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知识分子吸纳工作浅析

2024-08-06冯永灵

档案天地 2024年5期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知识分子工作是我们党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晋察冀边区建立后,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政策号召,结合实际开展对知识分子的吸纳工作,团结和凝聚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支援边区抗战事业,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胜利。研究抗战时期我们党在晋察冀边区的知识分子吸纳工作,探究其方式方法,总结经验规律,在新时期更好地开展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知识分子吸纳工作举措

晋察冀边区重视团结知识分子,将我们党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灵活地用到边区的实践中,积极争取,施行了多种举措,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优化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给予知识分子以物质、生活上的关心,是晋察冀边区开展知识分子吸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关心知识分子的物质需求,提高其生活品质。在边区部队取消薪饷编制,一切供给渐次做到统筹统支的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简称《双十纲领》)规定“保护知识青年,抚济沦陷区流亡学生,分配一切抗日知识分子以适当工作,提高小学教员的质量,改良小学教员的生活[1]”。对于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边区党和政府给予特殊的照顾和优待。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曾作出指示,对一批医学教授和技术专家“要吃细粮,吃鸡蛋[2]”。在边区,知识分子的薪水明显高于党政军系统中的工作人员。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其《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提到,“至于教员的薪俸是以其家境的贫富而定,或是甘尽义务,或是酌发一些生活费,但是没有超过十元的。然而这已是边区各级津贴费的最高数额[3]”。

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知识分子开展工作提供支持。1939年初,奥地利人施泰因·理查德辗转来到晋察冀边区,被安排到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教员,在边区物资匮乏的环境下,聂荣臻特别批准他使用两根灯捻的油灯,为他的医学研究提供方便[4]。为了吸纳知识分子到边区工作,边区党和政府不仅尽量满足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有关要求,还提出了允许知识分子“来去自由”的政策。

(二)吸收经过斗争锻炼的知识分子入党

发展知识分子党员,是晋察冀边区开展知识分子吸纳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193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5]”。1941年4月中央军委在《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中指出:“非党员的专门人才要求入党时,我们应乐于吸收他们……[6]”晋察冀边区遵照中央的政策指示,发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党员。

首先,把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作为发展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1938年10月,刘少奇、杨尚昆、彭真致电聂荣臻:“巩固自己和群众组织,大量吸收在反围攻斗争中表现积极的工人、农民、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入党。[7]”1940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发出关于冀东工作方针的指示,提出“注意派人深入农村吸取进步知识分子,审慎而积极地发展[7]”。

其次,通过党的外围组织、群众团体,联系并发动青年和小知识分子。在沦陷区和国统区,晋察冀边区有关组织利用各种群众团体启发知识分子的阶级觉悟。抗战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晋察冀边区青年抗日救国会等外围组织,积极发展队员(会员),提高知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成为“党组织团结进步青年并领导一些大城市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力量[8]”。1945年5月,在边区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沦陷区同学会成立,把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很好地组织了起来。

通过吸纳具有革命意识的进步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边区在加强党的组织工作的同时,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吸纳。

(三)在工作中大胆任用和提拔知识分子,为其发挥才能提供空间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创之际,急需大量人才。因此,培养并大胆任用知识分子,成为根据地吸纳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手段。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培养健全的军事政治干部,加强抗战力量”“造就专门技术人才,建立抗战时期各种事业”“培养热烈的新青年,扩大民族革命基本势力”[9]。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发布《关于国民教育的指示》,提出要“大批吸收与鼓励知识分子担任教员[7]”。

首先,晋察冀边区鼓励和支持知识分子参与到边区的各项工作中去。1939年12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委”以成仿吾为书记,成员沙可夫、邓拓、李凡夫、何干之、周巍峙等人都是著名的文化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1943年1月,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参会的议员代表中,“有自然科学研究会和华北联大的知识分子”“有文艺界的精英”[10]。

远道而来支援晋察冀抗战事业的两位国际友人白求恩和柯棣华分别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聂荣臻对他们“很尊敬,也爱护,事无巨细,非常关切[12]”。在部队中,青年知识分子负责政治工作,在部队中与不良倾向作斗争,“在当时是起了大的作用[11]”。

其次,晋察冀边区通过创办报刊、成立剧社等方式,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让知识分子施展才华。为满足抗日宣传的需要,边区先后创办了《抗敌报》《救国报》《前线报》等报纸,选用了大量知识分子参与到报刊的日常运营中。“党为更好地团结这批知识分子,除给他们安排了相当的政治职位外,也组织些文化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兴趣,发挥才能[13]”。

