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2024-07-31陈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辨高阶理性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理性认知为切入点,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整体理解需要,通过视听、动静和新旧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过渡;可以从语篇的行文脉络、人物形象以及文化差异等角度出发,细读语篇;突出互动交流、正反辩论和课堂随笔,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敏锐感知和深刻思维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思辨;高阶;理性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注重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多在认真思考中探索表达前因后果,满足学生的多元探知和综合运用技能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思需要,教师可以从突出学生理性和高阶思维品质中,引导学生在多元、开放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学习和使用英语,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敏锐性和灵活性。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思辨能力培养,突出多层次、全方位引导,能让学生在主动深入阅读中形成敏锐感知,更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为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探索求解中拓宽认知视野,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研讨中增强语用表达灵活性,让其学习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做好过渡,培养英语思辨能力

(一)视听结合,培养良好语感

语感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后的“产物”,源于多元感官刺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利于学生在大胆尝试中积淀深厚语感。运用视听结合让学生从语篇中找到英语学习切入点,能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在译林版第一册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the others的“Reading 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导读中,教师可播放有关友谊的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增强感知体验。此外可运用听录音方式,针对Amy、Cindy和David的对话,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意见去捕捉与之相应的内容,以此切合文章的表达核心要点。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在主动尝试中触动自己的思维灵感。

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切入点,能利于学生在及时调整对策中生成多样感思。通过视听结合帮助学生打开认知思维,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语篇解读中找到更多可运用的发散点,生成独特认知。

(二)动静结合,丰富练习形式

操练作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必然途径,需要学生在动静结合中找到可练习的路径。动是引导学生动口和动手,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验大胆表达;静则是运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将学习认知积累主动转化为书面表达运用资本。

通过动静结合练习,让学生能在身临其境中获得敏锐感知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围绕表达主题内容,可引导学生结合各自认知感悟,多提出有针对性话题,鼓励学生深入阐述。教师多引导学生结合各自阅读认知,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感知,以书面表达的形式陈述己见,能让练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堂练习提出自己的构想,引导他们主动聚焦核心要点,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结合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所获大胆展示,能使得练习形式丰富多彩。

(三)新旧结合,指导自主建构

培养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思辨能力需要学生在不断自悟和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学生在关注学习素材中获得深刻印象。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知,可以让学生能在对已有图式的理解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能力。

以新旧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生成多元认知感触,提升英语学习内生动力。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融合,能在由此及彼探究中获得足够知识和技能。教师可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多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融入语篇,在关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构和扩散网络体系,以此帮助学生产生深层次理解途径。这种以新旧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

运用新旧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突破自我理解局限基础上获得深度感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角度出发,教师多给学生足够自我体验和深度琢磨机会,能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语用技能中获得长足发展。

二、细读语篇,培养英语思辨能力

(一)分析行文脉络,绘制导图

核心素养下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更多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认知感思,更多关注学生整体探知的能力。通过分析语篇来找出文本中相关词汇或者语句,让学生带着细细品味的方式解读文本,能使得语篇更有韵味。从分析文本的行文脉络角度出发,绘制思维导图则是帮助学生打开认知理解通道的有效手段。

在译林版第一册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Reading Teen faints after skipping meals”阅读引导中,结合“健康、美丽及苗条”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三个核心词“Healthy、beautiful、slim”,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阅读认知和实践体验去品味和解读语篇,找到可运用的载体。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揣摩深入构思,能使得学生在不断掌握阅读技巧和运用技能中产生敏锐性感知体验。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了青春期烦恼——肥胖——减肥——健康等阅读的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意义。

这种基于思维导图式的阅读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度理解感知,能使得学生在充分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深刻印象。从学生自我认知探求需要角度出发,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感知体验,多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从聚焦语篇整体理解的角度挖掘与之相应的信息,以此深化认知感悟。

(二)评价人物形象,辩证认知

从文本人物形象角度深入理解语篇,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挖掘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是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必然途径。开展人物形象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辩证认知中形成敏锐感知。通过换位思考方式评价人物形象,能给学生带来有深度和广度的感知,促进其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学生在评价人物形象中能根据语篇表达主题思想,有针对性地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有关人物描述的文本阅读中,教师可结合语篇的表达核心要点,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筛选与之相应的素材。像针对小说类的人物形象,更应该围绕“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social relations人物形象与社会关系的联系”话题去找到与之相应的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差异,教师可组织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性格等方面的描写角度去探寻与之相应的意义,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探索求知者转变。

