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ESG政策文本质性研究

2024-08-09张晗徐振国王朝政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4年8期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遇小春寒之际, 中国ESG市场逆势而行, 政府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推进方面功不可没。目前, 我国政策话语体系日益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服务迅速发展, 然而,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 ESG政策体系仍存在全面性、 协调性和先进性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以政府层面46份ESG相关政策文件为样本, 采用内容分析法并通过Nvivo12 Plus质性研究工具, 对原始政策内容进行词汇云和高频词主题搜索, 围绕政策工具类型五个维度将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并构建政策工具关系图。基于以上研究, 从政策工具结构角度廓清我国ESG政策体系存在结构不平衡、 协同不到位以及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 针对研究与发现为政府未来制定与优化ESG政策提出建议, 以期为国内ESG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策工具;ESG;Nvivo;文本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4)15-0116-6

一、 引言

气候灾害的频发以及国际局势的动荡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 全球可持续发展遇小春寒之际, 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中长期趋势不变, 越来越多的企业达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共识。在这一背景下, ESG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 ESG作为可以衡量企业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正在被政府与市场所接受, 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主要表现在自上而下的政策话语体系愈加完善、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专业服务突飞猛进、 ESG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且活跃度提升明显、 ESG资产管理规模扩大等方面。

这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政府顶层设计和政策推进。自2020年以来, 国家层面加强了对ESG发展的重视, 政策工具逐渐成为中国ESG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 我国ESG相关的政策体系已初具规模。从行业协会、 证券交易所到中国证监会、 国务院国资委, 各层级组织通过陆续出台与ESG相关的规则和政策, 细化E、 S、 G相关内容要求, 指引和推动我国企业进行ESG实践, 逐渐加大了对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监管和承诺。具体来看, 我国ESG相关规则和政策始于环境和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 通过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的方式着手推动ESG标准化发展; 而后, 增加和丰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及方式, 推动ESG产品创新与试点示范建设; 同时, 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协同ESG实践发展, 拓宽我国资本市场的ESG探索。

但在新形势、 新要求的“双碳”目标背景下, ESG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仍面临缺乏体系全面性、 政策工具协调性、 政策导向先进性等情况, 标准与政策衔接、 标准有效实施机制等也存在不足(张蒽和蔡纪雯,2023)。基于此, 本文拟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ESG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质性文本研究, 结合Nvivo12 Plus分析结果厘清我国ESG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可优化之处, 并相应为政府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建议, 以期为国内ESG政策体系构建给予借鉴参考。

二、 文献综述

ESG相关政策属于政策规制的一种(赵艳和孙芳,2022)。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政策规制可导致企业吸纳资本投资能力下降、 核心业务拓展受限等, 进而增加企业的负担。例如, 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可能受限于政策规制的影响, 使其在扩大生产经营时的筹资中竞争力下降(席鹏辉,2017)。但适当的政策规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例如以创新补偿和先发优势等措施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许文立和孙磊,2023)。Dadhich和Hiran(2022)的研究就表明政策规制可以促使组织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绩效越来越敏感, 以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增加其价值创造, 使得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政府监管在政策规制方面的明确要求是企业创新的最初推动因素(Purwandani和Michaud,2021)。Mulaessa(2021)也认为, 企业在推进创新活动的过程中, 政策规制可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的负面影响, 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此, 在ESG日益受到政府关注、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当下, 政府正通过出台一系列ESG相关政策规制, 对企业的ESG行为进行引导。然而, 在实践中仍存在由于未能选择结构适当的政策工具而造成政策难以有效执行、 政策客体不配合、 政策目标出现偏差等情况(姜楠和曹现强,2023)。在推动企业ESG实践的政策规制过程中, 还可能会出现政策工具的结构性问题。这不仅会浪费政府在政策推行时所投入的资源, 还会造成政策客体与相关利益方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偏差, 更为关键的是还可能会因此贻误政策推行的最佳时机(王清,2021)。因此, 有必要对已经出台的ESG相关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细致分析。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实施效果的达成受到政策工具的科学性(李强彬等,2023)、 政策主体的主导特征(周付军,2023)和政策目标的执行效力(黄冬娅,2020)等影响。政策工具是政府在制定与贯彻政策时的实操性方式与方法(Marciano和Craft,2023), 也是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举措, 同时还是连接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之间的桥梁(崔晶,2022)。政策工具的合理运用是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 是制度理性、 价值理性以及工具理性三者的自洽与耦合(宋敏和龙勇,2022)。公共政策理论认为, 在政策制定与落地的过程中, 政策主体应当围绕政策客体特征, 依据政策工具作用领域合理地构建政策工具之间的客观契合, 以形成有机互补的政策合力, 进而实现理想的政策效果(任昌辉和巢乃鹏,2021)。因而, 诸多国家在对政策进行顶层设计时, 对政策工具结构的关注度日趋提升, 这种趋势体现在政策工具选择灵活性增强、 组合化运用以及类型多样化等, 期望通过优化政策执行过程来提升政策成效, 进而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ESG相关政策对企业ESG治理行为的影响效果, 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国内ESG相关政策, 借助Nvivo12 Plus分析软件构建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质性研究框架, 梳理政策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并针对性地为政府优化ESG政策提供建议, 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进而推动企业ESG实践。

