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路网规划探析
2024-07-17孙亚南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突出,规划慢行交通是社会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滇中新区慢行交通规划为载体,阐述慢行交通网络规划,规划提出绿道网、交通网、生活网的慢行交通概念。绿道网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要功能。交通网串联城市组团以通勤功能为主,多沿市政道路设置。生活网以游憩、健身、交流为主,沿人文景观布置串联景点,以城市支路为主。同时规划给出慢行网络的建设标准。同时对城市慢行规划与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慢行交通慢行路网绿道网交通网生活网
中图分类号:U491
AnalysisofthePlanningoftheUrbanSlowTrafficNetwork
—TakingtheNewCentralRegionofYunnanasanExample
SUNYanan
Kunming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Group)Co.,Ltd.,Kunming,YunnanProvince,650100China
Abstract:Withpeople’sincreasingdemandforhealthy,greenandlow-carbonlifestyle,planningslowtrafficisanimportantmeasure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raffic.ThispapertakestheplanningofslowtrafficintheNewCentralRegionofYunnanasthecarrier,expoundstheplanningoftheslowtrafficnetwork,andputsforwardtheconceptsoftheslowtrafficofthegreenwaynetwork,trafficnetworkandlifenetwork.Thegreenwaynetworkreliesonandisbasedonnaturalelements,connectsurbanandruralrecreation,leisureandothergreenopenspace ;withrecreationandfitnessasitsmainfunctions.Thetrafficnetworkconnectscitiesingroups,mainlywithcommutingfunction,anditismostlysetupalongmunicipalroads.Thelifenetworkismainlybasedonrecreation,fitnessandcommunication,andscenicspotsarearrangedalongtheculturallandscape,mainlyonurbanbranchroads.Atthesametime,theplanninggivestheconstructionstandardoftheslownetwork,whichhasa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urbanslowplanninganddesign.
KeyWords:Slowtraffic;Slowtrafficnetwork;Greenwaynetwork;Trafficnetwork;Lifenetwork
倡导慢行交通的思想根源为永续发展、和谐城市、绿色交通、低碳交通、交通安宁化[1]。慢行交通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交通方式[2]。慢行交通系统兼顾出行、休闲、健身、游憩、交流等目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可概括为交通性功能与休闲性功能两个方面。随着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慢行系统在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当前在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人们对健康、绿色生活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本文以滇中新区慢行交通规划为例,探讨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及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1规划概述
规划范围与《云南滇中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规划控制范围一致,包括嵩明-空港片区和安宁片区。嵩明-空港片区:核心研究范围为大板桥街道、嵩阳街道、杨林镇,扩展至嵩明-空港片区全域;安宁片区:核心研究范围为连然街道、金方街道、太平新城,扩展至安宁片区全域。该规划期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2现状慢行交通设施分析
目前,区域内城市干道基本都设有独立非机动车道,支路多数为机非混行,独立非机动车道道路占比约为33%;绝大多数道路设置有独立人行道,占比超过87%。各级道路均设置交通慢行系统,但存在节点慢行不连续、慢行设施不满足标准等问题。具体如下。
(1)区域慢行系统不完整:嵩明-空港片区以及安宁片区均存在慢行系统不完整的情况。新建成区慢行网络较为完善,老城区以公路、乡道为主,慢行系统不完整,新、老城区均缺乏慢行设施的衔接。
(2)部分慢行设施不满足规范要求:部分道路人行道宽度不足2.5m,部分非机动车道不足2m,且机动车占道现象较普遍。
(3)非机动车接驳设施弱:嵩明-空港片区在及职教园区及空港组团有相对完整的接驳设施,可满足非机动车接驳需求。安宁片区由于地形高差较大,非机动车接驳设施较少,以私人电瓶车为主,共享自行车普及程度较低。
(4)慢行系统缺乏特色:滇中新区自然环境优越,有良好的景观风貌,特别是安宁片区,地形起伏,富有趣味,但缺乏慢行景观廊道设计。
3慢行交通网络规划
3.1慢行路网规划
