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拓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信息科技问题链教学策略

2024-07-25黄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3期

摘要:本文以《走近人工智能》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究小学信息科技问题链教学策略:①理解问题链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优势”;②进行信息科技问题链教学设计;③问题链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问题链;小学信息科技;有效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3-0084-03

问题链——问题教学的“动力”

“问题链”是一种能够关照到教学内容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的提问方式,通过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问题链通过设置问题把问题和目标串联起来,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提升,让学生乐于自主去解决问题,提升信息科技课堂的驱动力。问题链在教学中的趣味性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分解问题、发布问题、猜想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问题链——信息科技教学的“设计”

1.解读教材,创设问题

《走近人工智能》是小学信息科技六年级的一节初识课,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设定了“感受人工智能的‘智’”这一主问题,并将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①“猜画小歌”——了解“小歌”判断图像的方法;②“角色扮演”——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史;③“百度AI体验”——了解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通过问题链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

2.设计活动,链接问题

活动1:“智”的初体验——“猜画小歌”大挑战

教师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猜画小歌”大挑战。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小歌”是如何判断图像的。

教学环节1:

师:(准备小游戏——“我画你猜”,如下页图1所示)大家按顺序猜一猜这些手绘图画的是什么。

生1:第一幅是苹果。

生2:我不同意,是梨子,苹果是圆的。

师:对,这是梨子,大家关注到苹果与梨子的特征差异。

生:第二幅图可能是女孩、牛、项链……;第三幅图可能是黑板、巧克力、键盘……;第四幅图可能是闪电。

师:这些图画都是老师在人工智能小程序“猜画小歌”中手绘的图,并且被人工智能“小歌”正确识别!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根据事物的特征猜测事物是什么,甚至在老师还没有完全画完就已经猜出来了。那么,小歌是如何判断图像的?

生:可能是它会与实物对比。

师:事物的形态多种多样,如果小歌只和一个实物图像对比可以吗?

生:不行,需要很多。

师:是的,这就像人类的记忆一样,它需要记忆很多图像,如记忆各种特征的苹果图像。如果小歌里面没有这些苹果的图像,它还能识别出画的是苹果吗?

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吗?猜画小歌使用的其实是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先把图像转换成计算机能认识的数据,然后边学习边识别图画数据特征。当你作画时,把计算出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学到的数据进行比对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体验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学生深刻记忆了“让机器模拟人的思考行为能力的技术”这一概念。

活动2:“智”的再思考——图灵测试初体验

教师出示两组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进行现实版的“图灵测试”。

教学环节2:

师:(展示图2)猜一猜对面是人还是人工智能。

生1:我觉得两个都是人,因为它回复的内容和提的问题有关。

生2:不,我觉得A是人工智能,因为它说的很多内容,像是有固定的模板。B可能是人。

师:其实老师在与你们做一个测试,这个测试的名字叫做“图灵测试”。经过刚刚的测试,不能确定对面是不是人,这就说明对面这个电商客服通过了图灵测试,具有了智能。但是,你能确定对面的这个是人吗(如下页图3)?

生:老师,A肯定是人工智能,因为回复的内容都是一样的。B是人,因为上面有写转人工,那肯定是人……

师:是的,所以你们多和它聊天就能找到破绽。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机器客服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难以发现它们的真实身份(再次印证了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模拟人的思考行为能力的技术)。

用生活中的实例,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学生再次感受人工智能的“智”,感受到人工智能就在身边,并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与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关系。

活动3:“智”的再体验——百度AI体验中心

教师通过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体验“百度AI体验中心”。第一、二组学生体验“人脸与人体识别——情绪识别”模块;第三、四组学生体验“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模块;第五、六组学生体验“图像技术——手写识别”模块;第七、八组学生体验“图像技术——动物识别”模块。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分析错误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学生辩证地认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生活发现人工智能已有和可能的应用领域,加深了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活动4:“智”的新展望——未来发展辩证看

教学环节3:

师:(播放视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有人满怀忧虑。大家怎么看?

生1: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如果利用它去制作武器,人就会被杀死。

生2:我们之前在学习机器人的时候,讲到了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是不能伤害人类的,人工智能应该也加上这些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

生3:人工智能把人类的活都干了,那人类就没有工作了,我觉得未来不好。

生4:未来我们会有其他职业,人工智能只是取代了一部分死板重复的工作,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会更好。

师:通过你们的发言,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个主语——人类,就是人类怎么去用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还是朝坏的方面发展,其实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所以,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未来如何,关键看你们怎么想。

在设计这一环节时,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人工智能使用的主体是“人”,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发展的好与坏关键看“人”,未来如何,关键看“人”怎么想,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问题链——问题原理的“反思”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链是由多个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小问题组成的。在问题链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问题,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前一个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前后连贯,且问题难度随着教学的重难点不断调整,使教学层层推进。同时,教师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有目的地把学生的经验、观点、感觉和问题等整合进课堂,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的知识与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获取都是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进行的,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将问题链引入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设置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学习的代入感;②设置的问题应是当前的学生可以理解的,让学生有突破的可能性;③问题的关联性应紧密,让学生有学习的递进感;④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施伟.以问题链为线 串起数学知识“珍珠”[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