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2024-08-02刘益宁潘昌蔚李秀婷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4年4期

摘要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能够有效借助国内市场优势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机制检验表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对产业集聚较高地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小规模企业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出口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改善出口企业供应链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全国统一大市场供应链韧性出口企业资源配置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动荡,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正遭遇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张树山等,2021)ADDINNE.Ref.{57AEB09F-16B0-4454-9CE1-F1E032FF39D6}。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形势正经历深刻变化,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段文奇和景光正,2021)ADDINNE.Ref.{2D4C0094-3A24-4E7C-B00F-41F04E005B94}。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出口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国出口企业不仅要提升竞争优势以抢占国际市场,更要提升出口供应链韧性以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从现实情况来看,囿于国内供应链跨区域布局不合理以及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较强等问题,中国供应链“堵链”“卡链”“断链”等问题层出不穷(陶锋等,2023)ADDINNE.Ref.{F213D05E-1D00-4F29-BFD7-220128B0FEDC},这极大制约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循环畅通。因此,有效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已然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畅通国际双循环的必然要求。

随着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供应链内涵已突破单一企业效益的范畴,呈现出超越区域限制的供应链新趋势(张艾莲等,2023)ADDINNE.Ref.{5C1048A7-D4B8-4528-84D4-F57D67B011FD}。在传统的区域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的背景下,企业供应链资源获取渠道受阻,供应链跨区域协作较弱(邱煜等,2023)ADDINNE.Ref.{F68B58DF-7F94-4D34-8579-5BD15F7CBE9B},区域间供应链格局难以实现有序衔接。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内市场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突出,这为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良好依托。具体而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有效降低区域间信息不对称(邱煜等,2023)ADDINNE.Ref.{F68B58DF-7F94-4D34-8579-5BD15F7CBE9B},畅通要素流通渠道(Zhangetal.,2020)ADDINNE.Ref.{BDD94F50-4DB0-47F7-AAEE-F01C52D8E9C1},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与合作伙伴选择,从而为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保障。那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消除市场分割、畅通国内外双循环的关键一环,能否消除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制度梗阻,提高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又是什么?厘清上述问题对深入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以及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当前,已有文献聚焦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Liuetal.,2024)ADDINNE.Ref.{DB409EAE-AEF9-4C77-99D9-71509DC11C21}、区块链技术(Pattanayaketal.,2024)ADDINNE.Ref.{84FC312E-B980-4486-9B0D-E76E5DCC44A8}等,以探寻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遗憾的是,鲜有文献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仅有部分研究探究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袁平红和王珍珠,2022)ADDINNE.Ref.{ACB12566-B029-4DC6-B2DB-0AFD5A1ED281}以及城市群建设(张艾莲等,2023)ADDINNE.Ref.{D6D50268-9AA9-42C0-91E9-374B114C27C1}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建设仍无法完全诠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供应链效率也仅仅是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单一维度反映。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亟待进一步探究。

基于此,本文以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其中,优化资源配置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是其内在机制。此外,相较于低产业集聚地区、低市场竞争行业以及大规模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高产业集聚地区、高市场竞争行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作用更为凸显。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区别于既有文献主要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单一维度经济效应,本文聚焦企业供应链体系,探究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进一步利用各省份、各城市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等相关数据,用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市场整合指数,为更好刻画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以及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二,区别于既有文献主要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模效应与资源效应,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内在逻辑。这不仅验证了资源配置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反映,也为进一步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本文研究证实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这不仅为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保障中国出口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可靠参考。

