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对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4-07-21柳典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碳中和等环保措施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城乡居民在教育水平、收入和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对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城市居民在环保意识和支持环保项目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居民的情况。针对这些差异,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加强环保教育、提供经济激励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旨在促进全社会对环保项目的参与和支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环保领域的差异,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乡差异;碳中和;支付意愿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1.007
1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迫切目标。碳中和指通过植树、节能减排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实现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以对抗全球变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已经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宏伟的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动,也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在碳中和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上。城乡差异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深刻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环境意识。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城乡居民在对碳中和支付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于实现全民碳中和的政策推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为了深入分析城乡差异对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定量数据分析来探索和比较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异。
2.1问卷设计
问卷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基本信息、环境意识评估以及对碳中和项目的支付意愿。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月收入等,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环境意识评估旨在了解受访者对碳中和的基本认知、环境保护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行为。支付意愿部分通过设定具体的碳中和项目(如植树、节能改造等),询问受访者愿意为这些项目支付的最高金额。
问卷设计经过预调查的测试和修订,以确保问题的表述清晰,避免导向性或偏见性问题,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数据收集
数据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收集。城市样本覆盖了北上广深等几个大城市的居民,而农村样本则选择了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问卷的回收率。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城市和农村各5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50份。
2.3数据处理和分析
收集到的问卷数据首先进行清洗,排除填写不完整或逻辑错误的问卷。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展示基本的数据分布情况;卡方检验用于比较城乡之间在支付意愿上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用来探究影响支付意愿的各种因素,如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环境意识等。
3研究结果
3.1数据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如表1所示。其中城市样本480份,农村样本470份。问卷结果显示,在城市与农村居民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致相等。城市受访者中有60%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而农村仅有30%。月收入方面,城市居民有50%的收入超过5000元,而农村这一比例为20%。
在环境意识评估中,85%的城市居民表示对碳中和有基本或以上的了解,相比之下,只有55%的农村居民表示了解碳中和。此外,城市居民中有70%的人表示愿意参与环保活动,而农村该比例为40%。
3.2支付意愿的比较分析
支付意愿的数据通过问卷的一部分收集,问卷询问受访者在不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情况下,愿意为一个植树碳中和项目支付的最大金额。选项设置了不同的金额范围,从0元到500元以上,以50元为间隔。
根据有效问卷数据(城市480份,农村470份),我们对城乡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在平均支付意愿金额方面,城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金额为200元,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金额为100元。这表明城市居民在财务上更能够支持碳中和项目。
在支付意愿的分布方面,在城市居民中,约4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200元及以上,而在农村仅有20%的居民表示愿意支付同等金额。相比之下,高达30%的农村居民选择了最低金额(0-50元),城市这一比例为15%。
3.3卡方检验
文章采用卡方检验来验证城乡之间支付意愿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城乡意愿金额范围统计见表2。
计算每个单元的期望频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计算卡方统计量。
采用公式,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在支付意愿上存在显著统计差异(χ²=47.44,p<0.01)。这一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即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
3.4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理解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本研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这种分析可以量化不同变量对支付意愿的独立贡献,包括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环境意识以及居住区域(城市或农村)等因素。
多元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支付意愿是因变量,表示居民愿意为碳中和项目支付的最大金额。
教育水平是一个有序分类变量,从未受过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级别。
收入是一个连续变量,表示月收入金额。
环境意识是一个二元变量,表示居民是否有环境保护意识(是=1,否=0)。
居住区域是一个二元变量,城市为1,农村为0。
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分析,教育水平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β1=0.24,p<0.05)。这表明教育水平越高,居民支付意愿越高。收入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β2=0.30,p<0.01)。这意味着收入增加会显著增加支付意愿。环境意识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β3=0.18,p<0.05)。具有环境意识的居民比没有环境意识的居民支付意愿更高。居住区域也是显著的(β4=0.16,p<0.01),显示城市居民的支付意愿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这个回归模型能够揭示教育水平、收入、环境意识和居住区域对支付意愿的独立影响。每个变量的正系数表明,随着这些变量的增加,支付意愿也相应增加。这些结果提供了对策略制定者的有用信息,指明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环境意识和针对城市居民的环保政策可能会有效提高公众对碳中和项目的支付意愿。
4城乡差异对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4.1教育水平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在影响个人对环保项目的支付意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时。高水平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体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这种认知和理解是通过教育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的累积,以及通过教育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城市地区,居民普遍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这不仅使他们更频繁地接触到关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还更加理解碳中和等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居民因此能更好地理解环境政策的长远益处,这可能促使他们更愿意为这类项目支付较高的费用。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种教育上的不足可能限制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全面理解,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环保项目的支持和参与度。农村居民可能不完全了解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或者他们可能不熟悉或不信任那些旨在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或方法。
