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赋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4-07-21刘颖
摘要:受到城乡二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空巢家庭数量增加,空巢老人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给农村养老工作面临沉重的压力。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互助养老充分满足了空巢老人的需求,已经在各地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果。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湖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与需求,并探索乡村振兴赋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1-002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1.006
1引言
在城镇化推进和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下,农村地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农村养老是当前影响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1]。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怎样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妥善安置农村养老问题,事关乡村振兴的大局,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形式,当前已经在多个乡村中得到推广,借助于互助养老模式,可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2湖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与劳务输出大省,截至到2021年末,湖南省人口共计6622万人,城镇人口3954.01万人,占比59.71%,乡村人口2667.99万人,占比40.29%,湖南省的乡村人口数量较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由于大量乡村人口外出务工,导致湖南省乡村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年人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养老形势严峻。为了了解湖南省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我们于2022年6月,对湖南省乡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5份,根据总结,具体结果如下:
在经济收入方面,湖南省空巢老人月收入水平1500元以上占比14.8%,月收入1001-1499元占比48.7%,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比36.5%。老人的月收入主要由养老保险、子女供给以及劳动收入组成,总体来看,湖南省空巢老人的月收入水平并不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湖南省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为家庭养老,但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的养老只能自助养老或者与配偶扶持。部分丧偶老人在生病卧床后,就缺乏照料,生活不能自理。受到传统“养儿防老”思想以及经济条件因素的限制,仅有不到5%的空巢老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
从精神慰藉方面来看,外出务工的子女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平时多是采用电话、微信的方式联系,有51.0%的空巢老人子女超过半年才回一次家,68.6%的老人子女是以电话、微信联系为主,多数通话时间较短,沟通也是以简单的问候为主。这就导致空巢老人缺乏关怀,与子女的代沟明显,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3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和推广可行性
3.1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互助养老模式集齐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能够将老年群体的资源集合起来,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能力,这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能够使老年群体力量再社会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互助养老模式需要充分调动起村、社区等资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托社会扶持,满足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互助养老有两类形式,老年人可在家中养老,也可与村里的其他老人抱团养老,这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拉进了他们与亲友的距离,方便日常照料和联络。互助养老的主体多元,除了家庭、朋友、邻居之外,社会组织、政府、社会义工等都可以参与进来,服务内容也比较多元,充分满足了空巢老人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2]。
与其他的养老模式相比,互助养老具有几个显著优势:一是可整合农村的社会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求充分挖掘出农村的社会资本,将养老资源整合,互助养老是由政府为主导,采用村民自治、村委会管理的方式,将各类分散的养老资源相整合,如,将闲置房屋改造为互助养老幸福院,不仅建设成本低,也有效缓解了政府压力;二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率。互助养老还可发挥出乡村地区低龄健康老人、留守妇女等人力资源的价值,由此类主体为空巢老人提供照料,还可发挥乡村学校资源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去慰问空巢老人,在乡村地区弘扬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如此,可将乡村地区的社会资源充分整合;三是与农村养老传统相契合:湖南省空巢老人普遍存在“落叶归根”、“安土重迁”、“养儿防老”的思想,他们习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此,更加青睐于家庭养老形势。但在当前少子化、空巢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影响,且养老机构离家远、收费高,不能充分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要求。互助养老让空巢老人能够就地养老、抱团取暖,有效满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四是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养老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发展乡村养老事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互助养老具有高成效、低成本的特点,可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也为乡村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3]。互助养老盘活了乡村的各项闲置资源,改善落后的村容村貌,互助养老将家庭、村委会、社会、政府力量集合起来,增强了村集体凝聚力,在乡村内部营造互助氛围,也有效分担了老人子女的经济压力也养老压力,让外出务工子女可以安心工作。
3.2发展互助养老的可行性
3.2.1国家政策的扶持
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提出要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互助养老作为非常适合农村的一种养老形式,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也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互助养老方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奠定了政治基础。
