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短剧节目《国宝很有戏》的叙事表达、符号应用与多维传播
2024-07-21澹台嘉孜
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表现,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文物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国宝很有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传承类节目充分借助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精准化传播,既满足了受众对历史文物的审美需求,又通过活泼新颖的表达方式传承了历史文化,传播效果显著。
《国宝很有戏》是2020年由意外艺术与湖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一档体验类文博短剧节目,目前已经播出两季。该节目以“祖传国宝唤新生”为制作主题,通过舞台剧的表演方式深刻演绎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并不断邀请全国知名的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等对国宝进行学术解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是当前中国文博类短视频制作中的佼佼者。该节目之所以受到关注,与节目本身的制作水平和传播形式密切相关。在节目制作之初,制作方就立意深远,勇于深挖历史文化故事,善于借助各种类型的传播符号,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场景,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强化文化感知,深入传播历史文化。
一、重构短视频叙事方式,深挖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历史文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对于唤起受众的爱国情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国宝很有戏》系列短视频采用了情景化的叙事方式,深挖国宝背后的人文内涵,通过活泼新颖的传播方式塑造文化认同,受到全网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1.采用情景化叙事方式,增强历史文化传播的趣味性。情境化叙事不同于传统说教式的文化传播,它通过将人、物和事件放置于同一时空场景中,通过还原历史发展的特定情景的方式,让受众感受发生在历史中的真实故事,增强历史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对此,制作方大量使用了情景化的叙事方式,通过虚拟动画的制作、现场演员的情感演绎等,向受众展示了国宝背后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让受众既能轻松愉悦地了解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又能引发受众的深入思考,起到长期社会教化的传播效果。例如,在第一季首期节目中,制作方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九鼎八簋”故事。在讲述该故事时,节目组通过特定的情境演绎,设计了“文物实习生”这种趣味性强的传播形式,通过演员们生动幽默的表演,还原了该事件发生的始末,让受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与青铜器文化,备受社会好评。
2.深挖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满足受众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认为人的记忆更多地来自集体。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之所以产生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人民对历史文化的共同经验和集体记忆。《国宝很有戏》在充分认识到文博类节目所承担的社会重任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传播符号深挖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深刻还原历史场景,实现历史时空与当代时空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受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望,引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第二季中播放关于苏东坡的短视频时,制作方通过对苏东坡“朋友圈”的分析,指出了苏东坡对交朋友的基本要求,让受众在了解苏东坡本人的同时,也深刻检讨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的制作方式,既能让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传播效果更为显著。
3.充分借助新型自媒体,扩大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国宝很有戏》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与其采用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密不可分。该系列短视频在传播方式上融入更多的年轻化元素,将枯燥乏味的文物知识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播方式表达出来,使受众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趣味性,社会传播效果较好。例如,制作方充分运用了大量3D技术、AR沉浸式虚拟互动技术等,帮助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在短视频的传播方面,制作方通过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网传播,契合了更多年轻受众的观看体验,使该节目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以评论、弹幕等为代表的互动方式也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能够广泛参与,积极讨论,在寓教于乐中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内涵,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突破与创新,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大量使用特定的传播符号,体现历史文物传播的系统性与时代性
传播符号是社会传播中借以代表某种存在或某种意义的事物,它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对特定传播符号的分析与使用能够强化传播内容的内涵,丰富传播形式,增强传播效果。《国宝很有戏》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播符号,契合了当前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备受社会好评。
1.大量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增强历史文物传播的社会效果。在信息传播中大量使用语言符号系统,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表达传播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语言符号系统,使该系列短视频能更清晰展现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传播效果更为显著。在使用口语符号系统时,短视频使用了对话式、讲解式以及幽默的口语符号,在视频拍摄的开头,先是采用讲解式的语言表达,平实地介绍文物的基本情况,之后往往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历史文物进行故事化传播,尤其是在使用对话式语言交流时运用了较多现代化、网络化的语言,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古代铜镜时,制作者将铜镜的两面进行了拟人化处理,通过两者幽默对话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并且融入了诸如“你到底爱不爱我”“微信朋友圈”“人设崩塌”等时代性较强的语言符号系统,让受众倍感亲切,能够在幽默有趣的语言中感受到历史文物的深刻内涵。
