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从母乳喂养过渡到科学喂养
2024-07-23顾洁
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科学的喂养方法和正确的育儿思维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母乳喂养作为一种自然而健康的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宝宝的成长,需要的营养量不断增加,也要逐渐转变喂养方式,从母乳喂养过渡到多样化的喂养,要树立正确的育儿思维,让宝宝顺利接受不同的食物。
母乳也要科学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含宝宝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母乳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提供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并增强其免疫力。母乳喂养易于宝宝消化吸收,减少了宝宝肠胃负担,可降低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过敏疾病的风险。此外,还有助于母婴情感的建立和亲子关系的发展,增强母子间的情感纽带。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会给宝妈造成过多负担,宝宝也会因母乳营养不足出现不良影响,母乳喂养时间太短会让宝宝免疫力下降,因此,断奶太早或太晚都不是正确的喂养观念。断奶时间可根据宝宝发育情况、母乳供应情况及家庭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量,同时逐渐减少母乳的喂养次数。当宝宝能摄入足够的辅食且不再依赖母乳时,考虑逐渐断奶。
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需选择其他喂养方式,促进婴儿的健康和发育。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不支持母乳喂养,如宝宝患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疾病。宝妈不要有压力,纠结喂养方式,不论是配方奶喂养还是混合喂养等方式都适合婴儿,其营养成分与母乳营养成分配比都能满足婴儿营养需求,需要新手爸妈能建立起科学的喂养观念。
科学喂养的误区
面对眼花缭乱的育儿指南,新手爸妈难免陷入喂养思维误区。
☞ 误区一:太过于纠结喂养方式
☞ 误区二:科学喂养就是精细喂养
部分宝妈过于追求精细化喂养,严格按照冲泡奶粉的刻度、食材的种类等进行喂养,过度讲究和生搬硬套,忽略宝宝的实际情况,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 误区三:宝宝发育慢是营养不够
很多宝妈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如别的宝宝长得快,会认为宝宝营养不够。其实,宝宝的体重、身高等数据需经过专业的判断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发育迟缓问题,不是大补特补能解决的。
形成正确的育儿思维
(一)母乳喂养过渡到奶瓶喂养
喂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宝宝喝奶习惯的变化,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喂养偏好和适应速度。有些可能很容易过渡到奶瓶喂养,有些宝宝可能需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选择适合宝宝年龄和口感的奶瓶和奶嘴,可尝试不同品牌和形状的奶瓶,尝试不同流量的奶嘴,找到宝宝最喜欢的类型,根据宝宝的需要选择,以便宝宝更容易接受。
2.循序渐进地替换喂养方式,开始时,可尝试在每天的一次喂养中使用奶瓶,其他喂养时间继续母乳,逐渐增加奶瓶喂养次数,直到完全过渡到奶瓶喂养。
3.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宝宝适应新的喂养方式。喂奶前,可将奶瓶放在温水中加热一段时间,使奶瓶的温度接近母乳的温度,用有妈妈味道的衣服包裹宝宝,给宝宝平时喂养一样的感觉,播放宝宝熟悉的儿歌,或给宝宝安抚,让宝宝感到安全,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4.喂养姿势会影响宝宝口腔和颌面生长发育,最好将宝宝抱在怀中,让他的头部稍微抬高,便于吞咽。将奶嘴放在宝宝嘴唇上,确保奶嘴完全覆盖住嘴唇,将奶瓶倾斜,使奶液填满奶嘴的一半,根据宝宝的吞咽能力,控制奶瓶倾斜的角度,以控制奶液的流速。如宝宝吞咽困难或咳嗽,可稍微倾斜奶瓶,减慢流速,减少宝宝吸入空气的机会。
(二)按需喂养,不可以过度喂养
宝宝的胃容量较小,食量较小,如超过宝宝需求的量去喂奶,会出现吐奶。宝爸宝妈们希望给孩子充足的营养,爱子心切可能会出现过度喂养的状况,有时宝宝不饿不想吃东西,家长却误以为宝宝厌食,变着法的给宝宝吃过量的食物,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三)与宝宝交流,了解喂养规律
婴幼儿时期宝宝虽不会使用语言与家长交流,但此时已开始了知识信息的储备,能辨识父母的声音与气味,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可通过表情和声音和宝宝互动,关注宝宝的反应,了解宝宝的情绪,在喂养过程中逐渐掌握宝宝的喂养规律。
(四)均衡饮食
婴幼儿时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少糖,注重补充水果蔬菜,均衡摄入各种微量元素,尽量少食用含各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选择新鲜、有机的食材。添加辅食时,选择单一的食物,如米粉、米糊、果泥等,逐渐引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肉类等。此外,有些食物易引起过敏反应,如鸡蛋、花生、海鲜等,添加新食物时,逐渐引入,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症状。添加辅食后,观察婴幼儿的反应,包括食欲、消化情况、排便等。
(五)养成良好的喂养方式
婴幼儿在进食时要保持坐姿,确保食物的卫生和安全,使用干净的勺子和容器,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婴幼儿的口腔和消化系统较娇嫩,食物的温度不宜过热或过冷,应适当调温后再喂食。建立固定的喂养时间表,每天喂养婴幼儿5~6次,每次喂养间隔2~3小时,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此外,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喂养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在喂养过程中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和亲密接触,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和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