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防控关键技术

2024-08-08郑文艺

新农民 2024年21期

摘要:非洲猪瘟是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病毒,其传播能力强,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并且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和各项资源。即便生猪治愈之后,生猪身体中也可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长期潜伏进而对生猪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高效防控,避免对生猪健康造成影响,导致生猪养殖户乃至整个养殖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实际情况进行概述,包括生物学特征以及病理变化等等,对非洲猪瘟的特点进行分析,作为依据制定高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实现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猪场防控机制。

关键词:非洲猪瘟;猪场;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是一种动物疫病,虽然全国范围内已经对其进行良好控制,但是如果生猪养殖场的防控不到位,仍然会有很大的概率导致生猪患病,其中以小型的散养生猪养殖户最为常见。纵使小规模生猪患有非洲猪瘟病毒,也会通过空气、水源等各种复杂性因素的传播导致周围的生猪患有病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影响,更无法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因此,应该结合其他国家的防控经验,制定针对性的猪场防控措施和制度,在最大限度上避免非洲猪瘟病的暴发和传播。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非洲猪瘟生物学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本质上属于一种DNA病毒,具有较为特殊的遗传特性,以及较强的诱变能力,很可能导致病毒变异和升级,导致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力。当前阶段,世界上尚未研制出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特效疫苗。该病毒主要流行于生猪养猪、小型猪舍,以及野猪等家养感染猪圈。具有临床症状的野猪、死猪和病猪也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强体外生存能力,能在猪分泌物和污染环境中长期存活。2018年辽宁沈阳地区报告非洲猪瘟疫情,而导致这次非洲猪瘟暴发的主要原因则是运输的不规范和缺乏高效的运输管理机制。

健康猪与病猪直接接触将导致病毒直接传播,或接触病猪粪便、血液等分泌物污染的设备、食品和工具导致病毒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于直接接触传播,它能够通过鼻腔和口部进行传播。除此之外,非洲猪瘟传播的中间媒介在于钝圆软蜱,通常情况下,蚊虫在对生猪进行叮咬之后,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猪。非洲猪瘟病毒作为病毒的繁殖宿主,可长期在蜱虫的体内存活。除此之外,非洲猪瘟也可以通过感染猪的肉制品以及泔水进行传播这是非洲猪瘟病毒跨界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引起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地区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非洲猪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在细胞质中复制的二十面体对称的单分子双链DNA病毒。通常情况下,175~220 nm

为病毒直径,编码蛋白在151~167。对病毒VP72基因C端进行了测序,将分离出的非洲猪瘟病毒分为22个基因型。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耐酸、碱、寒、热等生物学特性。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众多,基因变异频繁、数量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可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测和免疫细胞的清除。

2 非洲猪瘟的特点

2.1 传播途径难以确定,预防困难

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猪食用被非洲猪瘟接触过的食物,或者被携带非洲猪瘟的蚊虫吸血叮咬,致使健康的生猪被感染。短距离之内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车辆、器具、衣物等进行病毒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被感染时很难找到传染的原因,为非洲猪瘟的预防工作带来难度。消化道和呼吸道都是非洲猪瘟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可见饲料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我国传播非洲猪瘟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3种。一是人员和车辆身上携带病毒,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导致生猪患有病症,这是当前最为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并且影响极大。二是饲料、餐食剩余、泔水等喂养生猪,不仅会加强生猪患病概率,长期使用该方式进行喂养还会大幅度降低生猪的抵抗能力。三是对生猪进行运输或者对生猪用品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导致生猪患病。

2.2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非洲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生猪健康的危害极大,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基础的临床特征。如果不及时对患病生猪进行隔离处理,将会在短时间之内造成严重传播,并且该病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将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即使生猪患病之后已经康复,也有可能体内携带病毒,因此需要对康复的生猪进行长期观察之后才能投入市场。

