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材国际:“走出去”彰显竞逐实力

2024-08-08王法艇

企业文明 2024年7期

十余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征程。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国外水泥生产线240多条,项目遍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份额连续十年居全球首位,被国务院国资委誉为“中央企业‘走出去’典范”。新时代新作为,中材国际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开拓合作,踏准步点节奏,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管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担当,凝聚起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

中国技术“走出去”

中材国际自启动“走出去”战略开始,就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系统服务、合理的施工成本和严谨的工期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水平在国外市场运作,从而声名鹊起。以沙特项目高效、高质、高规格竣工为契机,先后获得一大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工程总承包项目,项目主体设备均由中材国际自行研发和制造。

为获取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空间,中材国际依托水泥工程技术装备主业,致力于向节能环保、工程多元化、矿业制造、境外水泥投资等领域拓展,努力建设成为集工程技术服务、水泥投资、节能环保等业务为一体的市场引领者、资源整合者、价值创造者,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一流企业。

以工程为载体,中材国际带动了自有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和大量劳务出口,水泥装备销售占销售总额50%以上,带动了我国水泥装备业整体的发展,一举将我国从全球水泥工程建设装备最大进口国,转变为全球现代化水泥装备最大的出口国。据统计,目前全球日产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生产工程项目中,60%为中材国际所承建。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材国际注重“质量要素”,把能否高质量完成项目放在第一位,突出中国品牌、中国技术,突出一流品质、一流信誉,扎扎实实打造“国家名片”。2018年竣工的埃及GOE项目,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明珠,这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集群之一,其工艺技术和装备代表了当今世界水泥行业的最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占领了世界水泥技术制高点。

中国模式“走出去”

自2005年开始,中材国际以全生命周期总成本领先的EPC商业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塑造出了全球同行业中产业链最为完整、最具竞争力的水泥工程企业,EPC商业模式已成为中材国际开拓海外市场的坚实利器。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中材国际在具体项目建设中,探索出新的“EPC+F”的融资模式,打破了欧洲市场的桎梏,为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经验参考。目前,中材国际执行的Kilis5000TPD等多个海外项目,也正式采用“EPC+F”模式,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材国际创新的O&M(保产模式)商业模式,为国内外业界所借鉴。O&M合同是指生产项目等在设备安装后的运行(Operation)与维护(Maintenance)的承包合同。一般而言,在总成本领先思路下,O&M捆绑在EPC合同下,由有经验承包商承担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品牌和产量就有了保障,较好地解除投资者对生产风险的担忧,同时又进一步拓展总包商的业务。

大型跨国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服务技术的竞争,也是金融的竞争。中材国际海外项目在充分利用好自身金融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模式,提升产融结合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集合投资、管理、后续服务等全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进而开创公司“走出去”的业务模式的新时代。

中国方案“走出去”

近年来,中材国际在海外的项目机构不仅充分适应当地的法律规定、政策要求、交易习惯和文化传统,还能够妥善规避项目实际运营中容易出现的公平竞争、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的法律风险,并建立有针对性、适应当地制度、文化的合规管理体系。

被埃及报纸誉为“金字塔第二”的GOE项目,是世界水泥行业迄今为止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步建设的最大规模的水泥生产线项目。工程建设期间,中材国际把属地化发展作为根本性原则,雇佣培养大量当地员工,高峰期当地员工达万人以上,同时有200多家当地企业参与工程分包合作,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改善了地区经济结构,仅项目建设已为当地创造近2万个工作岗位。

中材国际注重培养当地高素质劳工,深入开展当地员工培训工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对水泥生产线运营期所需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埃及培养水泥运营技术人员;帮助项目当地学校创办水泥专业,为当地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埃及业主方对此十分满意,并表示中材国际SINOMA提供的中国方案更加紧密贴近和满足埃及经济社会人民需求,属地化管理、本土化经营、合规化发展真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中国管理“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材国际持续提升基础管理效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工程建设方面强化了“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精确到位。

中材国际重点加强EPC各环节的通力协同,统筹设计、采购、物流等中间环节进度,实施“矩阵式、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持续推进对标优化和管理创新,积极开展项目管理创新成果交流,推动对标体系向KPI、经营、管理拓展,扩大对标管理经验和对标成果的共享。统一项目实施、管理和评价标准,遵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体系建设思路,建立覆盖工程项目效益、履约、安全等领域的“五星项目”评价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科学的运行标准体系。

同时,中材国际公司还践行“格子化管控”“增节降”“八大工法”等管理理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风险汇总表、风险控制矩阵、流程地图及职责不相容表,实现了工程总承包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和系统化,推动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中国品牌“走出去”

从“走出去”到“站住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国际化经营,必须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才能在所在地“图发展”“可持续”。中材国际精心打造每个项目,逐步进入当地主流市场、高端市场,持续开展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建设,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美誉度和专业话语权。

品牌代表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同时还代表优质服务。从走出国门开始,中材国际就注重培养和打造品牌并发挥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化经营中,中材国际遵循“亲诚惠容”的原则,坚持和睦融通、互利共赢,和利益相关方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公司推行属地化管理,加快本土化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大程度地带动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与提升当地民众的福利水平,充分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真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十多年来,中材国际从最初单纯地提供产品服务向提供“一揽子”式服务转变,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除展现精品工程、高新技术等“硬实力”外,还培育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等“软实力”。在叙利亚项目周边几百公里的地方,中材国际“SINOMA”品牌已被当地人作为路标、车贴等,应用标识品牌形象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和有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建设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造福了当地人民。下一步,中材国际将更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双边和多边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冉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