网络,闽台地方文献的保护和共享难以实现。

2.6 信息安全风险

数字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也是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等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数字化的地方文献就会受到威胁[10]。

3 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服务特色、模式与策略

3.1 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特色

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化的信息载体。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信息载体愈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纸质文献外,还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这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更加便捷。

精细化的分类整理。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分类整理更加精细化。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通过关键词、标签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

多媒体化的呈现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和丰富。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12]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呈现,更加生动形象。

3.2 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模式

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服务水平。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个性化服务。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13]。

第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数字时代,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地方文献资源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4]。

第三,高效的服务流程。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需要更加注重服务流程的高效。通过数字化技术,地方文献资源的快速检索、借阅和归还得以实现,服务效率得以提高。

3.3 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与服务策略

3.3.1 多渠道开发特色数据,完善闽台文献数据库建设,建设多元化信息型数据库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文献建设成为传统文献的重要补充,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示和利用、数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趋势[15]。为此,应着手建设多元化的信息型数据库,促进闽台地方文献资源的现代化转型。这种转型主要包括基于数字化的文献建设和利用,即数字化档案文献资源的建设、数字化版权问题的探讨、开放式信息发布与展示,着重强调整库式服务及文献的利用和交流方面的重点。

闽台文献资料丰富多彩,涵盖多个领域,具有独特的地区特色。为充分利用对台优势,我们应加大地方文献和对台文献的搜集力度,注重非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同时,根据闽台文献的特点和研究需求,建立多种信息型数据库,如电子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文摘提要数据库[16]及专题数据库。为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和对台文献资源;二是加强非书资料的采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三是打造闽台地方文献和闽台关系文献特色数据库,包括建立电子书刊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以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促进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

建设信息型数据库,可为社会各界和学术研究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查询平台和全方位的文献服务,为推动文献资源的共同开发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17]。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型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两岸舆情和文献的归集与合理分类,共同挖掘与分享相关文献资源。

3.3.2 整合资源,扩大闽台地区馆际合作,探析文献共建共享策略,建立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机制

第一,借鉴成功案例,为共建共享活动积累经验。应向全国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功项目学习,获得更多的技术指导和经费资助,向区域联盟共建共享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如浙江、江苏、上海、天津等地学习[18],借鉴这些地区比较成熟的经验,结合本地情况,努力推动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顺利开展。

第二,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为共建共享提供制度保障。特色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这需要政府、图书馆、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以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技术监管体系,确保共建共享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成立专业化的特色资源建设团队,为共建共享提供人才保障。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需要区域大馆和省中心(FULink)发挥自身优势,组建起一支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建设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特色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19-20]。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和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特色库的建设过程中,大馆和省中心(FULink)应发挥核心作用,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特色库的共建共享。同时,还需要注重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特色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通过特色库的建设,为闽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调动各个文献机构合作的积极性、效率和协同性,加强馆际合作,为共建共享提供平台保障。 随着闽台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闽台两省的图书馆、档案馆、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而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形成则需要调动闽台两省各个文献机构的积极性、效率和协同性,搭建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的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实现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创新、专业、运营、安全、规范等因素的支持。其中系统规划和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等环节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跨领域协作。启动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项目,重点推进闽台文献资源数字化整合和开放共享。闽台两省可以共同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路径,探索协同开发、共享利用、共同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的合理平衡,真正实现精品资源利用和利益共享。

第五,争取经费持续投入,为共建共享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特色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其顺利推进。目前,福建省各高校特色库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自筹和上级专项拨款。为了确保项目的稳定实施,除了各校高层要重视并确保内部资金投入外,还需政府提供稳定且充足的专项经费支持。此外,通过建立有效的补贴和奖励机制,可以进一步激发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最终,特色库的建设成果将惠及相关专业院系和地方文化、产业、行业,形成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第六,提高人才素质,建立闽台特色资源工作的标准化体系,为共建共享活动提供技术保障。闽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特藏建设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技能,能够开发、储存和传递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各图书馆要强化自身馆藏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加强书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坚持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原则,只有格式化、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的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搭建起本馆与其他馆的沟通桥梁。

3.3.3 优化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咨询服务价值,充分发挥闽台文献的效用

第一,闽台地方文献数据库与FULink将共同探索新型服务模式。致力于建立一个长期且可持续的公益与商业合作的机制,使图书馆的数字化成果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这样既方便了学术研究,也确保了经费的合理投入与使用。在维护基础服务的同时,将积极探索与商家合作的双赢模式,明确数据库的开放范围与形式,以实现良性发展。

第二,闽台地方文献数据库将深化加工与二次开发。将注重网站的用户体验和优质服务,对各模块进行细致构建。通过深入的组织、加工和整理,实现交互式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增值服务。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普及,闽台地方文献将依托更强大的统一资源发现系统,数据库建设的重心将转向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用户真正需要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这需要各大高校和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创新发展[21]。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旨在优化闽台文献数据库的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咨询价值,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4 结束语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例,探讨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特色、共建共享和服务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认为,数字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同时注重文献资源的精选与整合,建立闽台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机制,并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彬强.闽台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74-77,121.

[2] 陈颖.福建省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 厦门大学图书馆.厦门图书馆馆藏福建地方文献目录汇编[M].厦门:厦门图书馆,2003.

[4] 张嘉星.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潘晋明.大陆地区台湾研究论著目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6] 黄志景.和谐海西环境下福建高校图书馆闽台地方文献建设[J].情报探索,2015(10):57-58.

[7] 陈爱志.“五缘”优势与闽台教育交流合作[J].海峡教育研究,2014(1):33-37.

[8] 林菁菁.闽台家谱交流现状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4,31(1):38-42.

[9] 陈彬强.闽南与台湾族谱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3):55-59.

[10]郭丹.《福建文献汇编》的编撰与出版[J].海峡教育研究,2016(4):6.

[11]庄琳芳.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118-121.

[12]陈维.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与服务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

[13]莉萌.地方非公开出版物和非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J].情报探索,2009(7):61-63.

[14]欧阳红红.浅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依据:兼析《闽台生态农业数据库》的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4):177-180.

[15]刘庆财,曾丽军.数字时代的馆际互借与文献共享平台[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

[16]刘小琴,吴建中.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17]赵慧真.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6(4):45-49.

[18]陈钦明.福建省高校图书馆自建闽台特色数据库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3):48-52.

[19]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简介[EB/OL].(2018-04-12)[2024-04-01].http://www.FULink.edu.cn/node/435.Jsp.

[20]喻丽.我国高校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4):63-70.

[21]郑辉,赵辉,龙丹.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保障体系构建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 (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