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美国变形
2024-07-23谢奕秋
在美国大媒体要求拜登退选的声浪中,假设中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施政重点也愈发受关注。有人说,特朗普“处于全面战争模式”,会优先打击在美国内部的敌人,而由于“他将在国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人们会对他采取行动的迅速程度感到惊讶。
尽管“他想做”和“他能做到的”之间有很大不同,但显然,相比8年前,他对各项内外政策都有更大胆的计划,绝不像他在电视辩论中通过频繁回避“陷阱式问题”试图表现的那样“人畜无害”;他的政策班底,虽说有“回归里根”派和“修正主义”派之分,但总体上更加野心勃勃,其密集推出的政策可能会让试图叫停的左翼法官目瞪口呆。
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他的施政方向,可以是“清洗”“扭转”“施压”。
“清洗”主要针对联邦政府雇员和非法移民。特朗普早已清理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安插了包括儿媳在内的精心挑选的领导人。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改造联邦政府,不光用MAGA信徒填充数千个政治任命的岗位,还要剥夺对特殊部门数万公务员的职业保护,方便随时炒掉其中的抗命者。所谓“深层政府的堡垒”—国务院、司法部和中情局,将是重点清洗对象,教育部则可能被整体废除。
清退非法移民,更是一项涉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的敏感社会工程。特朗普将主要依靠预备役性质的各州国民警卫队来执行围捕和遣返行动(联邦特工和地方警察辅助),必要的话也会动用军队的其他部分(他已承诺会从海外调兵来守卫美墨边境)。他还将与各州合作“禁止城市露营”,无家可归者将被圈入在廉价空地上搭建的配备了医生和戒毒专家的“帐篷城”。他还将吊销那些宣扬反美和反犹观点的学生的签证。
“扭转”更多涉及已在美国执行多时的政策或法令,如撤销拜登旨在促进多样性和种族平等的行政命令,结束联邦政府对电动汽车和风能的补贴政策,并尝试以行政命令终止实行多年的“出生公民权”做法。他还考虑赦免所有被控袭击国会大厦的“政治犯”,并取消美国国会在2000年授予中国的“最惠国”地位。
为了促进出口和制造业回归,特朗普将对大多数外国商品加征约10%的关税,甚至与其他国家协调以削弱美元汇率。为了降低通胀,他将鼓励加大在公共土地上的石油钻探,为化石能源生产商提供税收减免,甚至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施压”则集中在外交领域。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威胁退出北约,促使其他成员国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如今他在竞选演讲中继续向盟国施压,希望在就职前平息俄乌战争(他在辩论中勉强同意“不接受”俄罗斯保留占据的乌克兰领土),并要求欧洲盟友偿还美国重建军火库的费用。“如果欧洲不付钱,我们为什么要(向乌克兰)付钱?他们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我们之间有一片海洋。他们(与俄罗斯之间)没有。”
至于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战争,拜登希望消灭哈马斯,特朗普也间或表示支持,但他指责曾经的亲密盟友内塔尼亚胡未能阻止去年10月7日的袭击,并呼吁以色列“结束战争”,因为战火已造成3万多名加沙巴勒斯坦人死亡。这种“诤友”姿态,其实反映了特朗普试图分化美国穆斯林选民的用意。虽说很难据此预测特朗普上台后的中东政策,但交易型孤立主义可能是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倾向,哪怕共和党内鹰派的反伊朗色彩浓厚,也不排除他会与伊朗新的改革派总统佩泽什基安做交易。
经过上述人事“清洗”、政策“扭转”和对盟国“施压”,美国形象势必发生改变。虽然总统历史学家大卫·布林克利认为,特朗普任期2.0可能意味着“我们民主的终结,以及一种新型威权总统秩序的诞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核心选民相信特朗普会加强民主。
无论假设中他的施政结果对民主是好是坏,特朗普二次执政的4年,都会对这个国家未来几代人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也将要面对新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