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4-07-17杨莹谭飞全丽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但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缺乏,给我国养老服务管理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建设,弥补我国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短缺、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能力不足的状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现状和培养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培养现代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ResearchontheTalentTrainingof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GuidanceoftheGuidingPrinciples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
YANGYingTANFeiQUANli
Medicine&TechnologyCollege,ZunyiMedicalUniversity,Zunyi,GuizhouProvince,563006China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accelerationoftheagingprocessinChina,
theissueofagingis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butthelackof
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talentshasbroughthugechallenges
tothe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industryinChina.The20thCPC
NationalCongressproposed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ahealthy
China,pursueaproactivenationalstrategyinrespondtopopulation
aging,developelderlycareprogramsandservices,andprovidebetter
servicesforelderlypeoplewholivealone,soastoensurethatbasic
elderlycareisaccessibletotheentireelderlypopulation,anditaslo
proposedtoinvigorateChina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anddevelop
astrongworkforceforthemodernizationdive.Therefore,universities
need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heprofessionaltalentsof
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soastomakeupfortheshortageof
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talentsandthe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abilityof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inChina.From
theperspectiveof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thisarticlestudies
thecurrentsituationandtrainingmeasuresofthetalentsofelderly
careservicemanagement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imingto
providestrongguaranteesforcultivatingmodernelderlycareservice
managementtalentsandusefulreferences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industry.
KeyWords: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Elderlycareservicemanagementmajor;
Personneltraining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但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缺乏,给我国养老服务管理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健康中国,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鉴于此,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对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现状和培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目前,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缺乏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人员配备、教学与实践脱节、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于教育部门响应速度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实践环节,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等培养措施,以提高学生实用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行业人才匹配度,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
高校养老服务专业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养老机构管理和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老年护理、康复保健方法和技巧,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人文和职业素养,毕业后能够在各类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等领域从事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老年健康促进、老年机构管理、老年健康教育、老年产品研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多年来,在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在培养目标中更注重老年基础护理的能力培养,而缺失了老年常见病学、老年人身体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同时也缺少对养老服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虽然能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实践运用却稍显不足,所以通过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真正从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等方面建立起“懂医、通护、精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医”“护”“管”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以补齐人才培养短板,有效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各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养老行业及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不匹配,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1.2缺乏相关课程设置
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缺乏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单一”的养老服务管理模式(注重护理技能操作),在培养能力上缺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医学、老年护理、管理运行三项知识技能的培养体现不足,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方面的需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围绕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方面、养老机构的运行方面设置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许多高校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同时课程设置中缺乏实际操作性及实用性,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较少,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养老服务技能及养老服务管理知识,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胜任[2]。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缺乏及不合理也会导致学生对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认知不足,对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发展缺乏深刻的了解。
1.3缺乏专业教学人员配备
缺乏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教学人员的配备是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接人,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在学历教育层次中尚未设置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以上的层次教育,大部分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师资为护理专业、社会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背景,部分教师是在课程任务下发前通过自我学习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或前往养老服务中心进行顶岗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3]。这些师资的组成导致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缺乏既有老年护理理论和老年生活照料技能,又有老年医学知识,同时又有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的专业师资。部分专业教师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未充分走访调研养老服务管理行业,实践经验欠缺,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另外,行业急需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也很难被吸引到高校兼任教学人员,这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1.4教学与实践脱节
在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环节的开展。因为在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中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掌握老年照护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老年医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养老服务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目前,大多数高校因复合型师资的缺乏而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1.5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较快