综合现状条件及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两片三网”的慢行交通网络。“两片”是指空港-嵩明片区、安宁片区;“三网”是指绿道网、交通网、生活网。绿道网络建立在自然元素之上,并将这些元素作为其构建的核心,连接着城市的娱乐和休闲空间以及乡村的开放绿地。主要服务于居民的娱乐活动和身体健康,同时促进了市民的环保出行和生物的移动路径。交通网串联组团以通勤功能为主,多沿市政干道路设置。生活网以游憩、健身、交流为主,沿人文景观布置串联景点,以城市支路为主。
3.1.1嵩明-空港片区
嵩明-空港片区构建环城、内通、外延的“田字形”绿道网。环城绿道串联文物古迹、自然河流、水系,形成景观多样、内容丰富的百公里环状。内通绿道兼顾片区内部水系、绿地景观及生活需求,规划一横一纵的慢行通道。外延绿道加强与主城景区联系,向西串联野鸭湖、金殿等旅游景点。利用片区市政主、次干道串联城市组团,构建“七横四纵”的通勤性交通网。“七横”为长港南路、长港路、长天快速路、哨关大道、军长路、长扬路、G213,“四纵”为兰茂大道、嵩昆大道、空港大道、云瑞路。慢行生活网托城市支路,串联各个文化景观节点,以符合居民对于休闲、身体锻炼以及社交互动的日常交通需求。
3.1.2安宁片区
安宁片区打造“两环两射”绿道网。外环指串联公园、山脉等绿色开敞空间,打造一条让市民亲近自然、让人文流淌的60km环城绿道。内环指连通主城各大公园营造绿色出行环境。两射指向北依托螳螂川,通达青龙峡;向东与环滇绿道连通,畅游滇池,联络主城。以安宁主城市政干道为主,兼顾其他组团,形成“一环多射”的通勤性交通网,主要构成道路为北部东西大道、石安公路、珍泉路、川北路、屯钢路、屯南路、城南大道、安县大道、新G320组织线路、萨马兰奇大道、奥林匹克大道、和平大道、友谊大道。慢行交通网依托主城区支路,串联人文景观,满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娱乐休憩、体育锻炼以及社会交往的交通出行需求。
3.2绿道网建设要求
3.2.1功能要求
绿道网的设计应着眼于满足公众的休闲及健身需求,通过整合城乡的绿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与自然互动、进行游憩和体育锻炼的环境和路径,同时推广一种健康的生活模式[3];具有绿色出行功能,与公交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模式互相衔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绿色出行选择,增强了城市绿色出行的多样性[3];有生态环保功能,能够促进土壤稳定和水分保持,同时具有清洁大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能力,并为野生生物提供必要的栖息地以及迁移路径[3];有社会与文化功能,可实现城市与乡镇居民区、公共区域以及历史与文化地标的互联,可保护和利用文化传统,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3]。
3.2.2选线原则
绿道网的选线应顺应自然肌理,尊重山、海、河、林为一体的自然本底,充分考量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空间布局的特征,以实现绿道网络的布局与城市的空间构架和纹理之间的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一致的效果。串联发展节点,以公园为重要绿色开敞空间,以水为脉,串联各级文物、古迹、遗迹、历史文化等,形成“碧水链翠珠”的绿道格局。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公共空间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公园景区规划等有效衔接,规避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殡葬设施等邻避设施。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村落通道、农田小径、旅游路径以及公路等交通网络的潜能,在确保绿道用户安全的基础上,少开挖、少征地、少拆迁,集约利用土地,降低建设成本。
3.2.3选线要求
(1)绿道应加强与市政道路的紧密衔接。通过设置绿道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紧密衔接,衔接路网间距不宜大于300m。公共活动型绿道与市政道路的衔接开口间距不宜大于150m。外环绿道结合周边路网与主要交通吸引点进一步加密设置出入口,在出入口附近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骑行。
(2)绿道应串联融合人流吸引点的滨水湖畔,公园绿地、人文景观等休闲空间的内部道路。绿道的布局应与城市水系和地形特征相结合,并尽量向城市中心延伸。这些绿道不仅需要与城市的公园、绿化带以及公共领域形成互动,并且相互连接,构成网络,以增强和优化步行及自行车的交通系统[4]。为市民提供更适宜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同时为休闲娱乐活动营造更加宜人的空间。
(3)绿道应增强跨水域、铁路以及高速、快速路等的慢行连接。景色宜人的滨水空间,应注重滨水两岸的慢行联系与沟通,加强滨水空间慢行桥梁的设置,提升两岸沟通联系。在规划新的桥梁和隧道,尤其是那些跨越关键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设施时,应当考虑与慢行交通需求相结合,并评估同步建设专用于步行和自行车的通行路径的可能性。同时,在确保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合法使用的基础上,可以适度调整现有道路和桥梁中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及坡度标准,以适应非机动交通工具的运行,从而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提供更多跨越通道。因铁路、高快速路等阻隔导致步行/骑行绕行的,通道间距宜控制在400~800m之间。
3.2.4断面推荐
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自然和人工植被,增设与城市景观风格协调、统一的特色慢行绿道。
3.2.5配套设施