三、 研究设计与过程

1. 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质性分析, 利用Nvivo12 Plus工具对ESG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梳理与编码, 其中Nvivo12 Plus通过政策工具维度有效协助研究者对ESG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归纳、 整理以及编码工作。首先, 本文利用所整理与筛选的ESG相关政策建立文本数据库, 借助Nvivo12 Plus工具中文本搜索和词频统计功能, 对政策文本内容单元进行频数统计和比较分析; 再根据政策工具维度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与参考点统计, 最后利用内容分析法围绕编码分析结果对政策文本的特征进行探索研究。

2. 原始资料收集与筛选。质性研究一般以丰富严谨的资料为标准。本文在选取政策文件时严格遵守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权威性原则, 即选择以国家层面的发文主体且公开发布的政策文本, 地方层面出台的政策文本未纳入选择范围; 二是关联性原则, 即所选政策文本需与ESG领域关联紧密; 三是规范性原则, 即选择立法政策或者行政政策, 包括党和国家文件、 工作文件、 规范性文件等; 四是有效性原则, 即所选择的政策文本必须是现行有效的, 已失效政策文本不纳入本文的选择范围(刘泽,2022)。

基于以上原则, 本文选取了2020 ~ 2022年46份ESG相关政策文件。相较于其他年份, 2020 ~ 2022年中国ESG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呈现突破式增长,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ESG规范和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选取的政策文件出自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 生态环境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等部门机构, 所有政策原文均从官网下载, 并可公开查阅。

3. 政策工具选择。政府突破政策执行困境、 化解政策失灵以及达成政策目标等都离不开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 政策工具也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抓手。在政策工具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罗斯威尔和赛格费尔德(Xie等,2023)、 施耐德和英格拉姆(Bali等,2021)以及豪利特和拉米什(黄栋,2021)等学者提出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为各国政府在政策的全生命周期中包括制定、 决策、 执行和评估阶段, 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结合麦克唐奈和埃尔莫尔、 施耐德和英格拉姆的分类方法, 将政府工具分为权威工具(Authority tools)、 激励工具(Incentive tools)、 能力工具(Capacity tools)、 象征与劝诫工具(Symbolic and hortatory tools)和系统变革工具(Systems change tools)(毛婧和祁占勇,2023)。权威工具多是政府强制性的政策发布, 要求政策客体服从政策导向, 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采用频率最高的工具, 在ESG政策文本中表现为指导思想、 司法保障以及标准执行等。激励工具是政府以财政资源倾斜或金融机制优化等方式鼓励政策客体执行政策, 在ESG政策文本中表现为财政优惠、 优化价格机制以及金融扶持等。能力工具多是通过提升政策客体的技能和资源来增强其执行政策的能力和适应性, 在ESG政策文本中表现为创新引领、 能力建设以及技术规范等。象征与劝诫工具则是以价值信念倡导的方式使政策客体遵守政策规定, 限制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在ESG政策文本中表现为宣传引导、 市场导向以及环境说明等。系统变革工具是指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和明确权责关系来实现政策目标, 在ESG政策文本中表现为职责分配、 体系建立。

