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瑞麟:绝不放下为贫苦人民奋斗的责任

2024-08-06刘维荣陈海华

档案天地 2024年4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紧了对革命活动的镇压,将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抓捕入狱,并加以迫害。南京雨花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驱的殉难地。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身陷囹圄,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屈不挠,直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壮丽史诗。雨花英烈贺瑞麟就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一员。

贺瑞麟(1909-1928),雨花英烈,中共党员。他在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时被捕。1928年7月6日,国民党特务将他从南京的寓所中抓走。当年10月6日,年仅19岁的贺瑞麟走向雨花台刑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贺瑞麟入狱后,亲见一起战斗过的同志被杀害,但他毫不畏惧,决不屈服。当明白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把心中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对家人的无限眷恋与深情倾注笔端,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在狱中写就了一份珍贵的《狱中日记》。该日记记录时间是从9月28日到10月5日,开始于当年的中秋节,结束于他殉难前一天的晚上。日记内容主要包括《死前日记》《给姐夫袁立超信》《未寄的信》《离散》《狱祭》等8卷,今仅存5卷,珍藏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少年投身革命

贺瑞麟,曾用名何瑞林、仁方、沈恕,江苏铜山县人,出身于农耕家庭。他9岁离家上小学,12岁到沛县读高小, 15岁时,考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来到南京读书。在南京,贺瑞麟接触了各种进步书籍,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著作。当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便在这位热血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目睹资本家恣意妄为,工人与城市贫民受尽压榨,国民党当局残暴腐败,贺瑞麟决心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这时候起,贺瑞麟的理想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光宗耀祖”逐渐转变为反压迫、反剥削, 救民于水火。

ZaS2dtM51Ou4x3QnBOOp7IxXCIWLgN667DkIviD2Pkk=

1925年春,贺瑞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4月,他又在东南大学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刘贵真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南京各界成立了“南京五卅惨案声援会”。贺瑞麟参加后援会工作,他深入工厂调研时发现,工人长期遭受外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处境十分悲惨,此时反帝反封建的呼声日益高涨。贺瑞麟组织学生开展示威游行,声援上海工人。当年6月,贺瑞麟到南京下关地带英商开办的和记洋行,与5000多名工人一起举行大罢工,提出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增加工资的合理诉求,其间,工人纠察队与英商的护厂武装展开了交锋,社会各界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力量,迫使英商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下关惨案”发生后,贺瑞麟连夜赶写《南京和记案调查报告》,刊登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向国人通报了事件真相,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同年8月,贺瑞麟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以带头到和记洋行“闹事”为由逮捕,经组织营救出狱,却被学校开除学籍。16岁的贺瑞麟从此全身心投入革命活动,持续奔走在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斗争一线。

1927年,18岁的贺瑞麟任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组织委员、共青团市委书记。 1928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员会秘密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南京市委员会。孙津川任市委书记,贺瑞麟任市委委员、团市委书记。新一届市委积极开展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工农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央大学、沪宁铁路、浦口码头等10个支部,吸纳了240名党员,工会、农会和党团组织的阵容不断扩大,各项工作也在列强与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中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身份暴露被捕

在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团市委书记期间,贺瑞麟发动工农群众,建设党团组织与工会,还建立了五一文学社等外围组织,积极领导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同反动当局开展斗争。然而,国民党特务组织对于民众反抗行动的监视与镇压一刻也没有止歇,正当南京的党团组织逐步恢复,革命形势趋向好转时,意外发生了。

1928年7月初的一天晚上,中共南京市委在地下党员姚作堂家中召开会议。因叛徒告密,市委书记孙津川被伏击的国民党特务抓捕。之后,敌人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 7月6日,贺瑞麟在南京焦状元巷14号的住所油印机密文件时,不幸被捕。国民党特务在他的公寓里发现了20多份机密文件,油印机和其他设备。由此,特务们认定贺瑞麟是中共南京市委的“重要人物”,立即将其押解至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后转移到南京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监狱。在这里,贺瑞麟遭到3个月的监禁、审讯与折磨,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三、狱中留下绝笔

9月25日,入狱两个月的贺瑞麟被移送到江苏省特别临时刑事法院受审。面对审讯,贺瑞麟承认加入共青团,但不承认参与策划工人大罢工。特务头子赞许他年轻有才华,许诺给他一个高级职位,贺瑞麟不为所动,严辞拒绝。

9月27日凌晨,同监有4人在雨花台被枪杀,其中包括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史砚芬。此时,贺瑞麟也被指控策划工人大罢工。贺瑞麟清楚地知道,敌人是凶残的,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中,自己的生命历程已进入了倒计时。

