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

2024-07-17秦可殊殷程程王纪雯朱杏琳杨艳红冯霖昊

科技资讯 2024年10期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是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立德树人,响应党的二十大有关劳动精神号召的同时,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建议和措施,并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渠道进行了研究和建设。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劳动精神,帮助他们夯实走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基础,汇聚精神力量。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立德树人劳动精神劳动教育

ResearchonIntegratingtheGuidingPrinciples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intotheCultivationofLaborSpiritAmongCollegeStudentsUndertheBackgroundofFosteringVirtueThroughEducation

QINKeshuYINChengcheng*WANGJiwenZHUXinglinYANGYanhong

FENGLinhao

Shando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Yantai,ShandongProvince,264000China

Abstract:Thereportto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proposedto"fullyimplementtheParty'seducationalpolicy,carryoutthebasictaskoffosteringvirtuethrougheducation,andnurtureanewgenerationofcapableyoungpeoplewithsoundmoralgrounding,intellectualability,physicalvigor,aestheticsensibilityandworkskillswhowillfullydevelopsocialismandcarryforwardthesocialistcause".Laboreducationisasignificantcomponentofthesocialisteducational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hichrepresentsthelaborspiritualoutlookofsocialistbuildersandsuccessors.Thelaborvalueorientationandthelaborskilllevelaretheimportantcomponentsofexcellent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ndmodernspiritualqualitiesthatcollegestudentsshouldhaveinthenewera.Combinedwithfosteringvirtuethrougheducation,andrespondingtothecalltolaborspiritin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thispaperproposessuggestionsandmeasuresforcultivatinglaborspiritamongcollegestudentsinthenewera,andstudiesandconstructsthechannelsofcultivatingtheirlaborspirit,soastocultivatetheirlaborspiritinthenewera,establishtheircorrectandpositivelaborconcept,strengthentheiridealsandbeliefs,promotelaborspirit,helpthemconsolidatethespiritualfoundationofwalkingonthenewpathofmodernizationinChina,andgatherspiritualstrength.

KeyWords:Guidingprinciples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Fostervirtuethrougheducation;Laborspirit;Laboreducation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加快建设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围绕劳动教育的独特作用和综合育人价值作出重要论述。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建议党委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和落实劳动教育实施中的严重问题,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工作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流程)》,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建议引入综合教育体系。本文从协同理论的角度,将立德树人与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相结合[1],分析和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途径。

1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加强劳动教育,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对深化党的思想建设,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烟台高校为例,探讨和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新时期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方法。目的是了解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审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践行劳动精神,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2],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内涵和形态的变化,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提供宝贵参考。针对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部分高校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随机抽样法进行,共计调查312人,问卷采用线上形式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6.15%,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劳动精神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认识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

1.1大学生对劳动缺乏积极性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公共援助时往往缺乏责任感和服务感,难以在实践中落实为民服务的理念,应坚持党的领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在回答“当前自身的劳动精神现状如何”这一问题时,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的劳动精神现状认识呈现正态分布态势,有10.3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劳动精神,甚至逃避劳动;有34.48%的大学生认可劳动的价值,能积极参与劳动;有41.38%认可劳动的价值,但被动参与劳动。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被动参与劳动比例最高,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观、主动性、服务精神缺乏一定心理认同,没有形成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意识[3]。

1.2家庭、学校对劳动精神培育重视程度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4]。目前,家庭和学校对劳动精神的培育重视程度不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学业压力忽视了劳动,学生较少参与劳动。在回答“您家里的劳动氛围如何时”,有29%的受访者认为在家有浓厚的劳动氛围,有49%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劳动氛围一般,有8%的受访者认为不太浓厚。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认为大学劳动教育体系并不理想,教学活动的频率也相对较低。37%的受访者反映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劳动教育活动,仅25.86%的学校可以做到一周一次。此外,有些受访者表示学校并未设立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缺乏对劳动观念的培育。

1.3社会中没有形成浓厚劳动氛围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但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于某些错误存在或任务的落实,没有系统地感知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社会角度看,在问到“当前社会整体环境对劳动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如何”的问题时,有3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越来越重视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培养;有4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劳动精神的发扬重视程度较低,缺乏氛围。在回答“您认为当下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总体现状如何”的问题时,有31.29%的受访者认为,劳动精神普遍良好,意识较高,共鸣强烈;有48.7%的受访者认为,劳动精神总体一般,认知度较低、认同感较弱。可见,当前社会环境对劳动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浓厚的劳动氛围。