4. 主题搜索。利用Nvivo12 Plus可视化词频查询功能进行词云检索(词汇频数统计), 为检索有效且筛选不必要重复词义词汇, 词频条件设置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0个去“同义词”(如出现“标准”“准则”, 则只取“标准”)的词汇, 并对64项ESG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词频统计。由结果可以看出, ESG政策文本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有: 发展、 能源、 体系、 建设、 技术、 绿色、 标准等。对高频词汇分类, 剔除开展、 提升、 作用等显著不合适的词, 发现发展、 体系、 技术、 绿色、 标准等是国家在制定ESG相关政策时关注的重点。

ESG政策文本文件以“发展”为中心, 词频高达2927次, “环境”为目标, “技术”为着力点, “绿色”为任务, 解决了“生态”问题, 围绕着“国家”“行业”“企业”来“推进”, 提出了“管理”“标准”“服务”来“推动”相关政策的顺利落实, 具体词频(前20位)如表1所示。

5. 编码分析。主题搜索和文本词频统计只是分析ESG政策文本的第一步, 为了进一步探究国内ESG相关政策, 需采用编码的方式对ESG政策文本进行处理分析。本研究选取ESG政策中具体文本内容作为基本分析单元, 借助文本处理工具Nvivo12 Plus, 围绕内容分析法来展开质性文本研究。其中, 按照“政策工具类型(父节点)—政策子工具(子节点)—具体政策内容”的方式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和内容分析。具体编码方式为: 以本文研究主题为切入点确定编码一级维度(父节点)来构建研究框架, 接下来对政策文本具体内容进行二级编码(子节点), 最后通过概念类属的整合方式将形成的若干子节点归纳到相应的父节点中。

根据前文分析所述, 本研究中将基于政策工具类型五个维度对原始46篇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类, 并将这五个政策工具类型作为对应一级编码的父节点; 然后, 通过政策工具类型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概念化的归纳和比较, 本阶段编码的过程中, 编码者首先在政策文本内容中提取关键字词作为编码子节点, 并在文本内容中不断对比, 借由关键字词发现概念类属, 对类属加以归纳形成共性的子节点, 即政策子工具; 最后, 检查并确立概念类属形成子节点与政策工具类型各维度所代表的父节点之间的关系, 将子节点编码有机地整合、 连接到相应的父节点编码中。

基于以上编码分析, 本文对46份政策文本资料中的内容进行节点编码, 以政策工具类型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统计, 形成ESG政策工具类型的父节点、 子节点及其参考点与覆盖率详情, 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

由上述Nvivo12 Plus编码分析结果可知, 一级编码政策工具类型(父节点)中能力工具的数量最多, 参考点总计702个, 涉及33份政策文本。在二级编码政策子工具(子节点)中, 支持鼓励和创新引领出现频率较高, 这说明在该类ESG政策工具的使用中, 政府更多采用鼓励措施来推进政策的落地实施, 也表明对国内大部分初涉ESG领域的企业而言, 当前政策更加关注示范效应, 具有较为明显的国内政策特点。而社会监督出现频率较低, 其原因在于国内社会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其次是权威工具和象征与劝诫工具, 权威工具参考点为327个, 涉及36份政策文本, 象征与劝诫工具参考点为320个, 同样涉及36份政策文本。其中在二级编码政策子工具(子节点)中, 目标考核和支持鼓励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政府颁布ESG政策的同时会以支持鼓励的导向来劝诫企业践行ESG行为, 同时也会通过考核企业在ESG领域的实践来督促企业实现良好的ESG发展。再次是系统变革工具, 其参考点为226个, 涉及32份政策文本, 可以看出政府在ESG领域的改革尝试, 政府有意愿通过建立新的体系与合理的责任分配来推动企业在ESG领域的规范作为, 这符合当前ESG领域在我国发展前期的现实情况。最后是激励工具, 其参考点为141个, 涉及32个政策文本, 可见政府在ESG政策工具中使用财政手段激励目标企业的情况尚不多, 但其所体现的激励导向仍是通过增强财政的优化政策来提升ESG发展领域的助企纾困针对性。

