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提升策略
2024-07-17李亚萍
事业单位为谋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大关键点是加强内控与守好风险底线,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事业单位内控常见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不可轻视或忽视内控风险预警,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作为内控风险预警指引,持续提高内控风险预警水平。事业单位也应该高度重视改进绩效考核方式,将绩效考核作为内控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持续优化绩效考核环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标准,使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断提高。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提供公益服务。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已经形成“强内控”这一共识,坚持完善内控制度及做好内控工作,强调全过程防范风险与不断提高内控风险预警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该重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改进绩效考核方式优化管理流程,明确角色分工。现阶段事业单位规范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必须要高度重视内控风险预警与改进绩效考核方式。文章结合当前已有的文献资料和作者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事业单位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提升策略。
二、事业单位内控常见的风险点
事业单位经营及日常管理中存在较多内控风险,主要体现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合同业务、建设项目业务这六个业务层面。
在预算业务中,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编审及财务信息公开这些环节都可能存在着风险。以预算编制环节为例,常出现的风险是预算项目界定模糊、预算编制程序规范性不足、明细项目不够细化,若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预算,则易出现经费测算总额偏高、费用选取标准不当等风险。再以预算调整环节为例,若预算调整事项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审批,或不必要的预算调整,都会对预算调整成效造成不良影响。
在收支业务中,易出现风险点的环节主要是支出结构环节、资金支付环节、归口管理环节、支出范围和标准环节、会计档案管理环节。以归口管理环节为例,若单位的经费支出缺乏归口管理部门,则往往导致各项经费支出的管理存在“无人管”或“多人管”的问题,经费支出因此缺乏强有力的管控。再以支出结构环节为例,事业单位需要有健全科学的经费支出结构,否则难以将经济行为管控成效客观反映出来,容易发生经费支出混乱,资源浪费或资源无效配置的问题。
在采购业务中,事业单位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中都可能存在风险。在公开招标过程中,立项审批环节、招标文件制作环节kZSk7a3KXRlIywwj/T8DRUinqshO6vRa2S/h58GWYxk=、开标与评标环节都存在一定风险。在立项审批环节,事业单位应认真进行采购项目的审批,若采购项目未得到有效的审批,会直接影响到采购业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若招标失败,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诱发采购程序违规风险与采购工作延误风险,如此一来,预算进度执行与采购业务的正常开展均受到影响。在邀请招标中,事业单位可能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邀请程序或方法,严重时出现舞弊和腐败现象,对单位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开展采购业务时,若竞争性谈判方式缺乏科学性,会诱发两种风险,一是谈判结果不公正风险;二是舞弊和腐败风险。
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出现风险点的环节主要有单位现金管理,银行存款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清查程序及年检环节;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配置、登记确认、使用、收益、价值评估及处置环节。在现金、银行存款管理环节,岗位不健全,不相容制度不完善,存在财务人员舞弊的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失。资产配置、使用、收益、处置不合理,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浪费,使单位利益受损。
在合同业务中,出现风险点的环节主要有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查、合同审批与签订。在合同文本拟定环节,常见风险是合同文本的表述不当、合同文本内容要素不完整,若合同文本拟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则合同执行过程中易出现合同纠纷,直接影响合同执行的整体成效。在合同审查环节,要求单位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查,否则会导致合同文本中出现重大错误或疏漏,对事业单位的内控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合同审批与签订环节,若不能严格审批合同签订过程,则容易导致合同质量较低,甚至合同无效,给事业单位带来损失。
在建设项目业务中,项目建议书审批、招标文件设计、初步设计概算、资产移交、开标与评标、项目资金结算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以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为例,常见风险是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完整,项目投资概算和进度安排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造成单位资金浪费。再以资产移交环节为例,若项目完工后未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则会使国有资产受损。
三、事业单位内控风险预警策略
事业单位要充分意识到内控风险的危害性,并持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实际需求认真做好内控风险预警。事业单位应该着重落实以下策略。
(一)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应该对内部控制环境做到持续优化,依托内部控制环境切实加强内部监督。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章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基于内控风险预警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对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决策、执行、监督进行明确分工与规范。
第二,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理顺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功能齐备、架构简洁、务实管用、运转高效的机制体系。
第三,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机构,细化岗位职责与业务流程,明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构要全过程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第四,事业单位要将防控风险、规范运营作为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在内控风险预警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监管指标,坚持做到依法办事与依法监督,单位全体职工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在内控风险预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有效进行内控风险评估
第一,为提高内控风险预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事业单位要有效进行内控风险评估,抓好风险管控工作。在内控管理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定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动态开展内控风险评估。要重点识别内控风险的性质与危害性,确定自身的风险承受度。
第二,事业单位内控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要针对性进行内控风险评估,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事业单位在评估内部风险时,需要重点关注财务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自主创新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在财务因素中,主要关注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在人力资源因素中,主要关注职工专业胜任能力、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在自主创新因素中,主要关注信息技术适用、技术投入、研究开发;在管理因素中,主要关注业务流程、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在安全环保因素中,主要关注环境保护、职工健康、营运安全。在评估外部风险时,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关注五大因素,即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资源供给、经济形势、融资环境;法律因素主要是监管要求和法律法规;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信用、文化传统、安全稳定;科学技术因素主要是工艺改进与技术进步;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境状况、自然灾害。
第三,事业单位必须对各种内控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且需要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内控风险的监测管理,这一过程中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内控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对内控风险进行排序,确保各种内控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取得内控风险预警的理想效果。
(三)细化内控风险预警措施
事业单位在内控风险预警过程中,要落实好内控风险预警措施。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内控风险评估结果细化内控风险预警措施,主要包括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授权审批控制中,重点是明确各岗位所办理业务的权限范围、相应责任、审批程序,确定授权审批控制的程序和责任,对常规授权与特别授权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审批业务顺利开展,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事业单位应履行联签制度,或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且要建立由上至下的逐级授权审批体系。在内控风险预警的整个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预警机制,确定出各种内控风险的预警标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各种内控风险得到妥善处理。事业单位在内控风险预警中要强化内部监督,关键在于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采取日常监督措施和专项监督措施,对内控风险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检查。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筑牢与外部机构之间的“防火墙”,持续强化内控风险预警工作。
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进策略
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与问题,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至基层部门,并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管理流程,从而提高内控风险预警能力。在内控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坚持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持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内部控制体系要与绩效评价制度协调配合,从整体上优化管理流程,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在改进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时,要基于生产经营现状确定各部门的绩效指标,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提高绩效考核成效和各部门流程效率。各部门的绩效指标要来源于部门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点,并分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确保绩效指标的代表性、典型性、可实施性、可衡量性。
第二,事业单位在内控风险预警过程中,应该考虑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借助信息平台动态收集各部门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高效控制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信息平台的应用中,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也更为及时有效,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经营管理效率。
第三,事业单位要科学应用绩效考核方法,有效适应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且要保持绩效考核方法应用的动态性。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是序列比较法、相对比较法、等级评估法、目标考评法,运用绩效考核方法时,应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流程。绩效考核评价要确保独立性,不能随意更改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绩效考核评价要避免偏向经营目标。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绩效考核环境,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全程发挥好其职能优势,将绩效考核与创新成果挂钩,客观评价部门及职工的工作效率,明确绩效考核标准,优化绩效考核流程。
结语:
事业单位要重视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考核改进工作,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在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考核改进工作中要结合单位实际,善于创新,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事业单位内控风险预警和防范与绩效考核改进工作任重道远,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完善内控风险预警措施,确保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考核能有效助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