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4-07-24杨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17期

摘要: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基于矢量绘图软件设计和制作各类平面作品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矢量图形制作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是该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文章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考核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优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示范课程;矢量图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7-017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是新闻传播学大类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和大二进行开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教学改革建设势在必行。基于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化教学方式。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混合教学深度融合为抓手,以“基础—迁移—创新”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从教学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教学对象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动画专业的学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他们在美术和设计方面的基础较弱,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此外,该课程在大一期间开设,学生的软件操作基础和艺术设计能力较弱。因此,在案例选择上,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而动画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美术和设计功底,在矢量图形的绘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案例选择上,更偏向于版式设计或与手绘有较大差异的平面设计案例,以满足动画专业学生的需求。

2 课程性质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包括Illustrator制作和版式设计两个部分,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32学时,课内实践占32学时。

Illustrator软件具备强大的绘图功能,提供多种绘图工具,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由绘制矢量图形。此外,Illustrator还提供了丰富的滤镜和效果命令,以及强大的文字与图表处理功能。通过学习该软件,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各类平面设计作品,也可以为图形图像添加特殊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绘制的图形更加生动[1]。

版式设计主要介绍设计师所必备的关于版面设计的理论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那些尚未具备明确设计思路和掌握设计原理的学生,版式设计主要用于奠定他们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 教学目标:“基础-迁移-创新”三层目标体系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是一门融合艺术和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采用“基础—迁移—创新”的三层目标体系,并结合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不同情境和问题中灵活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依据三层设计的培养目标,对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设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4 教学内容:案例教学、项目驱动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基于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学情,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基础—迁移—创新”为目标,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目标的实现可采用分章节开展案例教学的方式,具体教学内容见表2。

为实现“迁移—创新”的目标,往往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手段。项目主题设计包括卡通人物设计、插画设计、海报设计等。其中,卡通人物设计在项目驱动的同时选择具有红色精神的人物,并设计情景,既巩固专业技术,又开展思政教育。绘本内页设计从专业角度出发,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主题。例如,动画专业需要绘制绘本,因此重点以绘本中文字、图片、色彩展开相关的版式设计并进行评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网页设计是后期专业课程的需求,因此项目重点在网页中文字、图片、色彩的设计原则上展开评价。海报设计部分分为公益和商业两种类型。公益类可以结合学校活动或地方特色活动设计相关项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服务于地方与学校。商业类海报结合学科竞赛等主题,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通过以赛促学、以奖促学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项目驱动教学内容设计如表3 所示。

5 教学方法:基于学习通开展混合式教学

1)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类比、互动、提问、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等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2) 结合学习通平台上建设的MOOC资源及学习通各种在线功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整合改进线上线下教学流程,实现教学中“教、启、学”的统一,从而达到“易接受、 能应用、深思考、有素养”的适合应用型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和动画专业的教学培养方式和目标。

3) 根据不同专业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的案例不同;对于同一班级,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作业会加上可选作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做,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先保证基础练习。

4) 课程布置分组作业,并进行作业课堂展示,要求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制作手法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5) 长期在学习通平台开展签到、作业布置和提交、考试、答疑等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部分作业采用让学生互评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6) 在课堂上结合学习通的讨论、课堂练习、摇一摇点名等教学手段开展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7) 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线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6 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目标。通过学科竞赛、大创项目或现实生活的真实活动,创造相关情境,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利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资源,主动构建获取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3]。

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作为授课教师,在设计项目情境时,需要考虑项目是否融合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从这几个方面设计项目主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同时,在学生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例如采用生生互评、在线讨论等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效果。具体的实施流程见图1。

7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体现多元

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遵循“基础+实践+创新”并重的原则。其中,“基础+ 实践”部分包含了较多知识点,且各自独立成为模块,通过案例教学来丰富学习结果。而“实践+创新”部分则强调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科竞赛的平面作品和结合当地商业项目等,主题形式多样。评价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作业互评和课堂作品展示评价等[4]。这种评价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在在线平台上进行生生互评,要求每个学生评价其他两位同学。教师会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每个同学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他人作品,学生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专业性。在进行学生互评后,学生需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此时,评价会以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互动。通过教师的反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再思考、再创作,完成最终作品[5]。

这种考核和评价过程突显了学生的创作和学习过程。考核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学习情况、讨论情况、互评情况、课堂展示和表述能力等)、课内实践(软件操作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小组写作能力等)的综合评价方式。

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15%、课后作业占2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形式包括作品考核。

8 教学效果:作品呈现形式多样

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完成了各种综合实例的设计和制作。作品的主题多样化,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的主题、池州当地特色产品的主题、学校主题、思政主题等;作品的呈现形式也多样化,包括杂志封面及内容设计、名片设计、海报设计等。在竞赛主题方面,学生依托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获得了几十个省级及以上的奖项。学生的获奖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课程的良好发展。

9 结束语

自2019年以来,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首先,在学习通平台上建设了相关教学视频资源,按章节录制并每年进行更新。教学形式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的动力。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采用以奖促学、以赛促学的鼓励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在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中的制作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与时俱进的考核模式等,致力于打造优质示范课程矢量图形与版式设计。这些努力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I)》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1(7):60-61.

[2] 陈斌.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J].石河子科技,2021(4):36-37.

[3] 洪波.线上教学助力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应用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5):86-87.

[4] 张继蕾.平面设计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运用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1):127-128.

[5] 杨歆.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8):87-89,94.

【通联编辑:张薇】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2020SJJXSFK1759)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线上线下课程项目(2022XSXX144) ;池州学院校级线上课程(2020XXSKC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