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耗液伤津,巧用“养胃增液汤”
2024-07-23罗大伦子晴
罗大伦本草堂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曾出版《 古代的中医 》、《 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 》、《 阴阳一调百病消 》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随着夏的深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热浪袭人,还能感觉到周围的饮食变化,很多地区烧烤冰啤酒,麻辣小龙虾已然成为夏令“标配”。
外在环境的炎热常使我们大汗淋漓津液流失,若再加上内在饮食的辛辣“炙烤”又进一步伤阴,尤其阴虚的朋友自身本就阴不足,还有外界热的伤害,夏令则会更为难过,常常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此外,中医还有“气随汗脱”之说,认为当出汗过多时,气也会跟着跑掉,从而导致气虚,这个理论的基础是“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血是气的载体,如果出血太多或出汗过多,则导致气的流失,人就会感觉到浑身乏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夏令无病三分虚”。
所以在夏令里,除了湿气重的朋友,无论是素体康健的人,还是阳虚的人,尤其阴虚的朋友,都可以适当用一些补充津液的饮品,像酸梅汤,乌梅白糖汤,绿豆粳米汤,三豆饮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本期就来给大家介绍这样一款滋脾养胃,佐以助运的“养胃增液汤”。方中石斛、白芍、北沙参均属补虚药,玉竹属补阴药,甘草为补气药也有健脾生津之效,乌梅敛肺、涩肠、止咳、生津。合而为功,适合阴津不足尤其肺胃阴之不足的朋友。
食材:石斛6克,乌梅3颗,北沙参12克,玉竹12克,甘草9克,白芍9克。
六味食材相配,有酸甘化阴之理,有甘能行滋补之功,还有微寒清泄之能,亦有酸以奏敛阴止汗之效,疗以津液不足,食药材用量较轻,以求中症即止,以免攻伐过度。
让我们看看食材之性。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多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阴虚火旺等。石斛有不同种类,药店可购或者上网购买一些道地产区的优质石斛均可。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善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多用于治肺胃阴虚有热诸症。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敛阴止汗,养血调经,平抑肝阳等功。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能滋肺阴而止咳,养胃阴而生津止渴。
◆甘草,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既益气补中,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还能祛痰止咳解毒。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经。敛肺、涩肠、生津。
☞做法:
1.将全部食药材用清水投洗干净。
2.而后全部入锅中,加入约3-4碗水量,先浸泡半小时。
3.浸泡后再开火,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制,约剩2碗左右水量,40分钟左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