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问题、挑战与对策
2024-08-06吴佩霖
档案学专业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档案学专业的不断深入,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当前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足等[2]。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档案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本文将探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挑战与对策,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述
(一)文献综述
本研究综述共收集了151篇关于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文献,时间跨度从1988年到2023年,主要分布在2010年以后(图1)。研究主题包括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策略、优化探索、实践探索等。作者来自不同机构,包括高校、档案馆等,有些研究得到了基金资助。研究学科涵盖档案学、图书馆学等,研究层次包括本科、硕士等。文献来源主要为期刊,资源类型以文献为主,文献类型包括论文、调查分析、研究综述等。
(二)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是随着档案学专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我国的档案学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的档案学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档案工作人员为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学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档案学教育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在高等院校开设档案学专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档案学教育一度停滞不前。1980年代初,我国档案学专业开始逐渐恢复,档案学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时,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档案工作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学专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也开始逐渐多元化。1990年代,我国开始开设研究生档案学专业,这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时,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已经从培养档案工作人员转向培养档案学研究人才和档案管理人才。2000年以后,我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也开始逐渐多样化。此时,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不仅仅是培养档案学研究人才和档案管理人才,还包括培养档案数字化技术人才、档案法律人才等多种类型的人才。
(三)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同时,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也逐渐丰富,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包括档案数字化技术、档案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还注重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3]。总体来说,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4]、实践化[5]和专业化[6],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走过7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和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有如下七项: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档案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档案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但目前,一些学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例如,有些学校的档案学专业偏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养欠缺。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档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虽然高校档案学专业整体上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优化,但仍然有些学校的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个别学校的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过于追求理论化,缺乏学生未来就业必要的实践性的课程。另外,作为档案学传统必修课“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社会情报工作概论”,在有些学校没能进入学生选修目录。
(三)师资队伍能力不够均衡
档案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组成。比如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聘请部分全国档案专家或储备专家,担任学院讲座教授;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聘请校档案馆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档案工作人员,担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档案系在全国聘请部分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实践界人士,担任课题咨询专家等,收到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不过,有的学校的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能力仍然不够均衡,或缺乏实践经验积累,或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更新。如有些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师,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再进校门,缺乏实打实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基础档案馆(室)从业或档案服务企业就业的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得心应手地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的教导、指导和指点。
(四)实践环节尤显不足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实践性工作,因此,档案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应该充分,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初步掌握实际档案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目前,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中有实践环节,有些学校还与档案馆(室)协作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比如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郑州大学档案馆、濮阳市档案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山东大学档案馆。特别是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院,密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32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包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档案馆,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开放式、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大学四年由浅入深梯次展开,培养学生的文档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但仍然有少数学校的档案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尤显不足,学时不足、经费欠缺、场地狭小、教具简陋、设备陈旧等情况时有发生,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有些学校的档案学专业实践环节过于简单,实践课就是组织学生到学校档案馆(室)或本地综合档案馆参观一圈,或是学校档案馆(室)或本地综合档案馆待上一周, 走马观花地听听介绍,看看录像,瞧瞧演示,很难让学生了解熟悉档案工作的基本流程,真正掌握实践技能。
(五)教学方法仍显单一
档案学是一门亦文亦理、亦思亦行、亦脑亦手的课程,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在新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个别学校在档案学专业教学方法上,缺乏应有的教学创新,缺少必要的互动和足够的实践。所沿用的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既不适应档案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升学、就业、创业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行业的要求。
(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够匹配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以满足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下,一些学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够匹配,不能够为国家、社会和行业提供所需的人才。例如,一小部分学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理论化,而且理论更新缓慢,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也无助于学生创业、就业。
(七)人才培养国际化视野尚需拓展
档案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只要有国家、机构、企业、组织,就会有档案工作。因此,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国际化视野,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眼下,有些学校在国际化视野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近年来多位师生参加国际档案大会,并提交论文,参与论坛。由人大档案学院主办的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常有国际同行参与,成为一个档案学国际交流的平台。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每年都有教师到国外大学进行访学,促进了档案学的国际交流,拓宽了档案学的国际视野。不过,还有少部分学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尚不具备国际化视野,不能够主动适应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例如,大多数学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只着眼于国内档案工作的需求,尚不具备国际化视野,主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和动力不足。