2.3 发病范围较广

自1921年始,非洲生猪这一病症进入到大众视野,并且在几十年间在世界各国进行传播,于2018年传入我国辽宁地区。已经有60余个国家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生猪养殖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2.4 治疗困难,耗用大量资金

非洲生猪这一病症在最初缺乏治疗的方法,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即使在科技和医疗技术发展十分迅猛的现代社会,非洲猪瘟病症仍然是一个较大的难题,由于缺乏特效药,就需要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治疗的周期较长,需要耗用大量资金。

3 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防控关键技术分析

3.1 预防措施

3.1.1 饲料管理

在对生猪进行喂养的过程中,养猪场应该根据自身规模、经济情况、圈养模式等进行分析,完善基础的消毒设施,加强对饲料环节的重视和管理力度。在对生猪进行养殖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养猪场划分为猪舍、仓库区、排泄区、生活区等等。通过区域划分的方式能够使生猪养殖更具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特征,实现健康管理,提升卫生管理质量。还应该在各个区域中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药剂,养猪场工作人员在进出各个区域时都应该对自身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将在外携带的细菌带进猪舍当中,对生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培养工作人员的消毒意识,形成消毒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针对喂养生猪的饲料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对饲料的成分、添加剂等进行分析,将饲料送去质量检测,确保其中不会出现对生猪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物质[1]。与生猪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确定供应商的生产资格证等相关证书,对每一批生猪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保障。严禁过夜的饲料出现在猪舍当中。

3.1.2 封闭式养殖管理

养猪场需要对生猪进行封闭式的养殖管理,避免非洲猪瘟的传染。制定高效的生猪封闭式养殖管理模式,养殖人员应该按照科学管理的方式对生猪饲料和人用食品质量进行分析。由相关研究数据可知,养猪场内的剩余食物与饲料进行混合对生猪喂养时,将会提升生猪患非洲猪瘟的概率。因此应该严格按照封闭养殖管理模式的标准对饲料、人员进出等进行规定,避免受潮、脏乱的饲料喂养生猪。

3.1.3 人员管理

养猪场运营阶段会与猪肉商贩进行合作,商贩会到养猪场观察生猪质量,但是外部人员在进入之后极有可能会携带病菌。因此,如非必要情况可以让商贩在监控中对生猪进行观察,如果需要近距离接触,需要商贩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够进入猪舍之中。同时也需要采用高效的运输手段对生猪进行运输,尽量减少外来人员与生猪的接触,为生猪健康提供保障。另外,在对仔猪进行引进和购买时,应该由供货方提供仔猪的检疫证明,确保正规渠道购进[2]。购买后还需要进行1次检疫,确保生猪健康之后再将其放进猪群中进行混养。

3.2 治疗措施

3.2.1 隔离消杀

养猪场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应该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一旦发现猪舍中的生猪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先对其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给当地的检疫部门,请兽医为生猪进行诊断。之后配合检疫部门对疑似患病的生猪进行长期隔离喂养,同时也应该对与其同群饲养的生猪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健康生猪被感染。对患病生猪活动过的区域进行重点消杀,对猪场全面消杀。一旦生猪确诊后,应该立刻对其进行扑杀,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患病生猪的尸体进行处理,避免对其他生猪造成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养猪场应该严格戒备,遵守防疫标准,并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管,避免出现患病生猪流入市场的情况,否则将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2.2 药物治疗

以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尚且研制出针对非洲猪瘟病症的特效药。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可以利用一些药物对生猪进行预防和治疗,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猪的患病率,减少经济效益的损失。

方法一:化合物盐酸赛庚啶在非洲猪瘟的治疗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成效。盐酸赛庚啶的治疗原理是能够对非洲猪瘟的传播和复制产生抑制效果,使非洲猪瘟无法直接入侵到生猪的细胞当中,进而起到预防和阻碍的作用。盐酸赛庚啶主要适用于生猪的患病早期和晚期,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生猪有异常现象,就可以通过该方法达到防治效果。盐酸赛庚啶的使用方法为将药剂掺拌在饲料当中,让生猪服用。具体的剂量需要根据生猪患病情况和体重等进行适当选用,尽量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方法二:金雀异黄素也具有治疗非洲猪瘟的作用。金雀异黄素可以直接进行服用或者当作添加剂使用,通常情况下包括注射剂、胶囊、软膏剂以及颗粒剂等,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生猪患病时,每日服用1次,药剂量为2~20 g/头,服用的周期为7 d,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对药剂量进行适当增减。

