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024-07-17罗斌
摘要:在国家的倡导和推动下,各学术期刊正积极探索刊网融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从“专业学术”到“大众阅读”转化的问题、如何调和“慢”出版与“快”传播之间矛盾的问题、如何让编辑由“线性思维”迈向“互联网思维”发展的问题、如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等4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学习机制,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新时代学术期刊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刊网融合发展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TP18
ResearchontheRol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Facilitating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AcademicJournals
LUOBin
SchoolofForeignPoliceAffairs,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91China
Abstract:Undernationaladvocacyandpromotion,variousacademicjournalsareactivelyexploringtheintegrationofjournalsandtheInternet,whichhasachievedcertainresults,buttherearealsosomeproblemswhichmainlyconcentrateonfouraspects:howtotransformfrom"professionalacademic"to"massreading",howtoreconcilethecontradictionbetween"slow"publishingand"fast"dissemination,howtomakeeditorsmovefrom"linearthinking"to"Internetthinking",andhowtotakeintoaccountsocialandeconomicbenefits.Withitspowerfuldataprocessingcapabilitiesandintelligentlearningmechanisms,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canprovidenewsolutionsfortheseproblems,soastohelpacademicjournalsachievebetterintegrateddevelopmentinthenewera.
KeyWords:Artificialintelligence;IntegrationofjournalsandtheInternet;Development;Academicjournal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期刊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国家提出刊网融合战略,要求期刊与网络深度融合,丰富内容,多元化传播,以适应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1]。政策上也鼓励期刊单位探索与网络技术结合,提升内容生产和传播效率[2]。人工智能以强大的数据处理、用户洞察和自动化能力,成为刊网融合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能助力期刊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内容推荐。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加速期刊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1刊网融合的政策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影响力,积极推动刊网融合,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促进其发展。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政策,明确传统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方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利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深度融合[4]。随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文件,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规范刊网融合,政府出台系列制度和规定,强调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期刊出版单位与科技公司合作创新。各级政府还通过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刊网融合项目的实施[4]。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保障,还激发了出版和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
2学术期刊开展刊网融合工作实效
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我国刊网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开发移动应用、与数据库合作等方式,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以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社会治理》杂志为例[5],该杂志在2018年6月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改造升级。在此次升级中,“多媒体部”更名为“新媒体部”,并构建了一体化的内容平台,创新性地打造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新媒体内容体系。同时,该杂志还建立了媒体合作传播机制,通过与知名数据库和主流网站的合作,以及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多种媒介的传播力量,提升了传播效果,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内容推送方面,《社会治理》杂志充分发挥了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创建了“一次生产+多文体呈现+多渠道推送”的高效内容分发模式。
除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同时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及时发布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自然》杂志还推出了移动应用,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最新科研成果,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与读者互动,及时解答读者疑问,增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和沟通。《科学通报》杂志就与中央电视台及多个科普网站合作制作了多期科普节目与活动,将复杂的科学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这一系列的媒体融合发展举措,不仅为纸质杂志的内容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更在疫情防控期间,确保了最新的思想观点和国家政策能够迅速、广泛地传达给大众。这些创新性的改变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热烈欢迎,杂志的订阅用户数量因此急剧上升,其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
3学术期刊在刊网融合中遇到的挑战
然而也要看到,不同于一般期刊,学术期刊在刊网融合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挑战,
首先,学术期刊面临着将“专业学术”转化为“大众阅读”的难题[6]。鉴于学术期刊的高度专业性及其在学术界的特定传播范围,其论文往往蕴含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推论,需要深度阅读和解析。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已显著偏向碎片化、浅层次阅读模式。因此,对于期刊编辑而言,在媒体融合中如何巧妙地改编或重构学术论文,以迎合公众的新阅读习惯,进而将学术期刊从小众领域推向更广泛的公众视野,成为一项巨大挑战。
其次,学术期刊还面临着出版周期与传播速度的矛盾。尽管与新媒体的结合已使学术期刊突破传统传播限制,但其出版周期仍较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与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学术期刊面临的另一项重要挑战是如何将出版流程优化,以实现更快速的传播,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7]。
最后,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还需应对从“线性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的挑战[8]。传统学术期刊编辑习惯于线性工作流程,注重严谨但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而新媒体要求编辑具备互联网思维,即灵活性、用户中心、内容聚焦和传播速度,以快速响应碎片化信息、满足粉丝需求和迅速传播内容。这一转变需要编辑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以应对新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
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面临从追求社会效益向兼顾经济效益的转变挑战。通过与新媒体融合,学术期刊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发行量增长、合作项目增多等。但目前与新媒体融合的经营模式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4人工智能辅助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作用
当前,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学习机制,为学术期刊破解以上四个在“刊网融合”中遇到的难题。
4.1助力向“大众阅读”的转化
人工智能通过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分析能力,为学术期刊解决了将“专业学术”转化为“大众阅读”的难题。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可自动识别并解释学术论文中的复杂术语和概念,然后将其转化为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这样,原本晦涩的学术内容就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此外,人工智能还能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反馈,进一步优化内容呈现方式,提升大众的阅读体验和满意度。由此,人工智能不仅促进了学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还加强了学术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1.1实现自动化的摘要与解读
人工智能结合TF-IDF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如GPT、BERT等,能够智能识别文本关键信息并生成简洁摘要。该技术首先将文本中的重要词汇通过TF-IDF等方法筛选出来,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理解文本内容并生成新的摘要句子[9]。此外,它还能将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转换为更通俗的表达,使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专业内容。例如:一篇深奥的量子物理论文,通过该技术,其主要观点可简化为:“新研究发现利用量子纠缠可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此技术在新闻、科技及法律文档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4.1.2利用概念映射技术实现学术术语通俗化解释