余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模型与变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与本文相关的第一类文献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三方面展开。其一,规模效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区域间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规模,不仅有助于激发新兴领域的投资需求(Gonzalesetal.,2023)ADDINNE.Ref.{3602E4AC-B443-411B-A476-D439835187BF},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a)ADDINNE.Ref.{DCFB1686-293D-4A9D-9D87-20962FF31488}。其二,市场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激励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胡增玺和马述忠,2023)ADDINNE.Ref.{0577128C-50A0-4F1F-8721-24DEFA677CAD},提升竞争优势(Liuetal.,2023)ADDINNE.Ref.{3AA067A0-5B66-4761-AB22-E04E1AD73326}。其三,资源配置效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疏通要素自由流动的渠道,实现要素资源的高效整合,不断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Su&Liang,2021)ADDINNE.Ref.{47F66D1B-CEA8-479D-AC6A-736E7CAE09C5},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与经济效率损失(余泳泽等,2022;王明益和姚清仿,2024)ADDINNE.Ref.{67948D26-5805-4152-BDB6-22C8E0FD596C}。

与本文相关的第二类文献为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环境两方面展开。从数字技术应用角度来看,既有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Liuetal.,2024)ADDINNE.Ref.{558FF5E1-57B5-416E-BF54-CF9288911D80}、供应链数字化(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5771E5B2-BE27-47BE-9C7B-A66836D24F7A}以及区块链技术(Pattanayaketal.,2024)ADDINNE.Ref.{A32DFBDC-1BAA-492F-AA50-91DE12628712}有助于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改善供应链运行效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此外,智慧物流建设也能够实现数字化赋能物流体系,打破时空局限,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恢复力,进而有效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张树山等,2023)ADDINNE.Ref.{FE275940-2618-4353-907F-CFBC5F07DC1C}。从制度环境角度来看,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离不开外部制度环境的健全,因而部分学者进一步探究了制度环境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外依赖,维护企业供应链安全(段文奇等,2023)ADDINNE.Ref.{7AF0C527-9C19-428B-AEE5-94F52516674D},长三角一体化(袁平红和王珍珠,2022)ADDINNE.Ref.{C4307707-22C1-44E2-9B49-1ED2E7CBDB03}以及城市群建设(张艾莲等,2023)ADDINNE.Ref.{96A24599-52B9-43D0-8525-770370760DE0}的推进也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进而保障供应链体系有序运行。

通过总结上述文献可以发现,既有文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效应与企业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与本文最相近的研究探究了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城市群建设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然而,长三角一体化仅考察了特定区域内的市场整合状况,无法观测到全国市场整合,城市群建设也仅仅反映了区域间的空间结构优化,亦无法代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且供应链效率仅仅是供应链韧性的单一维度反映,无法全面概括企业供应链韧性。此外,鲜有文献基于出口企业视角,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将上述内容作为重点研究方向,试图深入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二)研究假说

供应链韧性是指企业能够对潜在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在危机发生后能够保障链条稳定、快速响应,甚至可以转危为安,实现供应链系统升级(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7B3EC679-0B23-42CA-ABDB-1476A70C3841}。巩固供应链安全、提升供应链韧性不仅要“补链”,更要“固链”“强链”,不断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抗压能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企业巩固供应链关系,提升供应链韧性。鉴于此,本文初步判断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如图1所示的逻辑关系。

