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4-08-08刘红立
摘要:随着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于农业粮食生产总值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农业转型发展,市面对于玉米和大豆类的作物有大量的需求,如加工和进出口等。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大豆、玉米类产品加工产业链需求。需要控制种植地区的种植比例,通过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调整大豆玉米种植行距、株距,提高大豆种植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额外获得更多大豆作物,对于农作物供给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其在更多地区农业生产中应用,加强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从而形成有保障的生产形式,满足自给率增产目标,提高地区粮食综合产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随着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发展,诞生出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农户经济收益有重要作用。我国多数地区种植大豆和玉米,传统种植方法无法同时种植两种作物,难以保障作物产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大豆和玉米同时种植,实现双丰收。农业不断发展,使得更多农户认识到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基于该技术保障玉米和大豆产量,利用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种植和受光空间,促进大豆和玉米同步生长发育。同时,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复合种植技术效果,加大技术推广,为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背景
明确任务导向是促进种植技术应用的关键,坚持粮食增产的基本原则,以稳定大豆玉米种植产量为前提。认真落实党的决策和部署,完成大豆增产、玉米条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基于复合种植技术保证种植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通过合理调整玉米和大豆行距与株距,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优势。在复合种植模式下,提高玉米产量和大豆产量。大豆和玉米间存在着株型和生理生态上的差异,对于资源方面的供给,玉米竞争力高于大豆。为了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两者种植效益,需要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利用技术调整土壤微生物结构。复合种植改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结构,增强玉米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着可持续性和高产量的特点,大豆的根瘤菌有固氮效用,收获的秸秆能够应用来饲喂家畜。对土壤培肥,利用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当前种植过程中,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挥技术显著优势,大幅度提高实际产量,发挥种植优势,注重复合种植位置和种植方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背景下,大豆和玉米可以实现1年2收的形式,形成互补生长模式,补充土壤中的元素,降低种植成本,激发农户种植生长的积极性。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2.1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是保证农作物生产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农作物生长有直接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要注意植株高度以及性质,避开晚熟的产品。科学选种是保证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根据种植地区选择品种。玉米要尽可能选择紧凑型的品种,如郑单958;大豆则选择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如中黄301豆种。
优选种子后,种子处理是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选择的品种科学处理,使用药物拌和种子,晾晒,杀灭残留在种子上的病菌,经过一系列处理,降低大豆玉米种植病害的概率。科学处理下,能够起到消杀的作用,为种子提供萌芽营养,促进种子萌芽效果提升,保障种子前期安全生长。对选择好的种子筛选,将干瘪、发霉的种子筛选出去。保留外形饱满的健康种子,将饱满的种子放置在阳光下,利用阳光热能照射,使紫外线能够杀灭表面附着的病菌,控制种子含水量,激活种子活性。通常情况下,种子晾晒需要至少2~3 d,每天保证2 h以上。晾晒过程中,需要充分翻动,确保种子被完全晾晒;药剂拌种也是常见的处理手法,能够通过药剂保护种子,消除种子上的病菌残留,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达到降低病害的作用。将种子放入装置配比药剂的瓶中,使药剂和种子充分搅拌,保证种子表面附着药剂,可以选择0.3%~0.4%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抑制常见的农作物黑腐病、霜霉病等[1]。
2.2 播种技术
2.2.1 播种时间
不同地区土壤情况不一致,技术应用需要面临不同的种植条件。地区土壤含水量、气候等都对大豆和玉米造成影响。选择合理的时间播种,能够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首先需要保证土壤在播种时土壤的温度,当温度达到20~25℃、5 cm下的土壤温度达到7℃时进行播种。播种时,控制玉米播种深度。从土壤含水量方面控制,保证含水量超过60%,播种前需测试土壤情况,土壤抓起来能够成团不散,可以进行播种。随着机械技术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农机播种,能够更有效控制行距和株距。播种前期,将播种行距调整好,控制在30~40 cm,播种前调整玉米的穴间距,并控制好穴间距深度,保证指数不超过80%。正式播种前,使用覆膜机完成作业。大豆与玉米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播种,便于控制植株生长高度。利用玉米的植株优势替大豆遮阴,促进两种作物同时生长。通常在4月上旬进行大豆的播种工作,在4—5月份进行玉米的播种工作,提高种植效率。
2.2.2 行比和种植密度控制
栽培选择行间距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玉米和大豆密度,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耕种条件,确定好大豆和玉米间行距植株距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常采用“3+2”的行距形式,种植3行大豆2行玉米,控制生产单元的宽度在40 cm。带状复合种植利用扩间增光,缩植株间距,与农机结合,确保复合种植模式与植株行距均匀一致,确保播种质量。不同地区由于土壤墒情不同,存在不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形式,除了“3+2”模式,还有“4+2、4+3、4+4”等不同形式。在不同形式播种形势下,控制玉米和大豆的播种粒数,还需要控制带宽,根据播种形式差异,控制好间距与行距。经过计算,确保每亩地的出苗数,保证播撒的种子能够产出规定的株数[2]。
2.3 田间水肥管理
2.3.1 水分管理
水分是大豆和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保持水分对于大豆和玉米生长有积极作用,经过对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用经验分析,发现当前水分管理过程中,灌溉会受到气温影响,部分地区高温影响农作物水分灌溉,高温导致水分蒸发加快,导致大豆和玉米出苗品质不佳。从出现缺苗垄断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预期目标。阴雨天气的影响,延长了作物生长周期,导致大豆和玉米长势不均,影响田间管理效果。满足大豆和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给,保证作物生长。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加大水分灌溉量,保证土壤含水量充足,能够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通过大豆根系给予充足的水分。大豆缺水会导致落花、落荚现象,对大豆产量造成影响。因此,面对高温天气,种植户需要进行灌溉,保证大豆产量,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针对田间水分管理,着重关注水分,保证大豆和玉米有充足的水分,保证作物穗粒饱满,避免出现空棒现象,及时浇灌,保证水分供应,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2.3.2 肥料管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肥料管理有差异性,大豆和玉米对于肥料需求不同。大豆需要钾肥,玉米对氮肥、磷肥有较大需求。肥料管理需要进行差异性管理,保证适当追肥,避免肥害现象发生。加强差异性肥料管理,满足大豆和玉米不同肥料需求。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同步提升农作物产量,实行科学的肥料管控。重点对大豆分支期、花期肥料进行补充,追加氮肥和磷肥。适当使用尿素与有机肥,促进大豆发育生长。玉米肥料管理,则应补充氮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基肥,提高玉米苗生长态势,促进玉米穗发育。