3.2.2深厚的历史和社会基础
从历史方面来看,中华民族倡导互助共济,墨子的兼爱理论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组成,我国历来讲求互帮互助,这也为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奠定了思想基础;从社会基础层面来看,农村属于熟人社会,生活在同一个村中的老人彼此熟悉,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且在农村还有一些闲置的土地、房屋等,有建立互助养老场所的物质基础,农村还有一些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为发展互助养老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发展互助养老也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3.2.3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投入并不高,养老场所可以通过对闲置房屋的改造来实现,能够最大化整合农村现有的养老资源,养老服务主体可以吸纳健康、低龄的老人进入,还可引入农村留守妇女、志愿者、社会义工等,这显著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支出。互助养老这一形式非常灵活,参与互助老养老的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能够帮助更多的空巢老人走出养老困境。
3.2.4易被老年群体接受
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而养老机构的花费普遍较高,公办养老院首先会优先考虑低保、五保和三无人员,多数空巢老人不符合条件,而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让空巢老人难以承受。且大多数的老人都有浓厚的归家心理,无法适应养老院的陌生环境,互助养老灵活开放,老人可以选择入住互助养老院,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居家养老,花费也较少,更符合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
4乡村振兴赋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
4.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以乡村振兴赋能农村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模式中,政府是其中的主导,需发挥出“协调者”、“监督者”和“决策者”角色,从制度、资金、舆论方面予以保障。
在制度方面,应当及早出台与互助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互助养老的法律地位,民政部门应推出《农村互助养老章程》等规章制度。从湖南省的实践来看,尽管在政府上大力支持农村互助养老,但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此,湖南省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农村互助养老管理制度》、《互助养老实施细则》等等,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邀请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互助养老,疏通监督渠道,明确监督主体,推行责任追究机制,以制度来管事、管人,推行互助化的激励机制,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结合起来,邀请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
在资金方面,要增加财政扶持,加大财政补贴,鼓励乡村地区将各类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建立互助养老场所,每年根据入住的空巢老人数量予以资金扶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设置互助养老专项基金,明确基金的筹集目标,合理规划支出,建立财务制度,定期公开资金的支出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政府还可颁布关于小额贷款、简化审批手续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拓宽资金供给渠道,邀请志愿者群体、慈善组织和企业的进入,建立完善的互助养老资金链。
另外,政府还要注意营造社会氛围,利用各类传播媒介来广泛的宣传互助养老,潜移默化改变农村老人的思想观念,鼓励子女支持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通过该种方式,还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提高各地实施互助养老的信心,为其他农村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4.2由基层组织带头推广
基层组织要立足于乡村实际,关注空巢老人养老需求,挖掘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的推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根据湖南省农村的实际,可推行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打造互助幸福院。调研空巢老人情况,为每位空巢老人建立养老档案,由基层组织负责互助幸福院的管理,统筹安排其中的财务、卫生、服务、安全工作。还可拿出村集体的部分收入补贴幸福院,配备必备的基础养老与生活起居设施;二是设置日间照料中心,以“托养所”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照料,老人才晚上回家休息,该种养老形式成本低廉、方式灵活,也有效提升了空巢老人的幸福感。日间照料中心要设置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合理规划布局,为空巢老人提供用餐、日间休息、康复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三是设置养老互助服务队伍,成立老年协会组织,为腿脚不便、卧病在床、失能失智、残疾的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基层组织可引导本地较为空闲到50~60岁左右的村民组成互助养老服务队伍,通过外出学习、聘请护理师等方式为他们传授相关的养老知识技能,确保互助养老模式能够高效进行。
4.3培育互助养老意识
农村老年人是互助养老的主体,其参与意愿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引导老年人自身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当前,在广大农村中,老年人还普遍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政府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老年人认识到“养儿防老”并非唯一选择。在我国年龄结构的改变下,老年人也要主动选择其他养老模式,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多与基层组织进行沟通,表达需求,提出养老建议。基层组织要认识到老年人是互助养老的理想闲置资源,可通过老年人之间的理念传输来渗透层级性的互助理念,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进一步挖掘农村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就湖南省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空巢老人都将养老看做家庭义务,子女也也碍于情面不愿意让老人参与互助养老。因此,基层组织需做好宣传工作,扭转空巢老人与子女的负面思想,激活老人的参与积极性,具体可通过宣传小组来入户讲解,引导空巢老人改变落后观念,使之对互助养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乡村地区借助广播、宣传栏的方式来讲解,让更多的空巢老人都能够自愿参与到互助养老中,起到正面示范作用。
4.4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