具体而言,首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打通国内生产堵点,畅通要素自由流动的渠道(Tanetal.,2022)ADDINNE.Ref.{EE129A9B-5C19-49C1-9B3E-1D0F3CD28C81},降低交易成本。这将有效缓和出口企业要素供给不足的压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帮助出口企业搜寻优质合作伙伴(张树山等,2023)ADDINNE.Ref.{0FC3C0AD-532D-47E6-ADAC-E71620D1F888},提高合作效率,连接供应链断点,从而实现“补链”。其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a)ADDINNE.Ref.{67577A86-AD6E-4B46-AF8C-0B22699B6D20}。这意味着区域间地方保护的特权逐步消失,资源得以根据帕累托最优的原则实现最佳配置,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升(Fengetal.,2023)ADDINNE.Ref.{DF46B41F-E2A4-4437-85F7-4A3A701707AD},供应链效率不断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供应链的运行和效率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从而实现“固链”。最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扩张企业市场规模,扩大企业需求(Qinetal.,2023)ADDINNE.Ref.{2DDD219E-BB33-4F04-8BE8-BB75EC48956E}。这使得出口企业能够获取更丰富的用户信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应链效率。此外,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助于人才在优势区域的集聚(柳美君等,2023)ADDINNE.Ref.{14EC8DCE-82C9-4D0C-91E8-938AA197C4B1},推动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企业间网状非线性供应结构,实现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强链”。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资源限制是抑制企业韧性的关键因素(张蔼容和胡珑瑛,2023)ADDINNE.Ref.{6432CC86-2FF1-41D8-AAF0-4AD35F82096A}。企业内充裕的资源供给可以优化企业绩效,企业间资源的有效组合与效率提升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保障供应链安全(陶锋等,2023)ADDINNE.Ref.{ABF69232-930C-4B2D-A88B-6EF16A8885C2}。因此,利用资源填补自身空缺、优化资源的动态组合则成为提高企业供应链韧性、缓解外部冲击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中国的区域市场分割垄断了要素供给、阻碍了要素流动,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袁淳等,2023)、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对供应链韧性构成极大威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解决市场分割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Zhangetal.,2020)ADDINNE.Ref.{25F02F56-66D5-436A-BA23-1A738EF40261},推动要素在不同主体间优化配置,保障企业供应链运行安全有效。具体而言,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得生产要素得以自由跨越行政边界,有效调节和优化上下游间的资源配置,弥合出口企业知识势差,实现合作伙伴间的资源整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袁平红和王珍珠,2022)ADDINNE.Ref.{2D9A424A-CAE1-49FB-9403-FEBD4AD9D65E},而且有助于增强对伙伴资源的依赖,构建稳固的战略联盟(赵霞等,2023)ADDINNE.Ref.{8826D39E-C334-450E-BC62-FF69DA07117C},从而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降低要素流动成本(Fengetal.,2023)ADDINNE.Ref.{053DEE5E-6C9C-4670-89BA-AA7D51D45B61},出口企业得以遵循要素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对等的原则,及时调整要素的投入产出决策(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a)ADDINNE.Ref.{490CA701-A065-4724-BCAA-6EAF5B8BE4CF},降低企业的无效库存,提高出口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进而保障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陶锋等,2023)ADDINNE.Ref.{E9CCC007-B436-40D4-AA28-2B8BA4C0662B}。

囿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供应链企业难以实现供应合作伙伴的精准匹配,企业也无法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投入产出战略与库存选择(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9AA36736-6B04-49EA-BE95-3301F44A2B9E}。在此背景下,某一环节的失衡将沿供应链传递至上下游企业,降低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放大节点企业“断链”“堵链”“卡链”的风险,极大阻碍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有效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性,帮助出口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稳定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供应链失灵,提升供应链韧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了区域间闭塞的城墙,降低了区域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企业寻求异地合作伙伴提供了机会(Heetal.,2018)ADDINNE.Ref.{8DB06D65-186B-43EA-952E-B48EB3134A47}。这扩大了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有利于出口企业择优筛选、精准匹配合作对象,帮助企业建立稳定、持续、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陶锋等,2023)ADDINNE.Ref.{1BF13D1F-689B-4D8C-94AA-BB29B2443F77}。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了区域间贸易壁垒,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市场空间的扩张(Qinetal.,2023)ADDINNE.Ref.{8EF1266A-EB8C-46CD-BABD-56697061D425},也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上下游供需信息。由此,企业不仅可以借助用户画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企业供应链效率,而且可以根据上下游信息科学合理地定制生产和库存决策,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提升出口供应链韧性(赵霞等,2023)ADDINNE.Ref.{B3453E86-6BE2-4903-8398-7537B34CB67A}。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与变量设定

为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内在逻辑,本文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Resili,t=α+βIntegk,t+γControlsi,k,t+δi+θt+ηk+εi,k,t(1)

其中,i、k、t分别表示企业、城市与年份,Resili,t表示企业供应链出口韧性,Integk,t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状况,Controlsi,k,t为企业与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δi、θt、ηk分别表示企业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城市固定效应,εi,k,t为随机干扰项。

