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新优势 激活新潜能奋力推动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

2024-08-06左斌

档案天地 2024年5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河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省委省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工作,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于2020年启动省档案馆(省方志办)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有效解决了数字河北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强化顶层架构设计,做好数字档案馆项目谋划筹备工作

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数字档案馆项目起步较晚,经过前期细致筹备,在吸纳各地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做好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实施了省档案馆(省方志办)数字档案馆项目。

(一)主动出击,深入考察调研

数字档案馆建设专班成立后,先后到省网信办、省发改委、省政务服务办等部门,详细了解省直单位数字化和电子档案建设情况。同时,对接国家档案局学习数字档案馆建设先进经验,到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重庆市档案馆交流借鉴谋发展,经过多层次多角度学习调研,推动项目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在参考各方的基础上,着眼全局、适度超前,科学编制了《河北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顺利通过了省网信办初评和省发改委评审,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工作。

(二)反复论证,确定建设路线

数字档案馆项目是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节点内容多,工作量大。建设专班借鉴外省经验,咨询各方专家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论证,立足馆(办)相关经验和技术力量实际,最终选择总集成式建设路线,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建设、分类管理”的建设思路,既发挥总集成商财务和管理规范的优势,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运转,避免出现项目验收后售后缺失等情况,又能发挥集成优势,一体化推进软硬件建设,避免软硬件兼容和适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减少馆(办)管理协调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三)博采众长,融合先进技术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融合行业领先企业的先进理念,项目单位建立机制,吸纳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参与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以群智汇聚数字档案馆建设合力。通过学习借鉴,博采众家所长,数字档案馆项目采用国内部分成熟的先进技术:一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馆际共享子系统中的应用,实现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丢失,提高档案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档案大数据亿级别条目的存储、管理和利用,同时也能为用户通过查询系统访问和检索档案大数据提供方便;三是采用最新的微服务架构体系,所有的组件均采用微服务方式进行组织,使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容错性;四是基于国产化软硬件环境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档案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提升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效率;五是通过应用文字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和图片检索,提高档案管理及利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做好数字档案馆项目推进实施工作

2022年11月,数字档案馆项目中标单位确定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馆(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调度,建立机制,推动项目于2023年12月11日如期完成验收。

(一)坚持高位推进

建立月调度、周报告、日办结制度。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后,每月初,馆(办)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调度项目上月进展情况,部署本月工作。项目建设专班每周汇总各功能模块的建设和试用情况,以周报告的形式上报馆(办)领导。每天派专人统计各部室反馈的功能模块试用中出现的问题,向施工单位交办并要求当天必须解决。

(二)夯实基础设施

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采用信创技术路线,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坚持自主可控原则,硬件全部从国内公认一流厂家采购,着力构建全国产化的软、硬件环境。从服务器到终端设备,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全部采用信创产品,建立“全方位、全系统、全流程、全覆盖”自主可控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数字档案馆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三)谋划科研课题

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馆(办)积极谋划国家级课题。一是基于数据分析的文书类电子文件智能归档算法研究。针对文书类电子文件数量庞大的特点,需要研究智能化的归档算法,实现业务系统对文书类电子文件的自动分类和归档全流程管理。二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档案开放智能审核中的研究。研究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发自动化的审核算法。通过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训练形成黑白名单以及模型库,实现对开放档案的有效筛选和辅助鉴定,提高审核效率。三是融合知识图谱与智能检索的红色档案信息挖掘研究。针对红色档案的特殊性质,需要研究智能化的检索算法。例如,采用基于知识图谱、本体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检索算法,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将人物、事件、地点等进行关联,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关资料,并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三、瞄准实际需求,做好数字档案馆项目优化提升工作

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是河北省内首家全信创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化项目。项目依托局域网、政务外网、互联网面向省直各单位,省、市、县各级综合档案馆,省馆内部工作人员,相关省级档案馆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同时,项目聚焦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河北省实际,着力打造功能亮点,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一)打造民生档案服务系统

为深化档案便民服务,推进更多民生档案实现异地查、网上查,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依托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了民生档案服务系统。对接省政务服务办公室,打通“冀时办”通道,可实现部分民生档案即时查询、秒级回复,属省内综合档案馆首创。例如,对1997年至2000年河北省高招底册进行加工处理,经过文字识别和数据算法提取,成功截取了一张表格中的某一名考生的信息,形成加盖印章的正式使用件,并实现了批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6·9”国际档案日利用民生档案服务系统,成功组织11个市档案馆举办“那年金榜题名时”活动,各市11名查档者实地体验了民生档案“秒查”的便捷。

(二)打造全省红色资源共享平台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下转30页)(上接22页)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依托数字档案馆项目,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实施了“红色地图 赤诚河北”河北省红色资源归集共享工程,力争建成囊括全省所有红色资源的公益性共享平台,为思政课教学、党课教学、党史研究提供红色档案数据支持,为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振兴提供红色文化资源支持。平台功能已基本实现,正在整理收集红色资源数据。目前,已征集全省40多个单位共800余件微视频、电子图书,3000余张图片,2000余条馆藏档案开放目录数据。

(三)打造区域性电子档案统一管理模式

虚拟档案室子系统针对电子档案移交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将省馆与省直各立档单位的OA系统无缝连接,在实现电子档案及元数据在线归档的基础上,完成在线自动分类和智能归档功能,实现电子档案整理、检测、移交和接收的“一站式”管理,为省直各部门电子档案归档接收提供便利服务。馆际共享子系统着力解决民生档案查询利用“难、繁、慢”的问题,联通市县、沟通京津,实现跨区域档案信息快捷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补齐服务群众的弱项短板。

四、完善机制规范体系,做好数字档案馆项目运行保障工作

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结合河北工作实际,同步建立了一套数字档案馆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体系,为数字档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供标准支撑。先后编写《河北省档案馆数码照片归档指南》《河北省档案馆录音录像归档指南》《河北省档案馆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档案移交接口规范》等10项数字档案馆项目配套相关标准规范。

为确保档案数据绝对安全,在网络规划与设计上做到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三网隔离,并配备必要的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施。从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及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