通过评价人物形象的方式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引领学生从不同维度去探索语篇,帮助学生找到可运用的载体。以人物形象为评价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在融入语篇阅读理解中获得有价值认知信息,生成多元化独特感知体验。

(三)理解文化差异,学会兼容

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予以关注的。核心素养始终将四个维度的齐头并进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要求教师综合运用。从理解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中汲取有价值信息,以此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

理解文化差异,应在关注语篇表达核心要点中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学习和使用英语。比如在对有关节日文化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各种节日的差异出发,从人们的庆祝方式、文化故事、深远影响等角度来探求人们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民情风俗、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整体认知设想去深入解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设想去探寻更多有效内容,使得语篇阅读更有深度和意义。

教师多从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出发,引导他们在深入研究文化中主动探知,能帮助他们梳理更多有效的信息点。基于学生文化差异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知交流中获得深度理解的机会,让他们在懂得兼容中博采众长。

三、主题活动,培养英语思辨能力

(一)互动交流,阐述多元观点

以互动交流为切入点,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深刻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话题表达内容,多深入阐述观点。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理解感知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以互动交流打破学生的个体理解局限,多给学生彼此探讨切磋的机会,让他们在集思广益中丰富视野。互动交流打破学生人云亦云地跟学,能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中获得多元观点,提升语用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译林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的阅读导引中,根据文本表达主题,就“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表达主题,可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John Li作为中国的交换生到英国中学留学的见闻感受,要求学生以同伴交流的方式,围绕“What are there in school life in the UK?”话题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结合不同话题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沟通,以此帮助学生在由此及彼地交流中提升英语表达灵活性与准确性。

以互动交流丰富学生认知,帮助学生在群策群力中把握英语表达的核心要义,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理解感知。结合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深入揣摩构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知去捕捉和体味其中的内涵意义,以此深化理解。

(二)正反争辩,进行深度解读

英语作为交际性语言,需要学生在反复论证和主动切磋中多提出自己的理解感知,以此来增强自身的认知体验。通过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有价值信息,定会让文本更有意义。通过正反争辩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切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相互交流,能让学生在深入探知交流中获得深层次感知,增强他们的深度解读能力水准。

以译林版第一册Unit 2 Let's talk teens的“Reading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为例,面对高中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就“我们要听父母的话”为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明确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从“父母作为自己的长辈,肯定有其足够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怎样去克服困难,是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导师和伙伴,值得我们信任和尊重”。反方的观点是“作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一味跟从;成长需要空间,就是要让自己在不断经历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让自己在不断成长中获得进步,提升自己的修养”,等等。很多学生通过辩论,能在相互对话中换位思考,并能融合对话的观点以提升自己的观点深度。

留给学生足够自我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深化理解,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认知。从学生的认知差异角度出发,教师多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组织学生在辩论中相互沟通,让他们在彼此对话切磋中提升自己的语用准确性,增强学习的思辨运用能力。

(三)随堂练笔,拓展学科视野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以拓宽学生认知思维为要点,多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课堂练笔为导向,多给学生必要的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整体理解不全不深的问题,注重日常训练为载体,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设想去主动拓展训练。这种惊喜能使得学生的英语视野更加开阔,更能让学生从中深受启发。

课堂随笔能让学生有有感而发的途径,能使得学生在聚焦核心要点中主动阐述己见。以“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一课为例,针对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可建议学生思考“Did you meet the same thing?”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去深入体味其中的内容,以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说出自己的设想。很多学生根据阅读所得,围绕文本话题进行解读,教师可以就“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ren”为表达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认知设想去解读语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理解去把握其中的内涵要义。以此为切入点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断强化理解识记中获得深层感知。

根据学生对语篇的阅读认知差异,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在灵活学习运用中有针对性使用。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各自的理解差异,引导他们尝试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深入剖析,让他们从各自的探求中自由表达,以此活化理解感思,提升运用技能水平。

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就是要在尊重学生学习差异前提下,让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都能得到长足发展。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出发,突出思考的深度、广度,引导学生在多元结合阅读语篇中深入体味语篇和语境,以此拓宽自身的认知视野,培养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珍英.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0(52):68-69.

[2]王燕.探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8):70.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思辨高阶理性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中医辨证分析规范探讨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基于Bernstein多项式的配点法解高阶常微分方程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