(二)核心变量测度

1.被解释变量

借鉴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9618B814-937D-4E0F-BADC-66398DBD9915}的研究,本文基于供应链抵抗力与供应链恢复力两个维度,通过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数以反映企业供应链韧性。基于供应链抵抗力与供应链稳固关系,本文选取应收账款与收入之比的自然对数以及企业与前五大客户在连续年份内稳定客户数量占比作为企业供应链抵抗力的指标。其中,如果客户占用供应商资金较少,则表明企业供应链抵抗力较强;而企业与前五大客户的关系越稳定,企业风险应对能力越强,供应链抵抗力也就越强。

此外,企业受冲击后的偏离和波动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供应链的恢复力,因此选取供需偏离度以及企业绩效的“偏离”程度作为企业供应链恢复力的指标。其中,供需偏离度公式如下:

Matchi,t=Var(Productioni,t)Var(Demandi.t)(2)

其中,Match为供需偏离度,Production为企业产量,Demand为企业需求量。外部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将反映在企业供需“偏离”程度上,供需偏离度越大,表明企业恢复力越差。

而对企业绩效的“偏离”程度,本文则构建如下回归模型,使用残差来反映供应链恢复力。公式如下:

Performancei,t=α+βSizei,t+δAgei,t+ηLevi,t+γGrowthi,t+φBoardi,t

+τSAi,t+νRDi,t+ζi+ψt+εi,t(3)

其中,Performance为企业绩效,采用息税前利润与员工数之比衡量,其余控制变量分别为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企业杠杆率(Lev)、企业成长性(Growth)、董事会规模(Board)、企业融资约束(SA)与企业创新(RD),ζi和ψt分别表示企业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残差越大,表明供应链恢复力越强。

最后通过熵权法对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得到企业供应链韧性。

2.解释变量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测度以市场整合指数为基础,因而本文借鉴胡增玺和马述忠(2023)ADDINNE.Ref.{426222A3-56C0-4138-97D6-5B32472010AA}的做法,采用价格法计算市场分割指数,并根据市场分割指数反向测度市场整合指数。具体而言,本文借鉴余泳泽等(2022)ADDINNE.Ref.{E2F85D2E-4AEE-411D-855F-18443D794012}的研究,选取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类指标,测度了2017—2021年中国281个城市的市场整合指数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指标于2016年发生变更,因此本文数据收集年份为2016—2021年。在指标测度过程中,环比价格指数计算将缺失前一年数据,因此本文最终市场整合指数数据区间为2017—2021年。此外,本文将中国293个地级市与4个直辖市作为统计对象。鉴于部分城市数据缺失严重以及相邻城市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剔除了呼伦贝尔、三沙、南平、舟山等16个城市,对于部分城市缺失个别年份、个别数据的情况,进行线性插值补全,最终得到281个城市2017—2021年的市场整合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依据各城市商品的环比价格指数计算城市之间的相对价格ΔQuk,j,t,并取绝对值,以防止城市位置互换对ΔQuk,j,t符号产生影响:

ΔQuk,j,t=ln(puk,tpuj,t)-ln(puk,t-1puj,t-1)=ln(puk,tpuk,t-1)-ln(puj,tpuj,t-1)(4)

其中,u为商品种类,k、j为城市。由于ΔQuk,j,t没有剔除产品种类效应,容易高估两地间的市场分割程度,在得到城市之间的相对价格ΔQuk,j,t之后,本文采用去除同一年份该类产品均值的方法消除产品种类效应的影响,得到实际的相对价格变动如下:

quk,j,t=ΔQuk,j,t-ΔQut(5)

接下来计算每两个城市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quk,j,t的方差Var(quk,j,t),并求组内均值,得到各城市市场分割指数:

Var(qk,t)=∑k≠jVar(quk,j,t)N(6)