1928年9月28日,中秋节,贺瑞麟开始写作狱中日记,真实记录革命者在狱中艰苦斗争的经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今天是中秋节,是我死前日记的开始。”自从参加革命,贺瑞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在阴森恐怖的监狱,一个19岁的共产党员,回顾了自己19年的生命历程,他践行初心、坚持真理、视死如归,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一字一句留下绝笔。在给姐夫袁立超信中,贺瑞麟表明了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他写道:“我现在是死了,为革命而死了!你们待我的一翻(作者注:番)热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请你们不用为我而怨伤,而流泪!”殷殷报国志,拳拳赤子心,慷慨悲壮却无怨无悔。相比自己的私人物件,贺瑞麟更关心与工作有关的资料和文献。在向姐夫托付后事的时候,他写道:“我的包袱里头有用报纸包花线捆的一包东西,这一包是我读过的书同几个本子,还有几个是我的朋友的,请你们好好地存起来——存在南京,不要带回家去,过不久会有一位姓刘的朋友(湖南人),他会到你们家里去拿。”他还说,“我的东西,只要把上面说的一包保存好,别的随便怎样都可以。”他把有关革命的一切都视作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我的尸身,随便马马虎虎的埋在雨花台就够了,千万不要再麻烦!”这是怎样彻底的革命精神啊!为了革命理想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民众谋利益却被当局迫害,甚至随时可能牺牲,贺瑞麟表现得既坦荡又坚定,他向父母吐露了心声,他说:“只要我自己无愧于心就够了”。然而,贺瑞麟对于父母家人,仍然有许多不舍,在写给父母的遗书《未寄的信》中,他敞开心扉,吐露了“为大家弃小家”的抉择,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歉疚之情,他请求父母:“你们不要为我的不幸而流泪啊!”

在日记中,贺瑞麟还记述了自己从一个自发的“英雄主义者”转变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他最遗憾的是,自己还有很多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自己还想为工农群众争取更好的生存待遇,还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却因为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疯狂迫害而即将失去年轻的生命,再也不能和亲爱的战友们一起奋战。

贺瑞麟写道:“从9月22号开始,我们关押的牢房突然就紧张起来了,老杨申请保释不准释放,很多难友停止了接见……啊,去了,去了!永远地去了!战友们最后一次的对望啊!我很快就会追随燕芬(作者注:即史砚芬)的脚步,前往雨花台。永远再见,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他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想的仍然是头可断,血可流,为国为民的信念不会丢,革命必胜!人民必胜! 在他着墨不多的深情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慷慨就义的年轻中国共产党人对战友、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渴望。

在9月29日的日记中,贺瑞麟斥责“看守所长”是“下流的军阀小走狗”,他义正辞严地说:“我绝不放下为贫苦人民奋斗的责任。”

9月30日,贺瑞麟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消灭资产阶级的政治行动而入狱……阶级斗争的行为中,哪里容得下妥协与和平?共产党员同敌对阶级还有求饶与优待的希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贺瑞麟对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有着清晰的分析,对于反动当局的凶残有着清醒的认知。

10月5日,贺瑞麟看到狱友们“不但没席子铺,连一件盖的衣服都没有”。对于“他们的凄凉”,贺瑞麟认为:“如同无产阶级目前的艰难处境,不是同情的泪水,而是勇敢地打碎旧社会的革命行动!”

敌人的屠刀随时可能落下,贺瑞麟以顽强的毅力写日记,记述狱中所见所思。贺瑞麟日记中不仅有文字,还有绘画。他画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画下了对理想的执着。在《离散》的最后一页上,他精心画了一颗五角星,星内写了“雨花台”三个字。雨花台即代表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设置的刑场,贺瑞麟知道,很多革命先驱已在那里被杀害。贺瑞麟用一幅画表明了共产党人向死而生的信念和勇气。

1928年10月6日,贺瑞麟平静地从看守所走出,走向雨花台刑场,慷慨就义,生命定格在了19岁的青春年华。

四、日记重见天日

贺瑞麟牺牲前,写信托付姐夫袁立超将日记书籍等物交由狱友湖南人刘德超,再由刘将日记转交给党组织。刘德超是贺瑞麟的学生,他在被捕时并没有暴露身份,所以只被判了几个月的刑期。贺瑞麟判断刘可以活着离开监狱,于是把日记本托付给他转交党组织。

姐夫照他的话将他的狱中日记等物托刘德超交给组织。刘德超出狱后,将这些日记等物装在一个陶罐子里收存,之后他因战乱辗转于武汉、重庆等地,但他不负贺瑞麟烈士所托,一直珍藏着这些珍贵的遗物。1937年12月,日军攻克南京后,刘德超被迫举家西迁。他舍弃了祖传的家业和商店,却始终随身携带着贺瑞麟的这本日记。在重庆期间,因日军轰炸受损,日记损坏了约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1950年6月,当时的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刊物上刊登启事,向社会征集“在宁牺牲之人民革命烈士的史迹”。在上海体育学院任教的刘德超看到了这则信息,十分激动,立即将保管多年的珍贵资料整理转交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历经监狱搜查、战火纷飞,这本不完整的日记于1952年被移交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成为“镇馆之宝”。 2019年春天,“雨花台烈士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启动,在南京大学古籍修复、历史文化系专家的指导下,技术人员历时近5个月,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修复了这份珍贵的纸质文化遗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贺瑞麟烈士《狱中日记》。

狱中绝笔,字字千钧。贺瑞麟烈士就义前夕留下了一份不朽的绝唱,有狱中记事,有内心独白,有对家人的眷恋,有对后事的托付,有对胜利的展望,表达了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国家民族和战友同胞的大爱深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卫着心中的信仰。他的狱中日记,昭示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是留给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革命者和后来人。

参考文献:

[1]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雨花英烈家书[M].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17: 11-13.

[2]郭蕊,翁宏业.贺瑞麟狱中绝笔[J].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11.

[3]谢亚芳,王珊珊.贺瑞麟:青春赤子铸英魂[N].新华日报,2023-11-21(12).

基金项目:雨花英烈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YHT2022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档案馆 阜宁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