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档案印初心》第二十四集 唐山大地震

2024-08-06

档案天地 2024年5期

编者按: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档案先导: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这样一卷档案,由河北省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收录的,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半个月间,党中央和全国各地发来的108份慰问电,这是亲切的慰问更是巨大的鼓舞(图1)。

解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刻骨铭心地留在人们记忆中。它对唐山这座百年工业重镇造成了怎样的打击?这座英雄的城市又是靠着什么涅槃重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这次地层深处的能量爆发,造成了“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

顷刻之间,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16万人重伤。从城市到乡村,95%的民用建筑被损毁,280多公里的柏油路被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国际舆论惊叹,“灾难将把唐山从地球上抹去”。

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党中央高度重视、果断决策,迅速调集全国力量,紧急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奔赴唐山,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倾力援助,数万名党员干部、医疗队员、建筑大军集结唐山。几天之内,抢险救灾人员达到15万人。同时,大量的救灾物资迅速运往灾区。

1976年7月29日的《河北日报》,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给灾区人民的慰问电(图2)。

慰问电指出: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倒下的是废墟,站起来的是坚强不屈的人。他们用伤痕累累的手在瓦砾中挖掘被掩埋的兄弟姐妹,他们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他们在黑暗中相互鼓励:“党会来救我们。”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中心宣讲部副部长崔琦同期声:震后唐山出现了许多这样的临时大家庭,他们一般由几户、十几户自发地组合起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归整个集体所有,基本上过着按需分配的生活。这种大家庭,帮助大灾中幸存下来的人民度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成为了唐山人民共同的生命依托。

解说:一时间,唐山成了亿万中国人心头最重的牵挂。无惧无畏的唐山人民,从废墟和伤痛中站起来,奋勇前行。

震后不到10天,铁路恢复通车。被国外认为至少需要20年才能复产的开滦煤矿,在震后第10天就挖出了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

这座从废墟中崛起的城市震惊了世界。1986年6月30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唐山的新生证明了她的人民的复原力,证明了中国在改革政策指导下跨出的巨大步伐。”

1990年,唐山因灾后重建,成为中国首个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图3)内,有一面东西贯通500米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墙上镌刻着24万多罹难同胞的姓名。

仰望纪念墙的碑记,清晰记载了大灾之后的壮举:“冒余震之危、飞石之险,匍匐互救、扶危拯绝,慷慨舍身、义薄云天。”“中央关怀、举国支援、军民携手、同赴危艰,栉风沐雨、重整家园。”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从1989年进入全国25个生产总值超百亿城市行列,到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再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6100亿元,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震后的唐山,不但实现了“三级跳”,而且一步比一步扎实,一步比一步迅捷。

这一切,如凤凰涅槃一般,鼓舞人心。

经历了抗争、重建、图强、崛起的艰难历程,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拔地而起。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穿越时空、照亮未来。英勇不屈的唐山人民铸造了一座坚强的精神家园。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10年7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视察,提出“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为唐山发展标明了新的方向。

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调研考察,对河北发展提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总体要求。

涅槃重生的凤凰城坚定地朝着目标大步向前。从时速60公里的“抗震号”机车,到时速487.3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动车组,今天的唐山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曾经污水横流的“工业伤疤”,到如今绿树成荫的南湖公园,唐山递给世界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从不足4平方公里的荒岛,到如今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曹妃甸见证了唐山越来越开放的气魄与襟怀……

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大地的嘶吼已成回响,众志成城的信念没变,坚强不屈的精神永恒。在灾难中用爱心、信心、决心所铸就的伟大精神,已超越时空、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