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军队依然难被替代
2024-07-31朱江明
每次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各种应急力量全面驰援,冲在抗灾一线的必然有军队。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即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专业救援队伍来承担抢险救灾任务,但人民解放军仍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同时,军队参与抢险救灾的方式也在发生明显的改变。这一变化,无疑跟军队的一系列升级改革,以及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角色定位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现代军队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可以发挥哪些方面的能力?
首先在灾难发生后,对灾情的全面掌握是抢险救灾指挥部调兵遣将、科学抗灾的根本,而军事单位无疑掌握着最强大的技术侦察力量。比如调动高清军事侦察卫星对灾情进行高维度的侦察,派出无人机或侦察机对卫星侦照不够全面的区域进行补充侦察和实时监控,这些都是军事侦察力量才能完成的任务。
甚至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派出特种侦察力量从空中或者水上直接进入灾情最严重的区域进行摸底侦察,也是军队才能胜任的艰巨任务。此前汶川地震由于震中附近地区所有通信设施被破坏,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就是依靠空降兵采取高风险的伞降方式进入灾区,除了让民众获得信心之外,更是对震中附近地区情况的一次侦察行动,摸清楚灾情,才能对后续救灾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军队的应急通信能力也不是其他力量能与之相比的,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民用通信设施往往容易中断,这时候军用通信系统便可以作为应急保障力量。比如2023年河北及北京地区重大洪灾后就曾出现断网断信号的情况,随后军队出动长航时通信中继无人机,及时恢复了灾区民众的对外联络渠道。
此外,电力供应也非常重要,毕竟再好的通信设备如果没电也无法使用,但军队所有单位都有完全独立的、可户外使用的发电设备,能解决抢险中紧急用电的困扰。
事实上,侦察、通信是军队的核心作战能力,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也是一场近乎实战的练兵。而除了上述能力之外,军队的海陆空机动能力也是抢险救灾中的关键。由于军队必须在任何地形都能机动和作战,因此只有军队才掌握足够多的水陆空特种载具,这些在洪涝灾害中营救被困平民所急需的装备,比如军用直升机就是抢险救灾时广为应用的紧急机动手段。近年来随着新型国产通用直升机的服役,解放军直升机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抢险救灾行动中开始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部队的应急医疗能力也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力量,正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军事医疗单位除了提供灾区应急医疗服务之外,对灾区进行消杀防疫工作也是其核心能力。一些化工工业区受到灾情破坏后出现的生化危机,部队防化单位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要处置力量,虽然在处置危险化学品方面部分消防队的专业性更强,然而部队防化单位的兵力和规模都远大于任何消防队,为应对大规模的生化危机提供足够的力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