人工智能可利用概念映射技术,将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用语。该技术涉及收集专业领域和日常语境的相关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10],如词嵌入或预训练语言模型,将数据转换为向量表示。然后,提取关键概念特征,计算相似度,找到最相似的概念对进行转化。例如:医学术语“动脉粥样硬化”可解释为“血管壁积累脂肪等物质,像水管内壁的水垢,阻碍血液流动”。此方法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专业内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4.1.3学术论文可视化与动态模拟
对于一些涉及复杂数据或理论模型的学术论文,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可视化的图表或动态模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人工智能实现可视化与动态模拟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出实验数据、统计数据、模拟数据等,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格式化,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可视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和库将数据以图表、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Python中,常用的可视化库包括Matplotlib、Seaborn、Plotly等。动态模拟也是类似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直观地降低阅读难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数据和现象。
4.1.4赋能个性化解读
基于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兴趣,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论文解读。例如:一个对天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一篇关于恒星的学术论文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与该读者兴趣点相关的解读和背景知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2助力缩短出版周期
如前所述,缩短出版周期能够更有效地增进传播效率,更契合新媒体的特色。尽管学术期刊中内容难以提速,学者需要时间分析整理其学术成果,但在稿件编审环节,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一定提速作用。
4.2.1辅助编审流程
人工智能能够自动化处理大量繁琐的编辑和审稿工作,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基于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自动审稿系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稿件进行评估,避免了传统审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延误。这不仅可以缩短审稿周期,还能确保审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虽然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看,自动审稿尚不成熟,处理复杂语言结构和深入理解学术内容方面仍存在挑战,例如对于某些涉及隐喻、讽刺或专业术语的文本,自动审稿系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其含义和重要性,但通过机器学习最终必将克服这一缺陷。
4.2.2提供热点选题
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和挖掘方面的强大能力也能为编辑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大量的学术论文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学术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为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提供参考。这有助于编辑部更加精准地确定期刊的定位和方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2.3实现高效约稿
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编辑进行约稿工作[11]。通过分析作者的科研成果、学术背景和写作风格等因素,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匹配适合的作者进行约稿,从而提高约稿的效率和成功率。
4.2.4减少人工干预
在出版流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排版、校对和发行等环节,进一步减少人工干预的需要,缩短整个出版周期。
4.2.5构建智能交互系统
人工智能还可以构建智能交互系统,快速收集读者的反馈和意见,使编辑部能够及时调整出版策略和内容,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有助于编辑部做出快速响应,减少不必要的修改和返工时间。
4.3助力编辑转变工作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技术不仅优化了编辑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编辑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提升了他们的互联网思维。
4.3.1改进编辑流程
从工作流程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模式。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需要手动筛选、审核和整理大量的稿件,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然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编辑人员可以实现对稿件的自动分类、筛选和初步审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进行版式设计、关键词提取等工作,进一步减轻了编辑的负担。
4.3.2提升审稿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也提升了编辑工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传统的审稿过程中,编辑人员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稿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对稿件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4.3.3促进编辑互联网思维
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变编辑工作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编辑人员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用户至上、数据驱动、快速迭代和跨界融合等理念[12]。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编辑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偏好,从而以用户为中心,策划和推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也使编辑人员更加注重数据的价值。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哪些内容更受欢迎,哪些推广策略更有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数据驱动的思维方式,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助力构建学术期刊盈利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学术期刊行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机会,同时也优化了传统的盈利模式。
4.4.1有助于学术期刊实现精准营销[13]
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以及学术需求等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术期刊更精准地定位目标读者群体,并推送相关的学术内容和广告。这种个性化的营销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的阅读体验,还增加了学术期刊的广告收入和订阅费用。
4.4.2推动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在线阅读和获取学术资源。人工智能技术为学术期刊提供了数字化出版和发行的解决方案,如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这些数字化产品不仅方便了读者的获取和使用,还为学术期刊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4.4.3为学术期刊提供了创新的增值服务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术期刊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工具、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以及智能文献检索等服务。这些增值服务不仅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还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付费使用,从而增加了盈利渠道。
4.4.4有助于学术期刊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术期刊将内容翻译成多种语言,扩大读者群体和市场份额。这不仅增加了学术期刊的订阅费和广告收入,还提高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结语
人工智能在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学术期刊向更高效、互动和普及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学术期刊需继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传播效果与影响力,适应数字化时代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姚眉平.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J].红旗文稿,2019(6):10-11.
[2] 肖宏,赵岩.刊网融合助力学术期刊传播:以中国知网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5):593-600.
[3]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N].人民日报,2019-01-26.
[4] 胡志刚.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优惠政策供给巩固地市主流媒体阵地[J].新闻前哨,2023(21):65-66.
[5] 黄曦瑶.高校学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23,28(6):133-137.
[6] 毛丽娜.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1(11):73-75.
[7] 费飞.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以高校学报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7):68-71
[8]叶向明.学术性期刊培养学者型编辑的探讨—基于刊网融合的视角[J].传播与版权,2018(5):20-21
[9]夏雪,闫恩来,李喜武.Transformer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综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4(3):124-128
[10]李春涛,闫续文,张学人.GPT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一个基于Stata的集成命令用法介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7(5):197-216.
[11]明月,刘智勇.人工智能对专业科技期刊发展影响的展望—构建专业领域新型学术共同体平台[J].天津科技,2024,51(1):96-99.
[12]刘长发.持续赋能媒体深融的五种互联网思维——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为例[J].中国记者,2024(3):57-60.
[13]袁慧茹,申苹.浅谈人工智能应用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24(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