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核心意涵、现状调查及培育体系

2024-08-06刘应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网络文明素养是互联网的产物,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及壮大应运而生,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地扩展。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强国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使然要求,又是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必然选择。在把握“00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本然基础上,基于实证研究相关分析,整体研判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实然状况,从实际·实质·实现之间张力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科学构建的应然理路,旨在培育高素质“数字公民”,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和全面发展,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关 键 词] 网络强国;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037-04

一、问题的提出

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国家文件和文献资料发现自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领域相关问题做出了深入持续的研究,研究视角较为开阔,研究成果较多,但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基本内涵、评价标准思想认识还不统一,真正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社会变化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尚未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贺信中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1]这既给网络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赋予了新要求、新使命、新期待,又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和验证完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核心意涵的厘清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关乎网络强国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关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课题组认为其核心意涵需要从文献研究、学理探究和实践应用三个层面透视,从而更好地总结科学经验,掌握客观规律,厘清核心内容。

(一)文献层面:系统总结与认真梳理当前相关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系统总结与认真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相关文献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课题组通过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学者们探索、构建的已有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理念、体制机制、实现路径等进行梳理,分析不同视角及其合理性,揭示在现代条件下进行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研究的重大意义。时代的新变化、社会的新要求、学生的新特点等都导致教育系统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从简单到复杂演变,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从一般系统理论到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运用是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理层面:深入分析与扎实探究相关研究,把握课题研究的内在深层逻辑关系

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简称CAS),主体在形式和能力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并且不断变换其规则。结合实证研究与相关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网民各自在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地位、功能等,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在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的效用,但是都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高素质“数字公民”的共同目标。课题组将从学理层面阐述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维度、主体、机制、结构和权重的关系,着力构建同心、同向、同行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

(三)实践层面:全面优化与大力推广相关研究成果,推动课题研究日常教学具体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包括培育方法基础性理论问题、培育具体方法等内容。课题组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总结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运用到具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中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课题组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形成大量的鲜活案例、题材和故事,使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更加规范和具体技巧相对成熟,重视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使用,特别是质性研究的运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的示范推广。

三、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调研设计与实施

“00后”高职院校学生属于互联网原住民,网络依赖性强,由于自制力较弱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网络文明意识薄弱、网络行为文明失范等问题。基于实证研究相关分析,课题组认为整体研判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实然状况是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一)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与调研信度、效度

为确保调研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课题组于2024年1月至3月充分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对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课题组在本校充分利用思政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等特点,积极发挥学生助理团队作用向各系部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样本容量充分覆盖水利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等所有系部全日制在校学生,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各专业学生,对部分在校学生和大三学生开展深度访谈。与此同时,课题组对本校部分系部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信息中心、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深度访谈。本次问卷调查累计共发放调查问卷159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5份,有效回收率96.54%,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正向引导对象客观作答,保证调查结果客观、公正、有效,以此作为统计分析数据。课题组结合问卷调查运用SPSS 24.0软件数据分析,调研信度系数值为0.876,大于0.8,研究信度较高,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调查效度验证,研究效度较好,意味着数据信息被有效提取。

(二)调研抽样与方法

为进一步掌握真实情况,课题组坚持问题导向、价值取向和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定性与定量、集中与分散、当前与长远,采用强度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调查方法综合运用,坚持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积极利用QQ群等发放调查问卷,对本校部分系部领导、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信息中心、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设计访谈提纲,开展深度访谈。同时,课题组指导学生团队在网络强国时代背景下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网络民族志以网络环境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选定数名学生科研助理围绕B站、微博、抖音进行持续观察,长期观察网络主体话题、阅读、转发、弹幕、评论的网络文明情况,留意网友评论交流情况,整体把握网文涉及主题及内容,尝试绘制词云图,探索勾勒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情况。

(三)调研实然现状整体情况梳理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相关研究,我们大致可以整体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实然现状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接近7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网络文明素养”概念,超过62%的调查对象知道网络文明素养的基本含义,63.97%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空间遵守文明规范的重要性。针对“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现象,接近6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净化网络环境。50.94%的调查对象所在系部开设有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讲座和培训。较多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应该遵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等网络道德规范。接近50%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大学生网络文明用网、网络守法护网方面素养不错。

另外,调查对象大多数认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其中个人因素占85.28%。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学校因素主要有同学行为失范、同辈群体的影响。超过67%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成员的负面行为影响。超过75%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谈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个人因素方面,83.9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制力是最重要的个人因素,其次是个人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整体状况是值得肯定的,较多学生既有良好的网络文明意识,又有较好的网络文明行为。不少学校、系部领导、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工作,肩负主体责任。有的学校、系部、职能部门围绕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争做新时代好网民、反电信诈骗、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等做了较多探索与创新实践,聚焦主题,协同作战,优势互补,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结合实证相关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现状也存在部分学生网络文明意识薄弱、有的学生网络行为文明失范、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整体不均衡、个体网络文明意识与实践行为“两张皮”现象、顶层设计有待优化、工作合力有待深化、培育实效性有待强化等问题。