2.4 田块间杂草防控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有杂草在田间生长,与作物抢夺养分。为了保证大豆和玉米健康生长,需要加强田间杂草防控。杂草作为影响农作物的重要危害之一,需要合理制订计划清除杂草,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合理选择除草剂,兑水拌和后,稀释喷洒在地块上,有效清除杂草。使用除草剂,需要科学控制用量。作为化学药物,除草剂应在科学处理杂草的同时,降低对田间作物的影响和危害。最大限度缩小影响,避免除草剂对环境造成污染。掌握好喷施时间是关键,选择在雨后或者湿度较大的清晨进行。高温气候下,无法发挥除草剂作用,还会导致人员中毒风险增加。雨季不得使用,除草剂与雨水混合,降低原本配比好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发生将会直接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其是影响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的重要原因。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较为突出。为了避免病虫害现象影响复合种植效益,促进大豆和玉米生产。应从物理、生物、化学等角度,有效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最大限度将病虫害影响降至最低,保证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长[3]。
(1)化学方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与大豆都会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出现病虫害现象。根据作物实际生长情况,在不同阶段使用化学药物,对作物生长情况控制。大豆处于玉米植株下生长,作为喜阴作物,通过化学手段控制生长,能够避免大豆长势过旺。玉米旺盛生长则需要施加健壮素,有效控制玉米植株生长。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仅有斑病和食心虫、蚜虫等害虫。通过科学防治,能够减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做好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使用吡唑醚菌酯乳油,按照30 mL/亩的情况在田间施喷。农药的使用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化学方面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需要科学配比农药,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毒性的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2)物理方式
从物理角度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害虫趋性,使用灯光诱捕的方式诱杀害虫。可以在种植田间,用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设备,集中在夜间通电,吸引害虫。如玉米螟、斜纹夜蛾等,进行捕杀处理。杀虫灯能够诱杀的害虫数量有限,需要根据种植结构布局合理摆放杀虫灯,促使杀虫效率达到最高[4]。
(3)生物方式
从生物防治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是利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方法,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效杀灭害虫。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有效遏制。引入的天敌还需要保证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能够在田间形成稳定的生物链,保证农作物生长。性诱捕器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化合物,对害虫进行处理,降低昆虫交配数量,减少田间的虫卵数量,有效进行防控。
2.6 适时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熟后的大豆比玉米成熟期要早,需要先收获大豆,再收获玉米。通常会根据植株的茎和荚情况,摇动植株有响声时收获。适时收获大豆和玉米,是保证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机。尽可能选择在上午收获,保证大豆光洁度,提高大豆效益。玉米则适当晚收,根据气候情况,等到玉米苞叶干枯变白,黑层出现时,进行收割。同时还可以搭配农机进行收割,将剩余的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建议
3.1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种植户重视程度
与玉米种植情况相比,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较小,而农作物生产出口对大豆依赖性较大,占进口粮食总量约60%。加强地区宣传工作,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效果。应开展技术推广策略,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采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农户展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建立示范基地,使农户参与到实际种植中,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一技术应用要点。同时,组建农业宣传小组下乡,了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促进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3.2 推广使用农业机械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栽培过程中,土壤处理、播种,都会涉及农机。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合理控制播种株距,保证种植品质。在推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同时,还应积极应用农机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综合地区的开发与生态条件,种植因素等,推广适宜的农机,将传统生产农机淘汰,而使用更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充分结合当地农机使用情况,配置完善的服务站点,为农户提供农机销售、保养等服务,激发农户选择农机生产的积极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保证大豆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构建稳定的新型农业种植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大豆、玉米种植对于农户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依靠技术推广,加强机械作业,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明确种植环节技术要点,全面提升大豆、玉米的种植水平。建立完善的示范种植基地等,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与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朝雪,李谦,孟静娇.保山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3(6):14-16.
[2] 纪永军,孟凡文.宁城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探讨及研究[J].河北农机,2023(6):79-81.
[3] 龙厚元,姚继刚,蒿呈龙,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麦后免耕直播的栽培特点及其关键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2):2853-2857.
[4] 付立冬,季林章,范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23):21-23.
[5] 王延玲,孙翔.滕州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3(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