三、面临的挑战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除了存在上述七大困难和问题之外,还要应对以下七大挑战:
(一)信息技术发展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档案工作理论、技术、技能,还需要掌握各种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如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等[7]。同时,也需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例如,近年来,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8]。特别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迭代的动态过程。信息环境的变化给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社会需求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如需要掌握多语种的档案处理技能,以适应国际化的需求[9]。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将档案管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当前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领域的档案管理,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社会需求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持续性挑战。
(三)国家政策挑战
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国家政策的需求。例如,国家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越来越重视,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跟随政策变化,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国家政策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阶段性挑战。
(四)跨学科交叉挑战
档案学专业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比如与历史学、图书馆学、信息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这就需要档案学专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再比如,数字化档案管理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在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一级学科,档案、图书、情报成为二级学科的背景下,跨学科交叉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跨界融合性挑战。
(五)国际化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档案学专业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例如需要掌握多语种的档案处理技能,了解国际档案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例如,国际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需要档案学专业人才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化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发起了广域性挑战。
(六)制度创新挑战
档案学专业需要不断创新制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例如,档案管理的法律制度和规范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下制度创新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的适应性挑战。
(七)人才培养质量挑战
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需要不断提高。例如,档案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培养。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是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挑战。
四、可采用的对策
面对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挑战,可以考虑从以下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施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处理等实践活动,配备必要的教具、装备、设备,解决船和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和实践环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档案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例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交流和研究、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会议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10-11]。同时鼓励教师与档案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来自档案馆和档案服务企业的从业者,相互到彼此单位兼职挂职,通过身份“互换”,实现师资队伍的“双师”化。
(三)推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加强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例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标准,定期对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水平。
(四)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档案学专业教学理念和技术,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考虑开设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选修制度,条件成熟的学校甚至可以尝试开设多语种选修试点。
(五)加强制度创新
创新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例如推行项目式教学、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档案修复技术、档案数字化、数据管理、创新创业课程等,注重与行业需求的对接,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六)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加强档案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例如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特别是与档案服务企业保持并开展长期稳定的有效合作,为档案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拓宽渠道。
(七)加强信息技术和跨学科交叉的培养
加强档案学专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跨学科交叉的培养,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等,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结语
档案学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各种类型的档案文件,以便将这些文件用于历史研究、法律证据、政策制定等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文概述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概况。
其次,本文分析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队伍能力不够均衡、实践环节尤显不足、教学方法仍显单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够匹配、人才培养国际化视野尚需拓展等七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和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再次,本文指出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例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未来的趋势,这就需要档案学专业人才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知识。同时,随着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档案学专业人才也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等对策和建议。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12]。针对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总之,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档案学专业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波, 杨鹏. 七秩春秋, 踵事增华: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新征程[J]. 档案学通讯, 2023(1): 11-19.
[2] 赵雪芹, 鲁雪婷. 数智时代基于OBE理念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J]. 山西档案, 2022(4): 151-158.
[3] 舒洁. 数智时代企业档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 武汉: 湖北大学,2021.
[4] 刘越男, 周文泓, 李雪彤. 价值驱动, 需求引导: “十四五”期间的档案学发展转向[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5): 14-24.
[5] 董焱.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构建研究: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 北京档案, 2023(1): 17-20.
[6] 张笑, 隋鑫. 科技竞赛视角下图情档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档案学刊, 2022(5): 60-74.
[7] 张少男. 图情档专业研究生数据素养教育课程地图的构建研究[D]. 沈阳: 辽宁大学, 2022.
[8] 肖坤. 档案学专业学生数据素养培育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学, 2021.
[9] 聂云霞, 卢丹丹. 社会转型期高素质档案人才培育之路:以《 “十四五”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背景[J]. 山西档案, 2021(5): 67-78.
[10] 曹树金, 邓小昭, 傅文奇, 等. 学术共同体共谋: 特邀学者笔谈[J]. 图书情报知识, 2020(5): 138-169.
[11] 钟楚依, 邓君, 常严予. 档案学研究述评: 基于中国知网2020年至2022年学术论文数据[J]. 档案管理, 2023(2): 15-27.
[12] 聂云霞, 陈彦慧. 基于整体智治的档案人才培养梯度机制探析[J]. 档案管理, 2023(2): 89-93, 96.
作者单位:新乡县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