如前所述, 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四、 研究与发现

2020 ~ 2022年, 我国ESG持续升温。这一时期, 企业发布ESG报告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更重要的是, ESG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步伐加大, 不仅体现了国家对ESG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也显示了政府推动ESG实践的决心和力度。这些政策文件虽然在多个层面发挥了协同作用, 但并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平衡。例如: 一些具体领域的操作性政策相对匮乏, 影响了ESG实践的具体推进。此外, 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也存在不足, 部分企业在ESG实践中仍存在违规操作, 而政府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并未及时跟进。

作为政策目标和政策行动的连接机制, 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带动我国ESG进入标准化时代。通过Nvivo12 Plus对ESG政策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的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 权威工具是企业行为的支撑力, 通过权威性和规范性来支持和保证企业对ESG政策的执行和遵守, 确保政策工具基本目标的实现; 激励工具是推动力, 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推动个体或组织行为的改变和积极参与, 从而激发出企业自主的ESG行为; 能力工具是持续力, 通过提升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和技能, 保证企业ESG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帮助企业将ESG行动从随机、 偶发的行为, 转变为有意识、 有规划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共享价值创造行为, 从而实现长期政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象征与劝诫工具是控制力, 通过象征性的标识、 警示和劝诫来调整不符合政策或倡导政策导向的行为, 从而及时对企业行为纠偏; 系统变革工具是创新力, 通过政府层面的不断创新变革和调整来实现政策目标的与时俱进和动态稳定。具体五种力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推动政策实施时, 这些工具多元组合, 相互协调, 在政策执行中发挥综合作用。

1. 政策工具结构存在失衡。将Nvivo12 Plus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的结果与政策工具关系图相对应可以发现, 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基本能够平衡, 在推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结构紧密、 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的协同机制,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表2可以发现, 不同政策工具(父节点)聚类分析的子节点分布差异明显, 且呈现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能力工具是ESG政策内容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 其政策文本覆盖的子节点的占比也较高, 约为41%; 权威工具和象征与劝诫工具占比相当, 均为19%, 而激励工具的占比仅为8%,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政策实施必须注重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性与关联性, 才能保证政策稳步协调推进。在政策实施惯性的影响下(糜皛等,2022), 不同政策工具之间明显的数量差异会导致政策资源的倾斜, 在政策客体上重产业轻激励, 打击企业ESG实践的积极性, 造成企业的自主ESG实践动力不足。从长远来看, 动力不足会限制企业在能力建设上的长期规划, 抑制能力工具的作用效果, 进而影响企业ESG实践的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 每个工具内部结构的不平衡也给政策工具的效果带来隐患。这在表3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 在能力工具中, 子节点创新引领、 能力建设以及健全体系三方面占比总和接近58%, 而子节点风险防范仅占3%, 尽管上述三个方面为企业ESG实践的重要因素, 但长期侧重式的政策工具分布则会促使企业“野蛮”发展, 进而演变成激进发展的局面, 导致对企业ESG行为的保护力度不足, 增加了企业的试错成本, 违背了政策导向与ESG的本质内涵。这种现象体现在象征性劝诫工具中, 本来应该是控制、 纠偏的作用, 但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支持鼓励(占到55%)。政策工具的不平衡具体到企业ESG实践中的影响, 表现为企业倾向实施“短平快”的ESG行动, 追求短期快速体现ESG效益的显性项目, 导致看似投入了大量ESG资源的行动并未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2. 政策工具的协同未能实现。由政策文本编码分析结果与政策工具关系图可知, 政策工具是五种力量的综合体, 各力量协同作用, 政策文本根据政策内容的不同导向各有侧重, 才能够较好地在相应领域内推动企业ESG实践。例如, ESG产品创新与试点示范建设的完成同时需要权威工具政策中社会监督和进度安排、 激励工具政策中财政支持和财政优惠以及能力工具政策中创新引领和模式创新等政策子工具的协同配合。但从数据来看, 五种政策工具没有很好地体现近年来我国持续采取的 “激励为主, 约束为辅”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使用也呈现出各自为政的问题。

