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有林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2024-08-08裴学岭刘锦莹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生态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森林资源概况,强调了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等。为此,需要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加强宣传、改善保护手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人员架构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关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进展和情况变化,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持续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林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荒山地区,国家投资建立了大量专门从事营造和保护森林的林业管理单位——林场。这些林场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应性,许多林场面临发展困境。国有林场除了需要继续发挥保护生态的作用外,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了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体制。本文将重点探讨国有林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林地资源的监管,提高森林管护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国有林场与社区、企业的协同发展等。期望国有林场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多重功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1]。
1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国有林场是由国家组织建立的林业相关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生态文化,还在兴办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1 规模与分布
国有林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截至2015年,我国国有林场已有近5 000家,分布于全国各个省份。林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占我国森林面积的23%。
1.2 森林资源种类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层次结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其中,生态公益林由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组成,占据了国有林场林地面积的绝大部分,约为82.63%。
1.3 森林资源质量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质量普遍较高,林木生长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场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的林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4 森林资源利用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满足生态保护需求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意义
2.1 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国有林场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国有林场资源不仅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国有林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国有林场通常拥有大面积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些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好国有林场资源,有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二是国有林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国有林场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推广绿色技术等手段,可以将国有林场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2]。三是国有林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国有林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进行科普教育、生态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保护好国有林场资源,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有林场,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守护者,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保护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既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是国有林场承载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任。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保护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就是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二是国有林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石,而国有林场正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以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三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还能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2.3 保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对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是确保林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是森林资源提供了林业经济所需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支持。木材、林产品等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的主要产出品,其可持续利用能够保障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以确保资源的充足供应,满足市场需求,为林业经济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二是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还有助于推动林业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林业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以促进林业经济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推动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3]。
3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有林场林地资源受到周边村民和开发商的侵占,导致毁林开荒,干扰营林生产,也有破坏道路等情况发生。常常是由个体逐渐发展成群体行为,给林场的日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林业政策调整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地价值上升,引发了一些行政村和村民的侵占行为。同时,开发商的违法占地和破坏行为也助推了问题升级。偏远地区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和木材市场的全面开放也为不法行为提供了机会。
3.2 国有林场林地被占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有林场林地是国家的重要生态资源,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但在实际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国有林场林地被占及纠纷屡见不鲜。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划拨手续不完善
历史划拨手续不完善是导致国有林场林地被侵占及存在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以往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许多国有林场林地的划拨手续不完善。一些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导致了林地占用和纠纷时有发生。
3.2.2 土地升值,利益驱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将目光投向了国有林场林地。他们通过非法手段侵占林地,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与林场管理单位发生纠纷,试图获得林地的使用权。
3.2.3 人口增长,供求关系不平衡
人口增长也是导致国有林场林地被侵占及出现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们往往将目光转向了国有林场林地。他们通过非法手段侵占林地,或者与林场管理单位发生纠纷,试图满足自己的土地需求。
4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有林场对森林资源保护虽然一般都具备制度体系,但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这些制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例如,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林地征占用制度等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得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灵活,以更好地适应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4.2 森林资源保护的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仍在采取传统的巡护、监测等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手段已经相对落后,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具有发展更精准的科学技术可以引入。例如,利用遥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估,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取森林资源信息,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因此,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3 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道路、通信、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硬件设施
水平。
4.4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及技术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结构相对单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导致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应用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需求。因此,需要优化人员结构,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
5 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5.1 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保护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首先,需要完善和优化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制度体系。包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林地利用规划,明确林地保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林地占用、破坏的监管机制和处罚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5.2 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
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知识,强调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
5.3 改善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的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监测、评估和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以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社会资本等手段,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
5.4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国有林场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5 优化森林资源保护队伍架构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支撑,需要优化森林资源保护队伍架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6 结语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制度体系、做好宣传、改善保护手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人才队伍构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继续关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进展和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保护措施和策略。同时,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森林资源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孙革,苏庆军.国有林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途径浅析[J].农业经济,2010(9):58-59.
[2] 刘金龙,徐拓远,傅一敏.关于国有林场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来自河北省P县国有林场改革实践[J].林业经济,2017(3):16-21.
[3] 石依禾.广西国有林场事企分开改革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