其中,k表示测度城市,j表示与k城市相邻的其他城市,N表示相邻城市组合数目。

最后,由于市场分割与市场整合两者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即市场分割指数越低,说明市场整合水平越高,因此,本文借鉴胡增玺和马述忠(2023)ADDINNE.Ref.{46B5A34E-E084-4B44-B822-434E6DFF14DD}的做法,取市场分割指数的倒数并开平方,并将市场整合指数缩小1000倍以消除变量量纲过大产生的影响,最终得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下:

Integk,t=1/Var(quk,t)1000(7)

3.控制变量

借鉴段文奇和景光正(2021)ADDINNE.Ref.{374CA168-993D-40D9-9A3C-189FCC33423D}和邱煜等(2023)ADDINNE.Ref.{1296E9C7-3456-4274-ABFA-AC8EA91BF361}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一系列企业与城市层面控制变量,具体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Debt)、企业年龄(Age)、企业成长性(Growth)、托宾Q值(TobinQ)、股权集中度(Top1)、对外开放程度(FDI)、经济发展水平(PGDP)。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的企业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城市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本文首先借鉴王雄元和卜落凡(2019)ADDINNE.Ref.{4565F1E1-0537-42D7-85D3-B0FB030C1CEE}的研究,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识别出企业在样本期内是否存在出口行为,进一步识别样本中的出口企业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张树山等(2023)ADDINNE.Ref.{F362A936-4B01-42C4-8449-A4FA9F5D5177}的研究,进一步对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样本期间内ST、*ST、退市等企业;(2)剔除金融类行业企业样本;(3)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水平的缩尾处理。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其中,供应链韧性最小值为00103,最大值为09182,表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存在较大差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小值为00221,最大值为01745,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不同区域进展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其余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基本符合预期,与既有研究保持一致。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

表3报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列(1)汇报了不纳入控制变量且控制企业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Integ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列(3)进一步在列(1)的基础上加入全部控制变量,Integ的估计系数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进一步地,本文在列(1)和列(3)的基础上控制城市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分别如列(2)和列(4)所示,Integ的估计系数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高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其原因在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要素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提高企业上下游的供需匹配能力,帮助企业遴选优质供应商和客户,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稳定。其政策含义在于,应当打破市场分割,充分发挥统一大市场的制度优势,为出口企业供应链安全保驾护航。

(二)稳健性检验

1.考虑普通地级市

考虑到中国城市间行政等级划分的影响,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与经济政治优势,其管理体制也与普通地级市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进一步借鉴余泳泽等(2022)ADDINNE.Ref.{F43DDD55-6EA9-4821-BA8E-41368D97941A}的研究,剔除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等高行政级别城市,采用普通地级市进行回归。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Integ的估计系数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在剔除高行政级别城市影响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稳健,本文结论可靠。

2.调整固定效应

考虑到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而本文借鉴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D7772BFC-766C-4E9D-A787-69B8A2DEA8A9}的研究,进一步控制行业—年份固定效应和城市—行业固定效应,以排除其他可能未观察到的因素对本文回归结果产生的影响。表4结果表明,Integ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3.替换解释变量

在前文计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状况时,本文只考虑相邻城市之间的整合状况,以便更精准地观察区域间市场整合的非地理因素(桂琦寒等,2006)ADDINNE.Ref.{72550C5C-CE14-4822-B953-335034E4D648}。为进一步保障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同时排除核心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本文借鉴盛斌和毛其淋(2011ADDINNE.Ref.{06852065-AC04-458F-8081-62D021ABBE70})的研究,进一步计算全国所有城市间的市场整合状况,构建市场整合替代指标(Integ1),重新采用模型(1)进行回归。表4结果表明,Integ1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4.工具变量回归

考虑到本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关联问题,本部分将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借鉴宿伟健等(2023ADDINNE.Ref.{D274AC22-0870-497E-AD83-DAE1DFD8B4E9})和Lewbel(1997)ADDINNE.Ref.{0482EBF1-3246-42A1-A4EB-CD1ED91B5FBC}的研究,采用毗邻城市数量与时间趋势的交乘项