在权威工具政策中, 更倾向于政策子工具目标考核的使用, 而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其长期性与可持续性的考核有待时间的检验; 而目前的能力工具还无法支撑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 这会导致国内企业在ESG探索实践时过度竞争, 甚至导致“泡沫”出现, 进而形成资源的溢出效应(杨文珂等,2021)。同时, 权威工具政策忽视了政策子工具社会监督的重要性, 反馈表达未形成有效闭环, 不能对激励工具和能力工具做有效纠偏。在能力工具政策中, 对创新引领政策子工具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子工具, 仅此一项占比22%, 可以刺激企业积极主动创新; 但在激励工具中, 差异化奖惩机制的占比仅有6%, 无法有效保证企业的ESG创新行为及时被肯定, 这可能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同时, 能力工具政策中对风险防范和执行标准方面重视不足, 也无法及时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 增加了创新成本。鉴于我国ESG实践领域的现实情况, 政策工具间不协同可能会导致政策工具间的矛盾, 造成企业在具体实践时无所适从, 产生抗拒, 进而出现政策实施目标的偏差甚至政策失灵的情况; 也有可能引发政策工具类型之间的挤迫效应, 加剧结构性失调。

3. 政策工具体系存在完善空间。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政策, ESG相关政策必须是系统且完备的。政策工具的覆盖面要尽可能估计到对企业影响的全方位全过程。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 激励工具更多体现为财务上的奖励, 忽略了非财务性工具; 能力工具中对通用性标准的关注不足, 对特异性的行为没有响应的政策工具, 同时也忽略了企业ESG行为与业务行为之间的协同共创的支持工具建设; 象征与劝诫工具的操作性不强, 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偏差行为进行修正; 系统变革的工具种类不足; 等等。这些政策工具的空白点会造成企业ESG实践中的行为选择出现偏差, 也有可能使其在遇到新问题时无所适从。

五、 政策建议

1. 优化政策工具布局, 健全政策工具体系。政策工具的合理布局是政策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杨达和丁川,2023), ESG作为我国一项发展性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以宏观的视角将ESG相关政策作为一个整体, 考虑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设计全面完善的政策工具体系。虽然现有的政策工具体系从框架结构上已经基本完成构建, 在保障、 推动、 保持、 约束、 创新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但各工具的内部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一, 在激励工具中关注非经济性激励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例如决策参与机会。第二, 有效发掘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能力建设行为, 例如在能力工具中考虑特异性标准的出台。第三, 进一步设计与规划促进ESG行为与企业业务行为融合的政策工具(Marakova等,2021), 从提高绿色创新能力、 激发绿色创新行为着手, 为企业提供获得新知识资源的途径, 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程度的绿色创新效益。第四, 选择更加具体且具操作性的象征与劝诫工具, 加强舆论建设与宣传、 教育学习以及表彰示范, 进一步发挥其纠偏的作用。最后, 系统变革工具的作用是促进企业ESG实践的动态创新发展, 因此, 在工具设计上, 考虑未来, 能捕捉到新要素、 新方法甚至新发展趋势应该成为此类政策工具的设计原则。

2. 调整政策工具结构平衡, 夯实政策协同合力。现有政策体系的有效性依赖于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执行以及与政策目标的良好拟合度。虽然政策在新兴领域的过渡期, 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是政策体系构建不可避免的过程, 但政府也应及时调整政策工具之间的结构平衡(郭敏等,2020)。因此, 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 就成为提升政策工具效果的必然选择。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ESG政策工具间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会降低政策合力, 难以有效达成目标。因此, 必须从全局设计各政策工具的作用边界以及工具间的协作方式, 构建结构平衡的政策工具体系, 提升政策合力。首先, 需要捋顺各政策之间的发力方向, 确保不能出现工具间互相矛盾或掣肘的情况。对企业出现的类似ESG实践行为, 各工具的影响应该保持一致。其次, 要确保各类政策工具不要重合, 确保同一类政策的统一性。最后, 要完善各类政策工具的子系统, 确保各类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影响企业ESG实践行为的不同方面, 协力推动企业ESG的良性发展。既要考虑向前的拉力(推动、 持续、 创新), 也要考虑保障措施(支撑、 控制)的协调配合。