方法三:ML-60218进口试剂对治疗非洲猪瘟也有着较好的效果,根据该试剂的药学原理,可以将其制作成喷雾剂、胶囊剂、颗粒剂等[3]。该药的原理的效果与盐酸赛庚啶有着较强的相似性,都能够抑制非洲猪瘟的复制,甚至能够降低患病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的病毒滴度,具有较强的治疗成效,在生猪养殖非洲猪瘟防治环节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3.2.3 中药治疗

除了上述的西药药剂之外,中药也能够在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我国中药治疗非洲猪瘟的实际病例可知,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

方一,分别取用茵陈、黄芩、党参、黄连、金银花、大青叶、黄柏各30 g,黄芪、山药、千里光、青蒿、刺五加、茯苓、连翘20 g熬制“三黄抗菌保肝健脾汤”。主要适用于重量70 kg左右的生猪,每日服用1次,在病猪康复后的养护环节当中可以连续服用1周之后再停用1周,交替用药的方法不仅能够治疗非洲猪瘟,还能够提升生猪的抵抗能力,对身体进行调理。

方二,取用30 g山栀子、丹皮,以及35 g生地黄、赤芍,40 g水牛角、25 g侧柏炭、槐花,20 g仙鹤草、紫珠草、地榆熬制能够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的“犀角地黄汤”,煎药口服给重量为50 kg左右的病猪,每天服用1剂药。用药期间可每2周停用5 d,交替用药。

方三,用35 g鱼腥草、连翘、杜仲、大青叶,40 g板蓝根、50 g石膏,30 g生地、大黄、地黄,25 g黄芪和20 g牛膝、甘草、香附子熬制“御瘟汤”,每日煎服1剂。复养阶段每2周停用1周,交替用药。

3.3 提高抗病毒能力,制定规范化消毒流程

为了更好地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防控,猪场在开展相关防控工作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增强生猪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环节。例如可以通过保护肠黏膜、清理毒素、减少应激等方式,给生猪喂养适合增强体质的饲料,在饲料中适当加入维生素补充营养,促进吸收等等。对猪舍的日常消毒管理产生足够重视。可以适当使用营养添加剂,提升生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病毒的概率。除此之外,还对保护生猪的肠黏膜、促进润肠通便、加强肝脏解毒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猪场消毒流程,对出入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消毒,穿戴消毒防护用具之后才能够进入猪舍当中。包括使用的存储、运输器具和生猪使用的设备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细菌对生猪造成感染,保证食品安全。对于猪场内的车辆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消毒,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进行登记记录,严格禁止陌生人或者非工作人员进入养猪区域内。

4 结语

近年来,人们经济水平提升,对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猪肉制品需求量极大,大量养殖户投入到生猪养殖当中,猪场养殖规模扩大。但是生猪品种较多,病毒传染速度快、范围较为广泛,长期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的危害极大,很容易致使生猪感染病毒,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市场猪肉出现缺口,生猪肉单价上涨,对市场稳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非洲猪瘟的特点、病症表现等进行分析,采取高效的防治措施,制定规范化消毒流程,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进芳,罗丽霞,李驰,等.中小规模生猪养殖企业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探索[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3,48(3):63-67.

[2] 郭锐,周丹娜,刘泽文,等.某规模化猪场外环境中非洲猪瘟监测及防控建议[J].养殖与饲料,2023,22(2):69-72.

[3] 周星怡,牛冬,李玉峰.非洲猪瘟病原学与传播特点及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22,52(9):117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