(四)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和引领,在思想上给予密切关注

随着延安和敌占区大批知识分子的到来,晋察冀边区的文艺力量极大增强,思想也更加活跃。如何把知识分子团结到党的领导之下,团结到革命斗争的旗帜下尤为重要。

第一,派干部到高等院校中去做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工作。“一般的说,敌占区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都是苦闷的,他们急(极)愿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愿意找到出路[14]”。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以后,根据聂荣臻等领导同志的指示,负责平、津、保城市工作的张珍从北平的北大、清华、辅仁,天津的南开和保定的医学院等大学又动员了一批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到边区参加抗日工作。边区在高校的政治动员成效显著,“就连当时北平的唯一电台——燕生广播电台的部分技术人员都被动员到边区来了[15]”。

第二,召开座谈会,了解知识分子内心想法并加以疏导。1939年,晋察冀边区先后举行了关于创作问题、戏剧问题以及文艺大众化问题的座谈会,还通过讨论会的形式,为知识分子深刻了解革命战争形势提供平台。经过一系列座谈会的深入探讨,知识分子逐渐与工农相结合,实现了与群众的紧密结合。

第三,开办战时教育,提升知识分子政治素养,坚定革命信念。在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会议上关于财政、生产等问题的结论中,彭真提到:“在党内与军队内又有一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党员,应注意提拔并加紧其教育……在各种干部学校中应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以教育……[14]”抗大二分校就是遵照抗大总校制定的“办校方针”和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而创办的,其办校目的是培养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军政干部,“是把知识青年训练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训练成为八路军的干部”,是“以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军事学校”[16]。

二、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知识分子吸纳工作的历史经验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在知识分子吸纳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组织和引领

在革命战争年代,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广纳英才,把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并加以正确领导,使之形成了抗战中的一支生力军。

首先,加强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晋察冀边区在开展知识分子工作中,尤其重视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民主精神等的教育。“战斗的、敌后的统一战线环境锻炼了他们,使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正确的政治修养[3]”。其次,要吸纳爱国进步知识分子入党。在吸纳知识分子入党上,边区展现出开放和包容的立场,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知识分子的观点,实现求同存异。对有意加入我党的知识分子,边区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助力他们提升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

(二)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为培训干部和知识分子,晋察冀边区不仅开办了短期的培训班,还在华北联合大学、抗大二分校及附属中学、白求恩卫生学校等学校中进行系统的、专门的教育,“这些学校在培养各种专门干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16]”。

其次,在工作上大胆任用知识分子。晋察冀边区在工作上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大胆选用知识分子在边区的重要岗位上任职,为知识分子发挥用武之地提供场所和条件。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边区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方针、政策和策略,充分发动了知识分子,使得他们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智慧,对边区建设和抗战事业作出贡献。

(三)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和支持

首先,要在生活上给知识分子以优待。晋察冀边区对知识分子给予物质优待,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法令对这一原则的明确规定上,更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切实执行。“自愿自动为国服务者日益加多”[14],《双十纲领》更是被边区的青年知识分子称作“幸福纲领”“治国纲领”[14]。

其次,要关注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晋察冀边区始终保持着对他们思想上的关注,通过日常谈心等途径,了解知识分子的想法,掌握他们的需求及建议;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强化沟通互动,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在工作上不断改进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再次,要为知识分子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在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爱才惜才,在物质生活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旧为知识分子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使知识分子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集中精力。不少知识分子经过在边区工作的锻炼,懂得边区条件的艰苦,纷纷撤回了自己最初参加工作时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氛围,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从敌占区和国统区前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借鉴晋察冀边区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经验,延续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爱才、惜才、用才的优良传统,不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希坡.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三辑)第四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的法律文献(1937-1949).晋察冀边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 谢忠厚.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知识分子政策[J].河北学刊,1984(5):95-97.

[3] 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M].太原:山西太行文化出版社,1940.

[4] 孟红.聂荣臻爱将惜才二三事[J].党史文苑,2019,(12):13-19.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 刘贝.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党员发展政策探析[J].南方论刊,2021(5):19-21.

[7] 彭真传(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8] 贺明.外围组织——地下生活拾零[J].红岩春秋,1996(1):49.

[9]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10] 高殿生,李爱萍.阜平西大道:红色历史纪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

[11]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学刊》编辑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专辑[M].河北学刊杂志社,1985.

[12] 周均伦,陈克勤,鲁顺玉.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悼念聂荣臻元帅文集[M].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

[13] 娄凝先,丁一岚.邓拓:死生继往即开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

[1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册(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15] 田玄.聂荣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1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二册(回忆录选编)[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200.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