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形成更开放的消费观念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开放的观念和责任感使城市居民更可能支持包括碳中和在内的环保措施,因为他们能够理解支持这些措施的长远社会和环境利益。这种教育带来的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能是城市居民显示出更高支付意愿的关键原因之一。通过教育,个体不仅学习到了环保的知识,也被培养出一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模式,这在决定他们对环保项目的财政支持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收入差异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个人能否承担环保项目的成本,高收入群体更有可能为这些项目支付额外费用。在城市居民中,通常的高收入水平使他们在经济上更有能力支持碳中和等环保项目。城市居民因其较高的经济状况,能够更容易地分配资金用于支持这些对环境有益的措施,无论是通过捐赠、投资还是直接参与这些项目。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收入通常较低,这限制了他们支持成本较高的环保项目的能力。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可能导致居民在基本生活需求和环保支出之间进行权衡,往往优先考虑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这种经济限制不仅影响了他们参与高成本环保活动的可能性,也可能影响他们对这些活动的态度和兴趣。
此外,较高的收入不仅增加了个人支持环保活动的财务能力,还可能影响他们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参与环保活动本身就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显示了个人对未来和环境的责任感。这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往往鼓励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碳中和和其他环保项目中来,不仅仅因为他们有经济能力,也因为参与这些活动在社会中被高度评价和认可。
因此,收入差异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反映了对环保支持的心理和社会动机,其中包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这种差异显著影响了他们参与和支持环保项目的能力和意愿。
4.3环境意识差异
环境意识在促进个体对环保项目支付意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环境意识可以激发人们更积极地参与环保活动。在城市地区,居民通常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信息和教育资源,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环保问题的了解,也强化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城市居民因此更可能认识到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严重性,以及个人行动在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性。这种强化的环境意识使得城市居民更愿意为相关的环保项目支付费用,参与到实际的环保活动中。
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通常不如城市居民强烈,这部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信息获取的限制。农村地区较少的教育机会和有限的信息渠道可能导致居民对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情况限制了他们对环保项目的支持,因为他们可能不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或者他们能够如何通过参与环保项目来作出改变。
提高环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加强这些地区的环境教育和信息普及,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增加他们对环保项目,如碳中和活动的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能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多的环保行为,为抗击环境问题做出实际贡献。教育和信息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引导和激励农村居民成为环保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5应对策略
5.1教育水平提升
提升教育水平是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教育提高居民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等问题的理解至关重要。推广环保教育需要在农村学校和社区中实施更多相关课程和活动。这可以通过增设关于环保的学校课程来实现,确保孩子们从小就能学习到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此外,社区中也应举办环保工作坊和讲座,让所有年龄段的居民都有机会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教育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可以组织专家和志愿者进入这些社区,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提供远程教育是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在信息较少的农村地区,通过手机应用、在线课程和互动平台传播环保信息和教育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这些平台可以提供视频教程、互动问答以及关于如何实施具体环保措施的指南,使教育内容不仅限于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际操作的指导。
这些综合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这样的教育投资将长远地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居民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中和和其他环保活动中。这种教育和参与的结合,最终将导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5.2提供经济激励
针对收入差异对环保项目支持的影响,特别是在负担高成本碳中和活动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都能参与其中。首先,政策制定者可以实施经济激励措施,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参与环保项目的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可以直接降低参与成本,使得低收入群体能够在不影响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支持环保活动。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采用可持续技术。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节能家电、安装太阳能板等环保升级,从而降低长期的能源消耗和生活成本,同时减少环境足迹。这不仅帮助家庭节省开支,也促进了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了进一步降低经济障碍,开发和推广成本效益高的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是关键。这包括优化现有的环保技术,使其更加经济、高效,并简化安装和维护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即便是收入较低的家庭也能够负担得起初期投资,并从中长期节能效果中获益。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收入差异带来的影响,使所有社会成员,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能参与到碳中和等环保项目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提高环保意识
在提高环境意识方面,策略应聚焦于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行动的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和较少教育资源的区域。通过综合使用多种传播和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是提高环境意识的关键手段。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定期发布关于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信息。社交媒体特别具有影响力,能够迅速传播视频、信息图表和其他视觉内容,这些内容应设计得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易于理解,以便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合作,举办各种公众教育活动和研讨会,让居民直接参与并学习如何实施具体的环保措施。例如,组织社区植树日、回收活动和清洁行动,不仅帮助居民了解环保的具体行动,还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为改善本地环境努力。
这些全面的策略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城乡居民在教育水平、收入和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对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城乡居民在环保意识和支持环保项目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城市居民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优势,更倾向于支持和参与碳中和等高成本环保项目。相反,农村居民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和收入较少,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相对较低。针对这些差异,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促进全社会对环保项目的支持和参与。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更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在环保领域的差异,实现全社会对碳中和和其他环保项目的积极参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心愉,蔺有佳,王晓雯,等.个人“碳中和”支付意愿现状及提升方法创新——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2(11):127-129.
[2]杨娜,耿纪超.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品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23(9):36-43.
[3]柳典.个人“碳中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4]齐绍洲,柳典,李锴,等.公众愿意为碳排放付费吗?——基于“碳中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0):124-134.
[5]俞佳雯,沈晟阳,奚颖颖,等.城市居民“碳中和”参与意愿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J].经济师,2023(9):44-45,47.
基金项目:2022年湖北省人大研究课题“湖北乡村振兴法治保障问题研究(编号HBRDYJKT2022129)。
作者简介:柳典(1993—),女,汉族,湖北鄂州人,硕士,武汉城市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