在本文样本研究期间内,2018年莱芜市合并入济南市,这可能导致企业毗邻城市数量发生变化。但在前文指标测度中,莱芜市在研究区间内被全部剔除,故在本文假定研究区间内城市毗邻城市数量保持不变。、市场整合与市场整合均值的三次方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首先,毗邻城市数量反映区域间地理界线,地理界线越长的城市,当地政府开展市场分割的难度越高,因而毗邻城市数量与市场整合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毗邻城市数量与其他可能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遗漏变量不相关,满足工具变量的要求。其次,用解释变量与其均值之差的高阶矩构造工具变量可以避免测量误差并提高估计的有效性,同时满足残差项与被解释变量无关且与内生变量相关的要求,同样符合工具变量的相关性与外生性要求。

基于2SLS方法的回归结果如表4最后两列所示。第一阶段回归显示,两个工具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工具变量与原先核心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此外,KleibergenPaaprkLM统计量、KleibergenPaaprkWaldF统计量和HansenJ统计量表明不存在工具变量识别不足、弱工具变量和过度识别的问题。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系数显著为正,与本文基准回归的结论一致。这说明本文结论在控制了潜在的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显著提高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三)影响机制检验

在理论分析中,本文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信息效应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因此,本部分将进一步借鉴张树山等(2021)ADDINNE.Ref.{6F74ED38-B402-408D-BDF2-8E6C7D3D5A57}的研究,通过分样本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进一步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传导机制。

如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资源配置效应存在,那么当企业资源配置水平较低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效应将更显著。具体而言,本文以企业资源配置水平的中位数为界限,将样本划分为资源配置水平较高和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两个子样本,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企业资源配置指标借鉴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a)ADDINNE.Ref.{8658AA59-5F50-4572-B106-2B1386DCF779}的研究,采用企业生产率的离散程度表示,离散程度降低表明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回归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的提升效应在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减少无效库存,巩固上下游合作关系,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同理,如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信息效应存在,那么当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效应将更显著。具体而言,本文以企业信息透明度的中位数为界限,将样本划分为信息不对称性较高和信息不对称性较低的两个子样本,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企业资源配置指标借鉴张树山和谷城(2023)ADDINNE.Ref.{203B88E9-1C03-4614-8A7E-D936CD257CE8}的研究,从盈余质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分析师跟踪人数、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是否聘请国际四大会计机构五个角度构建企业信息透明度指标,信息透明度较高则表示信息不对称性较低。回归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的提升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获取外部需求信息和最优合作对象,提高企业应对外部风险能力,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四)异质性检验

为进一步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是否在不同维度存在差异,本文借鉴王知博和耿强(2022)ADDINNE.Ref.{C3B13635-2716-46A3-B156-8EEF2E6B0C79}以及吕越等(2023)ADDINNE.Ref.{1016065A-CA70-4B1C-9432-FB4262671A7E}的方法,通过引入核心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的交互项,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不同层面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促进作用的差异化表现。

1.产业集聚异质性

产业集聚由区域间市场效应、价格指数以及市场拥挤效应三者共同决定,能够通过链接生产单元间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知识共享(袁平红和王珍珠,2022)ADDINNE.Ref.{FB0E857F-4DC1-43DE-BBC3-950B70795B76}。集聚程度不同的地区,其信息共享与资源配置效应发挥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本文借鉴杨仁发(2013)ADDINNE.Ref.{1E5F4E7F-036E-4A98-B581-C7B01F1C3E49}的研究,采用区位熵来衡量产业集聚水平,根据样本中位数,将样本分为产业集聚水平较高(AGG=1)和产业集聚水平较低(AGG=0)的组别,以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是否受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影响。表6的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其信息传递与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的信息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得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外溢、要素流动的积极效用,提升其运营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得以借助产业集聚优势建立企业间互帮互助、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保障出口供应链伙伴稳定性,提高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2.行业竞争程度异质性

