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2024-08-08范凤娟
摘要:林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以及建设进程加快,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增加,由于人为和自然等诸多因素影响,林果业的病虫害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林木品质与果业产量,阻碍林果业生态体系建设。为此,林果业病虫害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为了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要避免对生态造成二次破坏,应重视无公害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林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无公害技术及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讨,为业界管理及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果业;病虫害;防控措施;无公害技术;技术推广
我国林果业因使用化学药剂、管理不足以及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病虫害问题频繁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林果业的发展。无公害防控技术在林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果木的良好生长,还能够确保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1]。
目前,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在此背景下,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要重视治理效果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避免出现控制病虫害传染过程中对林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科学运用无公害防控技术完成病虫害预防与治理,既能够保障防治效果,又能避免对林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体现出生态林果业防治工作的落实价值[2]。
本文对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1 林果业常见病虫害
1.1 果实蠹害
果实蠹害是指由于果实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一些昆虫的食害或寄生而引起的病害,比较常见的有果实蛀虫、果实咬食虫等,这些虫害会导致果实表面呈现出被钻孔或被咬食的痕迹,降低果实的品质和市场价值。果树叶片害虫:果树叶片害虫主要指那些以果树叶片为食的害虫。例如,常见的果树叶片害虫有食叶性的食叶虫和吸食性的吸食虫。这些害虫会导致果树叶片被啃食或吸食,使果树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从而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2 果树瘿蜂
果树瘿蜂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果树的细嫩枝条和嫩叶。果树瘿蜂幼虫通过吸食果树的汁液,使果树受到机械损伤,出现瘿状突起,造成果实形状不整齐、品质下降,并且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1.3 果实食虫
果实食虫是指那些以果实为食的害虫,常见的果实食虫有果实吸食虫和果实蛀食虫等,这些害虫会导致果实受到严重的食害,造成果实的外观不美观,也降低了果实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销售价值。
2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林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尚不完善,病虫害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不够及时、准确,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不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一些区域仍然依靠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这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防治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林果业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病虫害防治设施不完善,防治能力有限。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不足,缺乏新颖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导致管理措施的科学性不高。林果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许多防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掌握不足,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林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林果业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加剧。
3 选择无公害防控技术的意义
发展林果业涉及的区域广泛,但由于各种因素,如管理疏忽、气候波动等,常常面临病虫害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引入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果木抚育措施,例如,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确保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供给,果木的抗逆性得以显著提高,从而自然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当遇到林果业病虫害传统方法往往是依赖于化学农药,尽管能够迅速控制,但其带来的农药残留等问题却不容忽视,它会给林果业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且难以逆转的损害。然而,随着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了更加环保且高效的替代方案,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伤害[3]。这意味着,在保护果木健康的同时也能够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无公害防控技术不仅是对抗林果业病虫害的有力武器,更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此外,实施苗木的检疫与防疫工作,能够从源头上阻止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确保果木的健康生长,这些无公害防控策略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固的森林生态系统,也为实现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无公害技术简介
4.1 生物防治技术
林果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是指除化学药剂之外的,具有绿色环保价值的防治技术手段,能够在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化学药剂滥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简单来讲,无公害防控技术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营林管理以及环保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来实现林果业病虫害有效防治,如此保障了果木的茁壮成长,也消除过往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确立,使无公害防控技术在林果业建设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而相关技术也得到了社会层面的推广和运用。林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和自然生物资源,对林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预防、监测、防控和治理的综合性措施。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依靠利用天敌或其他对害虫具有致病、致死、寄生、拮抗等效应的微生物、昆虫、螨类、真菌等生物因子,来防治和管理害虫种群,并维持生态平衡,达到减少化学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能够有效的处理林果业病虫害,同时,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诱杀,是基于林区中常见虫害的特点与喜好,在周边种植吸引害虫的植物对害虫进行诱杀,或将黑光灯放置在空旷位置,集中对害虫进行诱捕。二是调温处理法,结合害虫的生长特点,对林区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控,使其不适合害虫生长,让害虫的存活率得以降低,避免苗木受到损害。三是物理阻隔法,将白漆涂刷在苗木上,或是捆扎薄膜对病虫害进行阻隔,从而保护果木。人工护理法。科学选择苗木,做好检查消毒工作,避免苗木携带病虫害。苗木生长中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和修剪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枝叶,防止病虫害产生与传播。
4.3 树干涂胶技术
不同树种对某些特定病虫害的敏感性不同,搭配不当可能导致病虫害在人工林间的传播和扩散。树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共生、拮抗等关系,搭配不当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使一些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搭配不当可能导致人工林整体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作为一种化学制剂的树干涂胶技术对策,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树干的外部均匀涂胶,从而实现有效预防病虫害的目标。此种方法具有的优势如下:此种涂胶的技术方式可以让树干的内部产生一层保护膜,有效避免水分过分蒸发的问题出现;还能够良好预防细菌出现滋生的问题;此种涂胶技术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树木的树干,让树木的寿命得到较大程度的延长;此种技术手段可以避免树皮被虫蛀。在实际情况中利用树干涂胶的技术方式,需要严格参照害虫喜欢在树皮中生活的特征,通过在树干上面涂刷胶的方式,获取防治害虫的效果[4]。
5 无公害防控技术在林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5.1 优化营造林技术及森林抚育管理
利用无公害控制技术来控制果木病虫害,对于维护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优化营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在造林技术上,现代林果业强调“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用合适的树种,保证造林成活率,抵御病虫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树种的合理配置,形成混交林、混交林等复合林,丰富物种多样性,建立更稳定、更具抵抗力的生态系统,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不但改善了果木的观赏价值,而且为果木的长期、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而抚育与经营是保证树木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内容是林分的常规养护和管理,即采用透光伐和卫生伐等抚育伐手段,使树木的生长条件得到改善,使之得以健康地生长,同时,对林分进行施肥、补植、修剪、除草、灌溉等养护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生态环境,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些抚育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果木的生长品质,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林果业病虫害的发生,为林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2 加大果木检疫和防范力度
在开展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有关单位需要做好果木检疫工作,并将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高度重视苗木的选育和检疫,加大力度选用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的优良种质。同时,也要采用混合种植方法,通过选用不同的果木,克服人造林区域树种单一问题,并为造林果木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克服病害对其健康生长的不利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也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大规模暴发。
5.3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对其生理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揭示其成因和发育模式,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础。为保证森林病虫害不会大范围地暴发,同时,提高树木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林果业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主动的控制,对林果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与优化,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林果业病虫害的监控与预测中,建立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全天候的森林病虫害监控预测体系,实现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控,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6]。另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提高林果业病虫害控制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要对林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深刻的认识,精通相应的防控技巧,加强日常的巡查工作,保证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处理,同时还要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对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发展趋势进行更精确的预测,进而达到对林果业病虫害的精确控制,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6 结语
综上所述,林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而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会对林果业建设和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减缓果木正常生长速度、造成果木大面积死亡、削减果木生态净化功能发挥等方面,因此,要对果木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对无公害技术加以运用,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晓丽.林果病虫害的多重防治技术探析[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2):118-120.
[2] 田志刚.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林果业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4,47(2):31-34.
[3] 孙建安.浅析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2):190-191.
[4] 贺文萍.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花卉,2023(12):270.
[5] 韩艳.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技术的应用[J].新农业,2023(11):54-55.
[6] 邓卫斌.试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23(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