2.充分利用文字符号系统,凸显历史文物传播的时代价值。除了口语表达以外,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讲,文字符号在视频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字幕和画面文字两部分。字幕主要是通过旁白方式对传播的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让受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故事的演绎;而画面文字主要是将重要的文字进行固定和突出,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第一季第二集《多友鼎》中就充分使用文字符号,将“鼎”这种青铜器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地表达出来。该期节目通过第一人称演绎的方式,首先让演员讲述自己是如何从一堆废料变成“鼎”的过程,这看似无用的鼎却通过铭文记述的方式使多友将军的后代获得了精神力量,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这个故事中,制作者使用了大量“铭文”作为表达符号,既能够使这种文字展示铸造鼎的来龙去脉,又能够通过它展现周代由盛转衰的历史,以及后代对多友这位将军的敬重和爱戴,使“铭文”超越了文字本身存在的价值,成为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3.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丰富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非语言符号系统往往具有辅助信息传播的社会功效,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非语言符号系统两种类型。在短视频的拍摄制作中,制作方首先使用了诸如服装、色彩以及空间构造等方面的静态非语言符号系统来丰富历史文物传播的形式,彰显历史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例如,在服装选择方面,制作方将表演者的服装与历史文物所处的时代相符合;在色彩运用等方面,制作方善于利用冷色调灯光进行铺垫,这也符合了历史文物厚重性的特征;在空间构造方面,制作方通过虚拟手绘地图等方式作为故事的补充,便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此外,节目制作方还使用了眼神、手势以及面部表情等动态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来进行信息传播。例如,在第一季第五期讲述“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时,熏炉的扮演者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将熏炉对主人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扮演者对叹息、停顿、音调高低变化等语气词的使用,细致展现了熏炉背后的文化内涵,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凸显历史文物传播的趣味性与厚重感
不同于传统的短视频制作,《国宝很有戏》系列短视频的制作方在进行节目制作时使用了大量的场景符号,构建了系统化、整体性的信息传播场景,丰富了历史文化传播的内涵。节目制作方还大量使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进行现场演绎,通过还原特定历史仪式的方式体现历史文物传播的厚重感,凸显了历史文物传播的社会价值。
1.构建特定的信息传播场景,奠定历史文物传播的文化基调。短视频主要是通过现场演绎的方式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播。因此,通过构建特定的演绎情景还原历史文物所处时代的真实历史故事,成为做好节目的重点。诸如舞台的舞美设计、服装的风格设计以及灯光的设置等都属于场景构建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讲述湖北省博物馆“九鼎八簋”的故事时,节目设计了蟠桃练习生出道大赛的演绎情节,整个演绎舞台的舞美设计为黑色点缀着银色蟠桃的形状,再加上舞台上飘起的白色气体,立即将受众带到了一个仙气飘飘的世界中,为整个故事的演绎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在每一期节目的制作中,制作者都选择白色为灯光的基本颜色,传递给受众纯洁和高尚的意义。在舞台表演时,灯光随着表演者的移动而不断进行位置变化,突出了人物的主体性,容易吸引受众关注,增强演绎效果。
2.选择多样化的人物进行现场演绎,丰富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人物是故事演绎的灵魂,是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表现特定社会意义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博短视频大多是制作者通过拍摄大量文物画面来进行信息传播,但这种方式缺乏创新,不容易引起受众关注,传播效果并不明显。《国宝很有戏》系列短视频通过人物演绎的方式,用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历史文物的特定文化意义,吸引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增强了受众对历史文物的理解,传播效果十分显著。例如,在制作《千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时,制作方使用了较为年轻的演员作为情感博主来占卜卫青和长公主的爱情故事,通过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该文物的价值,获得受众的喜爱。
3.重视运用经典仪式传播信息,增强受众对历史文物的文化感知。仪式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历史文化意义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物本身就是重要仪式的体现,如青铜器这种文物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短视频的拍摄过程中,制作方采用了重要的仪式化符号进行信息传播,即将历史文物进行拟人化处理,通过历史文物自我介绍的方式强化受众的文化感知。例如,在第一季第三期讲述了历史文物银壶的动人故事。在进行舞台设计时,制作方将舞台的背景设计为一轮散发着银白色月光的满月,满月底下是金黄色的灯笼,灯笼旁边是一棵孤零零的老树,营造了别样的场景氛围,为接下来的故事作了铺垫。在具体讲述过程中,制作者也还原了这一历史时期诸如祭祀等一些重要仪式,更加丰富地体现了历史文物背后的内涵。
四、结语
通过历史文物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高度文化自信。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通过新媒体进行历史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博类短剧《国宝很有戏》充分借助新媒体,通过故事化演绎的方式,向受众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物,引导受众关注历史、关注传统文化,成为当前强化受众的身份认同与大力开展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作者系太原工业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