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想说懂你不容易
2024-07-23刘弢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间房子,房子有墙体、门窗等框架结构,也含水管、电路等隐形部分。如框架结构出问题,即认为心肌出现问题。心肌病既会影响心脏的运动功能,即心脏的跳动能力受影响,导致心脏收缩无力或不能充分扩张,又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奏受影响,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或乱跳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心律失常。心肌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病,近年来心肌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环境、先进诊疗技术提高诊断率等原因有关。
不同心肌病症状各异
基于病因学、临床、功能或病理上的特征,心肌病可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两大类。其中原发性心肌病又可分为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包括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及离子通道病等;获得性心肌病包括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而继发性心肌病是指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的心肌病,其中常见的临床情况包括中毒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肌肉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疗并发症等累及心肌的情况。
根据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心肌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三种主要类型,特点分别为:(1)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心肌病,常伴有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钙化等病理表现,最终表现为“心大”,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正常情况下,心脏泵血将氧和营养输送到全身,但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心脏变得更松弛,难以完成这一任务。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起病相对缓慢,早期一般除心脏扩大外没有其他明显异常。后期主要表现为感觉乏力、全心衰竭、稍微运动后感觉到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腹水、浮肿及肝大等。(2)肥厚型心肌病,顾名思义为心肌的肥厚,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征,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大部分是因基因异常引发,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类型,发病率较高,约500人中就有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且发病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肥厚型心肌病起病也相对缓慢,早期主要表现为劳累后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心绞痛较常出现,如出现昏厥,是病情严重的信号,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且出现心房颤动。(3)限制型心肌病是一类因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壁僵硬、舒张功能降低、充盈受限,而产生右心衰症状的心肌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限制型心肌病患者的心房明显扩张,但在早期左心室不扩张,收缩功能多正常,室壁不增厚或仅轻度增厚。随着病情的进展,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受损加重,心腔可逐渐发生扩张。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乏力、呼吸困难,逐渐出现肝大、腹腔积液、全身水肿等右心衰的症状。
心肌病一般很难完全治愈
心肌病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危急情况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心肌病一般很难完全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来缓解,可根据病情程度选择相关治疗方法。早期症状轻微时可选药物治疗,如口服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药物。针对心律失常较明显者,可结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普鲁卡因等,但病情较重的心肌病需要手术治疗,如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时,需通过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当存在多支冠脉病变或累及左主干时则需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另外,应用药物治疗无效并伴有严重流出道梗阻、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也需行手术治疗,可选室间隔切除术。针对一些药物治疗无效,但并不适合做外科手术的病人可行介入治疗,比如行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肌病日常健康管理很重要
心肌病是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在日常自我健康管理中,需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能熬夜。千万不要过于劳累,不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蔬菜、水果,预防发生便秘。戒烟戒酒。心肌病需长期服药,因此还应注意按时服药,并听从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2)饮食清淡。出现心肌病后,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必须以清淡为主。避免吃过咸、过于油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都要避免食用。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为主,且要注意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还要避免进食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日常饮水量务必要控制,尤其是有心衰的患者,饮水量更要控制好,保证每天的入量小于出量。(3)预防感冒。心肌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就是感冒感染,因此心肌病的患者气温下降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人体抵抗力低下,更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注意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4)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病症,保持稳定情绪,使病情稳定。
总之,心肌病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心脏疾病,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肌病的风险。如有以上相似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已经患有心肌病的患者谨遵医嘱。预防和管理心肌病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多加注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心肌病,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