2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

2.1缺乏对劳动价值观念的心理认同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信息。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缺乏通过辩证思维理解事物的能力,易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劳动者在工作中凝练劳模精神,实现劳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耦合。今天,受社会中一些思潮影响,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质朴想法,缺乏一定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勤奋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2.2劳动实践体系构建不完善

虽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进行劳动教育的号召,全国各高校也把劳动作为一门课程排进了课表中,但与中学相比,大学时期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未能形成系统的劳动实践体系[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搭建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构建劳动教育新形态”。但是,目前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用,还不够成熟。许多大学在教育劳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对劳动实践参与积极性低。高校劳动实践性课程设计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劳动实践资源不足,高校实习设备和场所不足,不能保证劳动教学质量。劳动实践评估体系不健全,忽视了对实践结果的评估,影响学生对劳动实践的重视程度。

2.3劳动精神培育系统不健全

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劳动精神培育过程中并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没有发挥协同培育的作用。在许多家庭中,父母认为,劳动是孩子们未来应该掌握的技能,而不是培养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重要方面,家庭培育没有与社会结合,忽视目前社会中大力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的氛围,导致孩子缺乏对劳动真正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学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培养劳动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实践,使学生难以掌握真正的劳动技能,也无法真正融入社会,与社会力量结合,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真正的劳动精神。

3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对策建议

3.1提高大学生对劳动价值观念的心理认同

3.1.1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本质。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终身劳动教育,将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面貌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发挥劳动独特育人作用。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此外,也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等方式,举办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劳动主题讲座等活动,传播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

3.1.2加强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父母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理念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并且培养勤劳、踏实的品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的形成。

3.1.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尊重劳动的氛围

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其他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先进劳动事迹,树立先进劳动典型。加强对非法用工欠薪等负面现象的治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者、欣赏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3.2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劳动实践体系

在新时期,大学生缺少实际劳动经验,无法真正在思想上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价值理念。因此,只有加快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劳动实践体系,探索“以劳促全”的可行路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2.1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劳动实践的支持,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保障劳动实践体系的完善。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劳动实践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政府应为高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政策支持学校与公司、社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机会。

3.2.2学校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劳动实践体系的组织和指导,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劳动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6],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和设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实践能力。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是高质量教育的中坚力量”。培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指导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指导。鼓励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实习、就业等机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构建三方位一体化的劳动精神培育系统

3.3.1家庭树立正确观念,配合学校劳动教育

从家庭角度看,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将劳动视为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同时与学校建立联系,配合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等,做好支持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

3.3.2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与社会力量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实现知行合一”。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7],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积极与社会上提供劳动实践机会的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学校应建立劳动精神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提高劳动能力和精神素养。

3.3.3社会加强劳动精神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强化社会对劳动精神的宣传力度,加强党委领导,发挥宣传、组织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力量[8],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劳动光荣的理念,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为劳动实践创造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社会要引导他们注重考查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道德,并对人才的选拔培养进行管理。

4结语

我国历史上有重视劳动的传统。我国现行的劳动政策仍然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将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和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履行德育的基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准备。同时,培养当代学生的劳动精神,需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劳动修养,在工作锻炼中展示能力水平,认识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创新之路对培养劳动精神至关重要,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形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从理论、方法、视野等多角度创新培养途径。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念的心理认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劳动实践体系,建立三位一体的劳动精神培养系统,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能担负重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韩天骄,苏德.劳动教育的本质解构、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径:基于身体视域[J].现代教育管理,2022(8):48-57.

[2]宫长瑞,卜凡钦.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历程和经验[J].教育学术月刊,2021(12):87-94.

[3]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2021,42(10):4-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4-01-25].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5]刘向兵,曲霞,黄国萍.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化构建的学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9):30-36.

[6]陈阳阳.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7]孙英,梁涌,吕晓慧.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及本质内涵[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6):1-6.

[8]袁圣洁,李前进.历程·热点·趋势: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图景分析[J].山东工会论坛,2022,28(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