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8-08黎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国有能源企业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破解矛盾,感悟思想伟力,指导发展实践,奋进世界一流。
遵循宏伟战略蓝图,找准高质量发展新定位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聚焦政治层面、宏观层面、形势层面,把握发展命脉,找准发展定位。
从政治层面提高站位,勇做忠诚向党的“践行者”。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从宏观层面加深理解,勇做强国建设的“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能源企业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以新发展理念谋划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努力成为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性力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创新性力量,切实当好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从形势层面深入分析,勇做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给能源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石油行业为例,当前我国在石油方面对外依存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通道风险较大,应急保障能力仍有不足。因此国有能源企业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产业报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
从具体层面深化落实,勇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能源企业不仅要聚焦资源基础、强化主体业务,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把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以系统思维增强整体竞争力,以问题导向提升稳产支撑力,以专班推进强化组织执行力,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篇大文章落实到每一项具体举措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确保能源战略行稳致远。
对照具体目标要求,勇担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结合能源企业油气生产单位实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就是要深挖内部潜力,深耕百里油海,稳固传统油气领域基本盘。
在增强核心功能方面,必须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高质量原油稳产为根本,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得更好”的问题。将原油产量贡献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精准开发实践,强化精细油藏管理,加快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卡脖子”技术,研究创新生产管理和运行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产量硬稳定,坚定走好老油田的高效开发之路。利用政策支持,创造更多可能,打好外围区块上产进攻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外围流转区块开发建设步伐,充分挖掘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和油资源量,开辟发展接续力量大场面,释放夺油上产能量,充盈保障国家能源力量。借势宏观环境,勇于探索尝试,打造多能互补重要增长极。聚焦“双碳”战略目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立潮头,大力推动光伏、风力、地热及余热利用等新能源发展,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布局合理、挖潜充分、参数匹配、科学经济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方案,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提升那些“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立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明确攻关核心技术的主要方向,丰富解决现场难题的形式载体,健全激发创新动能机制体制,切实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增强产业控制能力,通过解放思想、开疆拓土、产业革命,奋力开启企业成长“第二曲线”,努力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生产模式数智化、发展方式低碳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发展新格局落地生根。持续增强安全支撑能力,以“事事紧抓不放”的精神劲头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重要领域的保障能力。
把握立场观点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源企业必须学深悟透、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领悟道理学理哲理,掌握运用立场观点方法。
用严实作风锤炼严实队伍
一是要在队伍建设上再发力,打造人才引擎。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突出“高精尖缺”,统筹“生聚理用”,实施干部素质提升赋能计划,加快专家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的高技能人才,建设堪当重任的新时代工人队伍。
二是要在作风转变上再发力,夯实发展之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聚焦本质严实抓作风,强素质、强技术、强管理,切实将严实作风体现在对党忠诚、能打胜仗的能力上,体现在干部冲得上、队伍打得赢的精神风貌上,体现在高度觉悟、严细成风的求实态度上,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严实典型。
三是要在精神传承上再发力,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历史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员工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砥砺前行,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构建系统化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以下简称:第一采油厂)参与建设的中国石油“压舱石工程”南一区西部为例,第一采油厂通过层系井网调整、精细油藏描述、水驱控水提效、三采提质增效、套损综合防控,充分释放该区块上产潜力,逐步构建起系统化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截至目前,该区块日产原油水平大幅攀升,开发形势持续向好,对大庆油田持续抓好原油高质量稳产具有重要影响。“压舱石工程”的科学谋划,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胸怀天下,将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压舱石工程”的高效运行,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行“一体化”组织模式;“压舱石工程”的潜力迸发,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问题导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冲破艰难险阻;“压舱石工程”的瓶颈突破,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压舱石工程”的笃定前行,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自信自立,坚决扛起当好标杆旗帜的使命担当;“压舱石工程”的团结奋进,源于第一采油厂坚持人民至上,在维护广大员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起全员干事创业合力。
奋进新征程,国有能源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严实作风锤炼严实队伍,以严实之力打造严实之绩,继续打造更多的产量“压舱石”,乃至效益“压舱石”、科技“压舱石”、传统“压舱石”,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