市场竞争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越激烈,其面临的风险与生存压力越大,企业也将顺应市场环境,积极采取灵活的战略选择与经营策略(张蔼容和胡珑瑛,2023)ADDINNE.Ref.{0852C1AE-97FF-4EAF-B9EB-7CCC5AE185B1}。因此,本文借鉴徐保昌等(2023)ADDINNE.Ref.{79E43E49-EEF4-463B-A61A-6D6C907DA7BA}的研究,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行业竞争程度,根据样本中位数,将样本分为竞争程度较高(HHI=0)和竞争程度较低(HHI=1)的组别,以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是否受行业竞争程度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更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与垄断行业相比,竞争激烈的行业进行恶意违约的概率较高,企业面临的机会主义风险也更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打通区域间贸易壁垒,提高区域间信息流通效率,有效发挥外部制约机制作用,约束高竞争行业内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强化供应链链条上下游企业间的制约力量,从而保障企业供应链关系的长足稳定,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

3.企业规模异质性

在以地方保护为背景的市场分割下,大规模企业往往更容易受到政府优待(卞元超和白俊红,2021b)ADDINNE.Ref.{03272B34-FCE1-4300-B7E3-EDCC21E4409B},小规模企业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之小型企业市场涉足范围小,信息收集与响应市场速度较慢,使得小规模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通常面临更高的供应链风险(刘啟仁等,2024)ADDINNE.Ref.{559E20C8-7591-41C4-B5D5-C76D1A0A9AA0}。为此,本文借鉴徐保昌等(2023)的研究,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将企业划分为小规模企业(SCALE=0)与大规模企业(SCALE=1)两个组别,以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是否受企业规模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原因在于,与小规模企业相比,大规模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更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也更为稳定,发生供应链问题的风险更小。而小型企业受自身市场份额限制,信息收集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较弱。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打破区域贸易壁垒,扩张企业销售空间,帮助小规模企业获取优质要素资源与信息资源,降低企业供应链风险,保障出口企业供应链安全。

五、结论与启示

在当前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有效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应对外部风险、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已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以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利于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其中,改善资源配置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主要渠道。此外,在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地区、高竞争行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破”“立”并举,加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本文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障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一体化外部监管与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跨地区的市场监管机制和合作机制,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行为,为出口企业供应链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包括交通、通信等多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搭建区域间人才、产业交流的平台,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链跨区域协同机制,为出口企业供应链稳定提供外部支撑。

第二,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要素在供应链链条上的高效运转。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是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政府不仅要破除传统行政垄断型资源配置的束缚,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更要简化区域间要素流通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以WthIYHZ2WR9pDEbbvj6XZA==降低要素流动成本,促进要素跨区域配置。企业要提高供应链体系管理水平,合理规划企业内资金运作与要素投入,及时调整企业投入产出决策,减少无效库存,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为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保障。

第三,加强信息共享,以信息带动供应链各环节灵活调整。本文研究显示,有效借助信息优势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是提升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一个重点方向。因此,政府要建立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及政策优惠等服务,为企业供应链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积极共享信息资源与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便利,推动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巩固企业供应链关系。企业应主动披露相关信息,并加强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效率,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高效调整投入产出决策,不断降低供应链风险,保障供应链韧性。

参考文献:

[1]卞元超,白俊红.区域市场整合能否提升企业的产能利用率?[J].财经研究,2021a(11).

[2]卞元超,白俊红.市场分割与中国企业的生存困境[J].财贸经济,2021b(1).

[3]段文奇,景光正.贸易便利化、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供应链效率——基于出口企业库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2).

[4]段文奇,景光正,綦建红.贸易便利化与企业供应链安全——基于多元化和本土化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23(4).

[5]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

[6]胡增玺,马述忠.市场一体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兼论数字创新衡量方法[J].经济研究,2023(6).

[7]柳美君,李伟平,杨斯杰,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4,42(4).

[8]刘啟仁,吴绍永,叶承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企业供应链风险——基于供需平衡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24(2).

[9]吕越,张昊天,薛进军,等.税收激励会促进企业污染减排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3(2).

[10]邱煜,伍勇强,唐曼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供应链依赖[J].中国软科学,2023(10).