四、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应然理路

基于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在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有效培育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为何培育→谁来培育→什么培育→怎么培育”基本思路,聚焦网络强国背景下培育高素质“数字公民”这一核心,围绕多元主体、内容为要、提炼方法三大维度,形成“一核三维”培育体系,从而使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真正建起来、活起来和强起来。

(一)源与流:多元主体,更新观念,同频共振,精准把牢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方向度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素养教育机制。”[2]鉴于高职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学习任务较重、所涉及的主体和影响因素繁杂等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网民各自在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目标、职责、地位、功能等,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实效。因此,课题组认为主体除了更新观念、同频共振以外,还需要加强协同,注重源与流,把牢方向度。科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理论、主体、维度、结构和权重等内在生成机理和深层逻辑关系,提出网络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整体构想,这是把牢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方向度的必然选择。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应结合时代背景、行业特色和学情分析,在资源配置理论指导下,根据主体类型、数量结构、权责匹配、目标要求、领导力量、现实困境、保障条件、考核标准、任务分工等构建权责清晰、结构合理、协调高效、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具体包括:以政府培育体系等为代表的单主体培养体系,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确立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风向标”;以政府统领设计、社会积极参与为代表的同层次双主体培育体系,在完善法律法规和环境营造方面采取科学得当措施启动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减压阀”;以家庭与网民深度融合、政府与社会深度合作、社会与学校协同培育、网民与学校协同联动为代表的跨层次多主体培育体系,在顶层设计、技术手段、协同培育、体制机制、宣传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营造等方面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打好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组合拳”。各主体持续发力,同频共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以培育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着眼网络强国背景下培育高素质“数字公民”,助力把牢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方向度。同时,“00后”学生群体自身也应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控,做到安全、文明、理性上网,努力提高个人意志品质和自制力,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二)破与立:内容为要,综合治理,优化供给,着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有效度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课题组针对网络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主体责任履行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体系建构理论性因素、资金条件性因素、具体操作规范性因素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的差距,探究制约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从提出、理解到实施,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塑造和熔炼过程。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要坚持网络文明乱象综合治理与积极、健康网络文化优化供给并重,以综合治理保障网络文明素养,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孕育网络文明素养。结合问卷调查,课题组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要加强网络文明乱象综合治理,以综合治理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就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治理具体而言,在宏观战略层次上,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治理指南针,把牢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方向度;在中观制度层次上,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为治理突破口,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保障度;在微观机制层次上,以深度推进主体信任合作机制为治理着力点,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共识度,共同从宏观战略、中观制度、微观机制三大维度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

二是要优化供给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以网络文化孕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文化人。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针对有的学生网络文明意识薄弱、网络行为文明失范等问题综合治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网络文明元素寓于其建筑风格、地理风貌、人物景观等有形物质载体中,润物无声,让安全文明理性上网、争做新时代好网民成为大学生的价值体认,共识遵守。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需要以行业特色文化为依托,以文育人。例如,高职院校应在管理制度、校园形象、宣传方式、重大活动、典礼仪式等方面体现网络文明,让网络文明与行业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美美与共。最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需要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以文导人。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安全宣传周、争做新时代好网民、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活动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倡导网络文明基本含义、实践要求等,使网络文明元素、题材和故事进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时与效:提炼方法,聚焦核心,探索实践,切实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保障度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3]如何科学构建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有效培育体系,如何把握好时与效,基于行业特色、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形成“一核三维”培育体系,课题组认为要真正形成一种系统、完整而稳定的网络文明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巩固学生强烈的网络文明动机、坚定的网络文明情感和浓厚的网络文明体验,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真正“润”和“育”出来。

结合问卷调查,课题组认为可采用环境陶冶法、立美育德法和活动育人法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共同致力于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动机和网络文明情感。(1)所谓环境陶冶法是指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充分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精选充满美景的自然、人文风情环境,让高职院校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美、认真体验环境美和深刻领悟人性美,使其心中自然油生出安全文明理性上网、争做新时代好网民、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方法,深入孕育网络文明的种子。(2)所谓立美育德法是指打造生机勃勃、科学、求真的示范学校,建立和美安宁、向上向善的和谐社区,开发充满爱意、崇善向善的社会实践基地,营造开放包容、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同时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等,以此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动机,润育“0Or21OkKL2Y4bXszbsFOmNg==0后”大学生网络空间文明理性上网、关爱他人和与人为善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3)所谓活动育人法是指在做中学,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具体、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网络文明素养的方法。例如,高职院校不定期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聚焦网络过度依赖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暑期“三下乡”网络扶贫社会实践专项调研、“挑战杯”大学生群体孤独现象及对策调查报告、“网课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宣传手段,用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话语和题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内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在网络环境中互帮互助、与人为善和文明礼貌,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社会实践训练中隐性地接受网络文明培育,增强网络文明意志,升华网络文明情感,增进网络文明体验,助力高职院校学生争做新时代好网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强调: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21-11-2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9-15(1).

[3] 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网络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思政课青年教师专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项目批准号:SZQ2023011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及培育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批准号:CSZ21 106);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科研课题“实际·实质·实现: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空间失范行为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KY2023-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应松(199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