绿道的建设应当包括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以及标识设施。服务设施的布置应当考虑到绿道的等级划分、类型、地理位置以及当前状况等多种因素。在规划时,应优先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同时对新增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有效补充和提升城乡居民的休闲与游憩空间,确保市民能够安全、便捷地使用这些空间。市政设施需依循合理的规划布局、确保使用的安全性、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并且提供便捷的维护与管理。此外,它们应与城镇及乡村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有效整合,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设施资源。标识设施应充分考虑并融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脉络、文化传统以及民俗习惯等地区特性。在材料选择上,应当注重生态友好与能源效率,确保其构造材料的环保性。同时,这些设施应在视觉上与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其他指示标识形成鲜明对比,并且与邻近的环境和谐共存。
3.3交通网建设要求
3.3.1断面优化
交通网主要依托城市主、次干道慢行系统。现状慢行设施不完善道路应结合慢行需求及道路断面宽度,适时增设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对现行道路的横断面进行重新配置,优化布置慢行系统,满足慢行通道建设要求。城市快速路断面优化如图2所示。城市主干路断面优化如图3所示。
3.3.2配套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同步规划设计慢行通道配套设施,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照明设施、完善通信网络、给排水等市政配套设施。
3.4生活网建设要求
3.4.1断面优化
生活网建设需完善城市支路网慢行系统,同时融合完整街道设计[5]理念,利用道路两侧街区,分流行人,让行人走进街道。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强调街道的人文特性,对城市基础设施、景观设计、街边建筑以及历史风貌等要素执行一种有机的融合[6],提升街道活力的同时解决道路资源不足的问题。
3.4.2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建设要以人为本,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吸引城市居民选择慢行交通出行的重要因素,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群期望在中等或较短距离的移动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优质的出行环境[7]。
慢行区的规划设计宜多样化,特色化,非机动车行驶与存放、城市家具、街头小品应在道路详细规划时考虑,人行道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适当扩宽,提高慢行的舒适性。同时需提高慢行的安全性,设置减速标识、强制减速设施等,增强行人活动空间安全性,可适当增加人行横道线数量。
3.5慢行路网建设标准
3.5.1绿道网建设标准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形成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游憩、休闲的绿色通道,主要服务于居民游憩与健身活动,同时也满足居民的绿色出行需求以及促进生物迁移的多功能通道。应设置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绿道建设宽度要求如表1所示,坡度要求如表2所示。
3.5.2路网建设标准
新建道路结合区域近远期发展需要制定建设计划,2030年步行网络密度达到8km/km2,骑行网络密度达到7km/km2。2035年步行网络密度达到10km/km2,骑行网络密度达到8km/km2。改造道路需结合片区改造同步开展区域路网梳理,重点关注路网中存在的断裂点和瓶颈问题,通过路网贯通、打通断头路、道路拓宽等方式,提升路网连通,增加慢行网络密度。路网建设目标要求如表3所示。
4结论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对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滇中新区慢行交通规划从慢行交通网络规划和慢行交通衔接规划入手,根据不同片区的步行和非机动车功能定位、交通出行特征、区域人口密度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结合地方资源环境、道路条件提出慢行交通指标,规划特色绿道网、交通网、生活网及慢行衔接系统,着力打造高品质慢行区域,满足片区人们日常慢行出行的交通和休闲需求。
参考文献
[1] 宏晓.城市更新背景下街区慢行交通环境改善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2] 刘舒悦,李卓然.人本视角下济南老商埠区慢行交通优化研究[J].物流科技,2023(16):95-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12.
[4] 基于慢行优先理念的城市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上海市普陀桃浦片区为例[J].交通与港湾,2023,10(5):22-24.
[5] 黄德剑.新城核心区慢行交通规划策略与实践_以深圳市坪山中心区为例[J].智能城市,2022,8(11):55-57.
[6]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S].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1-2.
[7] 夏雨澍.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太原城市完整街道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