[11]盛斌,毛其淋.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世界经济,2011(11).

[12]沈坤荣,徐礼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有为政府及其与市场关系优化[J].经济问题,2023(1).

[13]宿伟健,高雨辰,李启航.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促进抑或抑制?[J].改革,2023(5).

[14]陶锋,王欣然,徐扬,等.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企业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3(5).

[15]王明益,姚清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会抑制行政边界污染排放吗[J].财贸经济,2024(2).

[16]王雄元,卜落凡.国际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

[17]王知博,耿强.新兴市场海外供应链构建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4).

[18]徐保昌,李佳慧,李秀婷.市场整合与出口增长——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3).

[19]宣思源,杨德才.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2).

[20]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8).

[21]余泳泽,胡山,杨飞.国内大循环的障碍:区域市场分割的效率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22(12).

[22]袁淳,吕杰,盛誉,等.行政区划调整与企业投资趋同——来自撤县设区的证据[J].管理评论,2023(7).

[23]袁平红,王珍珠.区域一体化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22(7).

[24]张蔼容,胡珑瑛.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韧性提升吗?——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3(5).

[25]张艾莲,潘梦梦,刘柏.经济结构性潜能视角下城市群与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3(5).

[26]张树山,谷城.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韧性[J/OL].财经研究:115[20240204].https://doi.org/10.16538/j.cnki.jfe.20231017.101.

[27]张树山,谷城,张佩雯,等.智慧物流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理论与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23(11).

[28]张树山,胡化广,孙磊,等.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安全稳定——一项准自然实验[J].中国软科学,2021(12).

[29]赵霞,许雅雯,徐永锋.数字化协同如何影响供应链韧性——基于资源和关系整合的分析[J].产经评论,2023(5).

[30]FengY,LeeC,PengD.DoesRegionalIntegrationImproveEconomicResilience?EvidencefromUrbanAgglomerationsinChina[J].Sustainable&ngdo8hlZYvwcvXpvt4SQi3w==bsp;CitiesandSociety,2023,88.

[31]GonzalesLE,ItoK,ReguantM.TheInvestmentEffectsofMarketIntegration:EvidencefromRenewableEnergyExpansioninChile[J].Econometrica,2023,91(5).

[32]HeW,WangB,Danish,etal.Will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InfluenceCarbonDioxideMarginalAbatementCosts?EvidencefromChinesePanelData[J].EnergyEconomics,2018,74.

[33]LewbelA.ConstructingInstrumentsforRegressionswithMeasurementErrorWhenNoAdditionalDataAreAvailable,withanApplicationtoPatentsandR&D[J].Econometrica,1997,65(5).

[34]LiuH,CuiC,ChenX,etal.HowCanRegionalIntegrationPromoteCorporateInnovation?APeerEffectStudyofR&DExpenditure[J].JournalofInnovation&Knowledge,2023,8(4).

[35]LiuR,ZhengL,ChenZ,etal.DigitalizationthroughSupplyChains:EvidencefromtheCustomerConcentrationofChineseListedCompanies[J].EconomicModelling,2024,134.

[36]PattanayakS,RamkumarM,GoswamiM,etal.BlockchainTechnologyandSupplyChainPerformance:TheRoleofTrustandRelationalCapabil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24,271.

[37]QinQ,YuY,LiuY,etal.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EnergyEfficiency:ANewPerspectivefromMarketIntegration[J].EnergyPolicy,2023,183.

[38]SuH,LiangB.TheImpactofRegionalMarketIntegrationandEconomicOpeninguponEnvironmentalTotalFactorEnergyProductivityinChineseProvinces[J].EnergyPolicy,2021,148.

[39]TanF,GongC,NiuZ.HowDoesRegionalIntegrationDevelopmentAffectGreenInnovation?EvidencefromChinasMajorUrbanAgglomeration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2,379.

[40]ZhangK,ShaoS,FanS.MarketIntegrationandEnvironmentalQuality:Evidencefrom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ofChina[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20,261.

(责任编辑:李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