3. 补齐政策工具内部短板, 保障政策工具多元灵活。如前所述, 每一类政策工具的子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甚至是空白之处。不同的政策工具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需求, 短板不仅会导致部分需求无法实现, 根据木桶原理, 短板更是决定政策工具综合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 补齐短板势在必行。首先, 梳理并明确目前政策无法覆盖的需求, 将其进行类别划分; 然后, 将部分可被现有政策工具覆盖的需求归入现有的政策子工具; 最后, 将不可被现有政策工具覆盖的需求进行二次梳理, 设计并增加与之适配的政策子工具, 进而增强政策子工具的可选择性。

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 政府工具的设计者可以进一步发掘多元化的政策子工具。由于单一工具的作用力是一元的, 通常只影响企业行为的某一方面, 如果片面追求此类政策工具, 例如过多强调经济奖励, 就会诱发企业行为的片面性, 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 需要增强政策工具的多元灵活。一方面, 采取组合工具, 有助于提升工具的实施效果; 另一方面, 企业的ESG实践是动态发展的, 也需要设计者根据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 动态调整, 实现政策的有序稳定衔接。

此外, 与企业ESG实践的相关保障体系的政策工具的设计规划也应纳入工具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例如, ESG人才培养体系能为企业的ESG实践提供新鲜血液。但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因此, 推动企业ESG实践的顺利实施, 提升实施效果, 还需要国家人才机制的相关政策工具加以保障。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发展目标的高度来看, 企业ESG实践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企业的ESG实践不仅需要ESG直接相关政策工具的推动, 还需要与之相关的保障体系的协调响应。因此, 与之相关的政策工具的调整完善也是政策中的应有之义。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崔晶.中国情境下政策执行中的“松散关联式”协作——基于S河流域治理政策的案例研究[ J].管理世界,2022(6):85 ~ 101.

郭敏,段艺璇,黄亦炫.国企政策功能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形成机制、度量与经济影响[ J].管理世界,2020(12):36 ~ 54.

黄冬娅.压力传递与政策执行波动——以A省X产业政策执行为例[ J].政治学研究,2020(6):104 ~ 116+128.

黄栋.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策协同创新[ J].求索,2021(5):160 ~ 169.

姜楠,曹现强.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工具选择与配置——基于中央层面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3(1):96 ~ 113.

李强彬,支广东,李延伟.中央推进政策试点的差异化政策工具选择逻辑——基于2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J].公共行政评论,2023(1):161 ~ 180+200.

刘泽.发展规划决策对规划实施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J].软科学,2022(9):8 ~ 14+36.

毛婧,祁占勇.lcJrulHUi5WtGxCrmk18hRY5PdTK3ushAIGnn7AS5h4=基于政策工具的科研评价政策的演进与选择[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2):7 ~ 19+119 ~ 120.

糜皛,甄悦,刘欢欢.政策供给视角下稳定脱贫的结构性风险及其系统性治理[ J].行政论坛,2022(5):29 ~ 36.

任昌辉,巢乃鹏.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治理工具论的分析视角[ J].电子政务,2021(6):40 ~ 51.

宋敏,龙勇.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本分析[ J].改革,2022(6):145 ~ 155.

王清.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以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为例[ J].探索,2021(3):129 ~ 141+2.

席鹏辉.财政激励、环境偏好与垂直式环境管理——纳税大户议价能力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17(11):100 ~ 117.

许文立,孙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来自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经验证据[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7):133 ~ 155.

杨达,丁川.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空间溢出——基于SCM和S-DID方法的中国经验实证分析[ J].中国行政管理,2023(5):132 ~ 140.

杨文珂,马钱挺,何建敏等.基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的银企系统性风险研究[ J].科研管理,2021(10):156 ~ 165.

张蒽,蔡纪雯.ESG体系在中国发展情境下的嵌入机制与建设路径[ J].东南学术,2023(1):182 ~ 194.

Bali A. S., Howlett M., Lewis J. M., et al.. Procedural policy tool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 Policy and Society, 2021(3):295 ~ 311.

Dadhich M., Hiran K. K..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extended TOE model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and dimensions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SMEs: A high order PLS-ANN approach[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363):132309.

Purwandani J. A., Michaud G.. What are the drivers and barriers for green business practice adoption for SMEs?[ J]. Environment Systems and Decisions, 2021(4):577 ~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