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原微生物检测,到底查些啥

2024-07-23冯磊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7期

病原微生物检测是医院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其能识别引发疾病的微生物,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有重要价值。做病原微生物检测时,到底在查些什么?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致病微生物是什么

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等,能侵入人和动物体内,诱发疾病的发生,例如感冒、流感、艾滋等。以病因为基础的抗菌药物是目前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通过检测可在早期发现病原体,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实现疾病预防和有效治疗,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

做好病原微生物检查工作很重要

☞ 疾病的诊断:病原微生物学测试能协助医师判断病人有没有某种特殊的致病有机体,并能鉴别出病症的种类及严重性。

☞ 指导性治疗:在多种疾病中,针对不同的致病有机体,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致病细菌的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用最适合的抗菌药物或其他疗法,从而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

☞ 防止传染:对病原进行检查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蔓延,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可以降低疾病在社会上的传播。

病原微生物检测在查什么

主要是检测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等。在现阶段,常见的致病细菌大致可分成四类,一类最强,四类最弱。

一类:对人、畜有重大危害,国内还没有被确认或宣告消除的微生物,高危害性的传染病,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二类:可导致人与动物、人与人、动物与动物的微生物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布鲁杆菌等。

三类:三类微生物可导致人和动物的疾病,但通常不会对人、动物及环境造成大伤害,有一定传染风险,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既有个人伤害,也有一定的人群伤害,例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

四类:正常条件下,不会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对个体伤害较小。

常见病原微生物预防方法

院内被传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是临床上较多的致病细菌。由于抗生素抗菌谱发生了变化,除了常见病原菌以外,其他条件性病原菌也越来越多。资料显示,住院病人中大约有2/3是由细菌致病,并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0%。在对普通病原菌杀菌的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机会性病原菌的杀灭。通过大气中的病原体也是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想预防院内感染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如:灰尘、飞沫都是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媒介,要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隔离,做好房间的通风换气,进行湿式清扫,避免灰尘飞舞,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房间进行净化和消毒,对敏感人群实施保护隔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