乡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关乎新农村建设,也会直接影响社会运转,要发展互助养老,还需多元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具体来看,应当邀请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团队的进入,共同为互助养老发力。非营利组织可与乡村共建互助养老服务站,利用各类公益活动为乡村互助养老筹措物资,共同助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可有效减小村集体、政府部门的压力。其中的专业人士也能够为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而有效促进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要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借助各类资源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如,各个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爱心下乡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义诊、保健知识讲座等;生产老年用品的企业,定期为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捐赠老年用品,既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帮扶,也可帮助达到宣传作用,实现互惠共赢;新闻媒体可在媒体中刊登公益广告,提高整个社会的关注度,在全社会营造出敬老、尊老的氛围[4]。
此外,还要持续壮大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进入,发挥出乡村的亲缘、地源优势,在乡村内营造团结互助的友好氛围,鼓励村民们主动参与敬老志愿者服务。村委会要争取志愿者协会、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邀请上述组织定期组织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村委会还要加强与高校、医疗机构的联系,招募医疗、护理专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各个保险公司也要积极发展农村商业保险,这是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保险公司需要立足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收入、消费等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助于互助养老的险种类型,适当降低投保费用,涵盖养老、疾病、意外等险种,保险条款要做到通俗化,使老年人与子女明确具体的保障,投保手续也要简单化,各个保险公司可安排专人进入农村,引导空巢老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鼓励广大老年人树立保险意识。
4.5优化互助养老机构功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人才与资金,也为乡村互助养老机构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更多可能。针对互助养老机构,要建立健康、长远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空巢老人的权益,提升互助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具体来看,要明确互助养老机构人员的具体责任,明确指定管理层、运营层、服务层、后勤部门以及意见中心,由乡村老人共同民主选举出具有威信的管理者,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精准统计出参与互助养老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由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空巢老人的生活安排,保证其生活质量。另外,还需设置专门的意见中心,收集空巢老人的意见与建议,直接与管理层沟通,综合各类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互助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还要持续丰富互助养老机构的内容,从当前湖南省乡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情况来看,提供的服务主要以生活照料为主,为老年人提供的精神慰藉、医疗服务较少,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仅有简单的床位和医疗器械,各类娱乐设施也少之甚少,还未能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因此,在下一阶段,还需丰富互助养老机构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探索空巢老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建立亲情服务项目,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亲情连线服务[5]。定期组织文娱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降低他们对子女的依赖。增加符合空巢老人需求的各类医疗设备,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等服务,提升疾病的发病率,以达成“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为了提升互助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还需对机构人员提供系统、专门的培训,使之全面了解机构运行模式,通过培训提供其生活照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之在服务过程中能够与空巢老人建立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身心需求和心理状态。在培训上,还要将医疗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内容,提高整个互助机构的服务水平,在遇到身体存在健康状况的空巢老人,能够及时争取救治时间,引入专业化的护理人员,提高空巢老人群体的健康水平。必要情况下,还可与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进入互助机构,为机构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还可为空巢老人申请医疗报销服务,以此来提升互助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4.6推行灵活的互助养老模式
灵活化的互助养老是与集中式互助养老不同的养老模式,颇具发展潜力,根据农村地区的情况,可以推行两种互助养老模式:一是全时参与模式。选择全时互助养老的空巢老人可以享受到饮食活动、精神娱乐、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互助。按照国际现行标准,可根据空巢老人的身体情况将其划分为健康组、轻度失能组、中度失能组以及重度失能组,在精神娱乐方面,统计各个组别老年人需要参与的文娱活动类型,首先为重度失能组安排活动,其次考虑中度和轻度失能组,最后为健康组提供文娱活动。针对无法参与的空巢老人,可以组织看电影、看电视等活动;在家政服务方面,由健康组、轻度失能组帮助其他组别完成室内走动或者简单的医疗服务。相较而言,重度失能组缴纳的费用要高于其他组别,重度失能组老人的子女可定期抽出空闲时间,为其他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服务时长可抵扣老人的费用支出;二是闲时参与模式。闲时参与模式适合于身体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具体可以借鉴“时间银行”的积分方式,根据其参与服务的时间记录积分,相应的积分可以兑换餐食或其他的养老服务。
5结语
解决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互助养老模式有着明显优势。针对当前湖南省空巢老人的养老诉求,需从政府、村社、社会力量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利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各类优势资源来推行互助养老,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 郭思佳.农村互助养老内在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193-200.
- 刘涛,姜泽臻.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动因、实践类型及其优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2(4):54-60.
- 文丰安.农村互助养老:历史演变、实践困境和发展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05-113.
- 杨虹.农村互助养老的现实基础及优化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21(12):74-75.
- 王铄.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9(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