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2024-07-24屠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17期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伦理和大国工匠精神,是目前工科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数据库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有机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目标和课程大纲的构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的探索和实践,构建适合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据库课程;工科类专业;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7-0158-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0 引言

课程思政育人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数据库课程作为工科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并实践,是目前课程建设考虑的重点。课程思政的实践重在教学设计,思政课程目标构建、思政元素挖掘融入、思政教学过程设计等都是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结合相应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复杂工程问题应用能力,以及在交叉学科中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1 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剖析

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想,就是要坚持课程思政的一条主线和五大重点,即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五个重点[1],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对于理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然而长期以来,专业课程侧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能力,“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教育”,普遍存在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不匹配,学生实现“小我”和实现“大我”目标难以同时达成等问题,进而无法实现个人与社会、集体或更广泛的人8154fcd77ef465a157611d5a7c34a8ddf18129e8f2b14ebed68f8a8fe351288d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统一。综合调研分析表明,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面临以下几个现实问题:①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对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有机融合能力不足,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课程思政设计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②课程思政的教学领域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各阶段的能力素养支撑;③课程思政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不完善甚至缺乏,实施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监督[3]。综上所述,对于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重构,解决实施方案设计、思政融合方法、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等环节的瓶颈问题,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教育并重,是现今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

2 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

对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构建,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和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思政元素融入;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分层次分场景设计;引入分组活动、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等。具体措施包括:

2.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明晰专业课程育人本质

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除了具体知识能力外,明确课程目标的能力和素养,具体为:

1) 高阶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和学科发展趋势将问题进行科学描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数据库系统设86d7a9a7028de220961cdfd96937efaa8098f940c9e2a199fcf588a52902a09d计与运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团队协作开发系统并清晰陈述设计思想、设计成果展示,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文献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2) 深厚家国情怀素养:明确专业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跨行业协同和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数据变革下的学科前沿与专业思想;通过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工程伦理和大国工匠精神。

以上能力和素养,具体细化到育人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具体涉及以下三大目标七个维度(如表1) 。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项目实践、课堂讨论等方式,将这些目标与数据库课程内容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化、生动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研究将这部分内容融入课程大纲,以理论教学为例,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课程大纲部分(如表2) 。

2.2 整合课程思政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教学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思政元素,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融入思政教学。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课程目标的达成要求,课程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教学单元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其中“课前”教师线上发布教学预习资料和分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线下进行重难点和案例讲授,学生小组进行任务汇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课后”线上学生和学生小组完成课程引申任务、教师线上评价和督学等。通过“三阶段”“多场景”的教学设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打通课堂内外的教学隔阂,扩大教学的整体有效环境范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反思。

以高级编程中的“存储过程”教学单元为例,教师设计了存储过程编写优化的案例(如表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自主解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将工程设计需要符合用户需求的素养、寻求工程设计的工匠精神以及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唯物辩证观点,为学生种下精神的种子,待日后在工程实践和步入社会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其中,对于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采用问题探究为主的课堂互动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大学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4],只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才能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加深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

2.3 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中,培养德技并修专业人才

在数据库教学中,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据库实验实训中,教师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强调数据的合规使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在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环节,教师选取与国家发展、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案例,如大数据在扶贫、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如何服务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的课程项目设计任务,设定社会热点问题,如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数据开放等,鼓励学生设计数据库系统,解决实际问题;采用学生分组协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项目实践后期,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引导他们思考在项目中的学习体会和思政元素的实践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在评价体系里融入思政元素,将学生在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指标。

3 数据库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估

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涉及知识技能、价值观、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等多因素。为了全面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常需要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教学观察、学习成果分析等。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应和课程评价分离开,而是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区别在于课程思政评价专注于评价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效果,而课程评价则更加全面,不仅包含思政教学的评价,还包括对专业知识传授的评价。在实践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提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需要关注两者的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充分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内执行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设计评价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持续改进等(如图1) ,评价对象不仅包括学生和学生组主体,也包含教师,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建立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5],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思想政治素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数据库课程的课程考核方案为:考核成绩(100%) = 期终笔试(50%)+ 过程考核(20%) + 实验成绩(20%) + 笔记(10%) ,其中过程考核包含过程测试、线上平台互动评价和数据库综合设计,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对于比较难考核的思政元素,例如家国情怀等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思政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内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体系的重点环节,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这种评价,不仅是图1所描述的课内评价,也包括学生毕业前和毕业五年内的评价反馈,才能有效分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不断用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同时,评价过程中应当鼓励教师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论

将课程思政融入数据库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与探索,数据库课程思政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韩晓磊,韩宏博.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6):47-50.

[2] 海南省教育厅.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32.

[3] 贺山明,佟志芳,邓庚凤,等“. 三全育人” 视域下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多维度路径的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23):48-51.

[4] 佚名“. 大学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汪家鼎[J].群言,2023(4):2.

[5] 何伟,林涛,张裕,等.思政引领的车联网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9):133-135,148.

【通联编辑:王力】

基金项目:2021 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1xsxxkc261) ;2020 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