随着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人才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要求多元化的应用型的人才,以适应当前的行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应聘者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老年生活照料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时对老年医学、养老机构服务、运营、管理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3da726500b3bde61e79178b28ab0fe15求[5]。然而,目前高校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制定中,在养老服务机构的走访调研的力度不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不够,未深入企业及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用人需要。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很多高校开设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1.6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响应速度滞后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已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随着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养老服务管理方面的响应速度过慢,例如:教育部门在调整和推进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落实上相对滞后。当前应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要为基础进行分类培训,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退休人员的技术水平[6]。另外,一些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制订多年,但是难以及时更新和调整,不能够适应养老服务行业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行业的发展。
2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养老人才培养措施
2.1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党的二十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但人才和创新需要完善的教育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养老服务管理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不断地转型和升级中,需求和职业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应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政策法规等知识,而实践教学则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增强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养老模式的背景下,以医养结合机构岗位需求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切入点构建“懂医、通护、精管理”课程体系。注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重点实施专业性课程的设置,同时设置好综合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原来单一的以老年生活护理能力、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及老年人疾病照护能力提升为主的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为以老年人为中心,以老年疾病与用药指导及老年护理、老年康复等专业操作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养老服务管理及养老机构管理能力培养、兼顾医疗护理行业标准与养老服务行业标准,遵循课程考核与职业等级认定考核互通的原则,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临床治疗性护理、强化老年日常基础护理;培养学生“医、护、管”结合的临床思维能力,借鉴工商企业管理内容,强化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的特征、提升医疗规范性,通过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医、护、管”结合的管理能力[7],从而达到课程体系的完善设置。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根据课程体系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需要突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机构运营管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懂医”课程模块中重点了解并掌握老年疾病的诊疗,课程模块主要以临床医学概论、老年康复学、老年疾病与用药指导等课程构成,通过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老年疾病的诊断、用药指导及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同时,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拓展知识面。
“通护”课程模块设置由老年生活照料、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照护、护理综合技能等课程构成,通过老年相关护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老年生活照护能力、老年康复保健能力、老年心理护理能力及老年疾病照护能力。
“精管理”课程模块设置由企业战略管理、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构成,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管理规划和组织能力,良好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为社会的养老服务和管理事业作出贡献[8]。
通过增加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养老服务行业服务。
例如:在高校开展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高校可以设置“懂医”课程模块,主要由临床医学概论、老年康复学、老年疾病与用药指导等课程构成;“通护”的课程模块设置由老年生活照料、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照护、护理综合技能等课程的构成,提高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精管理”课程模块设置由企业战略管理、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构成,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要完善课程设置,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养老服务管理多种技能、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2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要强化实践环节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强化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实践环节。这一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和操作技能的辅导,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深入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9]。
例如: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养老服务专业可以通过与养老机构、社区等行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拓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前往养老示范基地、养老示范社区进行实践、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岗位对接,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获取渠道,实现校内理论、校外实操技能与实际生活照护工作相对接。此外,高校还可以依托政府,联合企业、校企共建集“培训、研发、教学、服务”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管理实训基地、拓展校内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多元化实验室、模拟养老服务场景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10]。同时,与校外社区共同建立老年人社区服务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到社区、养老院等实地参与养老服务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3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要加强与行业的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协同发展[11]。加强与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合作,学校可以让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人才需求,从而更好地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具体来说,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与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组织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实习、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等方式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行业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加强与养老服务管理行业的合作是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之一。
3结语
党的二十大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服务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相关课程设置、缺乏教学人员配备、教学与实践脱节等。因此,在党的二十大引领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善。本文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和与行业的合作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根据需求培养专业性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希望能够以此来加强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和投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号召,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积极做好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大学,2021(2):121-122.
[2]李卓.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85-86.
[3]张俊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54-57.
[4]孙茜宇.席萌菲.老龄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3(13):141-143.
[5]郑函,王梦苑,赵育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4):512-515.
[6]张烨,汪玉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42-45.
[7]贾浩洋,晁英,陈卫荣,等.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2):2172-2173.
[8]臧少敏.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1):29-33.
[9]高琪,李颖,张飞.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34-237.
[10]乔记兵,李卫峰,程琳,等.公立医院医养融合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5):90-92.
[1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7):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