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周全——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2024-07-23孙妍妃丁小艳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内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善于发现。但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视光专业的人看到这句话,第一个想到的是为什么发现不了呢,是不是眼睛出现了问题?本期就来聊聊眼睛的发育过程,以及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珍惜孩子的“视力存款”
一般情况,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不同年龄段对应着不同的生理性屈光度数;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拉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且趋于正视,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前提下,儿童测得的远视屈光度通常被称作“远视储备”,也就是每个孩子宝贵的“视力存款”。如远视储备充足,眼球发育完成时正好能保持在正视眼的状态,这也是非常希望看到的;如果远视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快,眼轴就会拉长,就会从正视向近视的方向发展。
眼睛发育分四个阶段
眼睛发育是人体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眼睛发育主要经历哪些阶段?
(1)胚胎期:眼睛此时开始形成,在第四周左右,胚胎的神经管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小凹陷,这就是眼眶的前体。此时眼睛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些基本的组织;第七到第八周,眼球开始形成。
(2)出生后: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眼睛继续发育。婴儿的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会继续生长和发展,以适应外部环境。
(3)幼儿期:孩子的眼睛已达到成人的大约一半大小,但视觉仍在进一步发展。此时孩子学会了聚焦、追踪和观察,有助于促进视觉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4)青春期:在青春期,眼睛的发育已接近成熟。这时,角膜的曲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眼睛的折射能力。
看东西歪头、眯眼可能提示异常
家长们如何及时发现小朋友的异常情况?孩子平时看东西喜欢歪头、眯眼睛;孩子主诉上课看黑板不清楚;孩子阅读写字时易疲劳、跳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单眼视物。出现以上等等问题,应立即重视。需要提醒的是视力差并不一定是近视,也可能是高度远视、散光、弱视,视力好也并不代表屈光状态正常,所以应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院或机构检查,并给孩子建立一份屈光档案方便随访。
什么是屈光档案?通过定期记录孩子的身高、眼轴、角膜曲率、眼压、屈光状态等数据,绘制出孩子身体发育与眼球发育的曲线,可密切跟踪孩子的视觉健康发育情况。屈光发育档案作用和意义通过两个案例和一些数据分享一下。
【案例一】4岁的小朋友,查视IiPNnJwFR1GL94hY1w50cQ==力发现右眼0.1,左眼0.6+,小瞳验光结果为右眼:+3.50DS,左眼:+1.50DS,右眼视力异常,让扩瞳一周后再来验光,根据最终结果给予治疗方案。小朋友是陪10岁的姐姐来复查,姐姐是已诊断近视进行常规复查的患者,小朋友的妈妈庆幸发现得早,能及时干预,这个年龄发现问题也还处在最佳治疗期。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单眼视力不好,也并非是近视,小朋友一直用好的左眼看东西,平时也没有表现和主诉,家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案例二】8岁半的孩子,来检查时双眼都在-2.00DS的近视,且第一次查出来。这个度数属低度近视,但对8岁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好结果。家长表述孩子在一年前学校筛查时已检查出近视趋向,但并没重视,小朋友上课也说看得清,所以一直没有检查,直到这次学校筛查告知孩子近视了,才火急火燎来检查。通过这个案例想告诉大家,有问题一定要早治疗,不要耽误病情。近视一旦发展,便是不可逆的了。
近视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青少年近视在临床中是常见且棘手的问题。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
不仅是国内,近十年来,全球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0 年全球近视人群18.93 亿,占27%,高度近视人群1.70 亿,占2.8%,按目前的患病率预测,至2050 年,全球近视人群将达到49.49 亿(52%),高度近视人群达到9.25 亿(10%)。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有助预防高度近视
青少年近视不仅发展快,且越来越低龄化,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近视防控这个问题,而屈光档案的建立对减少近视发生率,预防高度近视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做到近视可防可控。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小朋友,临床上也建议最好3岁就开始建档,进行视力筛查和追踪。因3岁的小朋友可以比较好地配合医生和验光师的检查,且3~6岁是视觉发育的黄金期,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干预。
屈光发育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父母的近视度数及戴镜史、角膜曲率、屈光度、眼压、眼轴、视功能、环境因素等。数据越全越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根据诊断结果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三个月到半年的复查周期。
★温馨小提示:家长可把每次检查的度数、眼轴做一个表格或曲线图,方便了解情况。通过建立屈光档案,除了可发现孩子的屈光是否异常,还可早发现是否有眼疾,比如眼位、眼外肌功能、圆锥角膜等问题。建立屈光档案,能帮助我们根据眼球的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检测,及早发现潜在的隐性屈光及眼病异常患者,对于眼睛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