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

2024-07-14吴蓓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4期
关键词:陵园烈士陵园观察法

吴蓓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了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要求。在小学时段,我们已经学会简单描写景物,到了初中时段,学习写景物的要求自然就会变高,那么标准高在哪里呢,要如何写作才能达到初中的写作要求?现以《施洋烈士陵园》一文为例,谈谈如何描写景物。

一、主题分析

在写作的时候,要对写作主题进行分析,明确写作的侧重点,这和小学的要求是一样的。

“施洋烈士陵园”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要求写一个陵园,那么是谁的陵园呢?施洋烈士的陵园。这就意味着这个陵园是不同的,是烈士陵园,因为施洋烈士为国为民的壮举,感动天地,所以人民群众为他建了陵园,这个主题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陵园,具有纪念烈士的意义。

在描写一处景物的时候,范围不能过大,否则不容易把景物写精、写透,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二、写作体裁

描写景物,可以写说明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要注意两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不同。说明文是应用一般化的视角平视景物,对景物进行介绍,而记叙文要从情感和认识的角度去写,更强调个人感受和认识。

《施洋烈士陵园》是说明文,作者以一般化的视角,客观介绍景物的特点,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一般化的视角,并不代表完全从客观的角度介绍某一景物,只是不能过于注重“我”的感受和认识,而要强调“我们”“公众”的感受和认识。

三、写作视角

记叙文的写作视角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视角,说明文和议论文可以是第三视角,视角的选择受文体和写作主题的限制。

《施洋烈士陵园》选用第三视角,虽然这一视角镜头比较远,但是正好适合一般化的描写和叙述,有助于宣传介绍。

第三视角,适用于平视景物,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应用不带个人情绪的视角进行介绍,但是作者的感情包含在景物画面和主题中。

四、写作方法

(一)开头和结尾要略写

开头和结尾,均要略写,可是究竟如何写,才能把景物交待得完整又简略呢?

1.开头

开头要写为什么要写这篇说明文,应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可以达到这一写作要求,下定义是准确地说明事物本质的方法。如:

吃完晚饭,武汉居民纷纷去施洋烈士陵园去休闲,享受一下傍晚的闲暇时光,而在节假日开展红色教育。

对施洋烈士陵园的功能进行定义,说它既有休闲的作用,也有开展红色教育的作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让语言既简洁凝练,又具有说明的效果。

2.结尾

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可以起到增强说服力的作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可以应用“假设”“假如”等关键词,也可以不用这些关键词,但是通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是作假设。

施洋烈士陵园搬迁至今已经过了几十年,一批一批小学生接受了红色教育,一批一批小学生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或者在城市外怀念着施洋,或者在施洋烈士陵园园中休闲,施洋的红色故事也由此传播开来。

结尾除了“施洋烈士陵园搬迁至今已经过了几十年”这句以外,全部是假设,假设一小学生接受了红色教育以后,未来会做些什么。作假设这种方法,能够让作文生动形象的同时,富有韵味。

(二)正文,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描写

在写一处景物时,纵向要应用多种技巧,横向要应用多种说明方法,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详细、具体。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是对景物进行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不直接描写景物,而是描写其他人物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更好地彰显景物的特点。

施洋烈士陵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洪山南麓。施洋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进步律师,他支持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2年,施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然而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施洋被捕,于2月15日在武昌惨遭杀害。1923年7月,施洋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洪山北麓的山脚下,施洋的革命精神对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革命进步青年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报纸上纷纷发表纪念施洋的文章,并继续要求罢工。1953年,施洋烈士墓从洪山北麓的山脚搬迁到了半山腰,建为陵园,以让施洋烈士安息。

这一段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写了施洋烈士陵园的由来。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可让作文相关内容更加权威。同时也应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施洋从投身革命到被杀害,成为烈士,侧面描写他对其他革命者产生的影响,他们要求不妥协,继续革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作文更有感染力。

2.用定点观察法和移动观察法进行描写

用定点观察法和移动观察法描写事物,是按顺序描写的延伸。

施洋烈士陵园坐北朝南,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巍峨的牌楼是汉白玉建造的,几十年的风雨不曾让它改变。从入口拾级而上,便会看见施洋的全身塑像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在1995年以前,是半身塑像,现在是全身塑像。

定点观察,有助于展现景物的形态、色彩、情状等;移动观察有助于展现景物的变化。

3.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描写景物的时候,调动多种感官呈现景物,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上27级台阶,到了施洋烈士的衣冠冢,这个衣冠冢呈八边形,坐北朝南,边长1.9米,高2.5米,陵园前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纪念碑。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闭上眼,可以感受到,在那段革命风云年代,施洋烈士是如何鼓励和支持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为民众谋福利的,又是如何惨遭国民党杀害的。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将革命风云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应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先将数据列出来,然后呈现革命画卷,很有画面感。

猜你喜欢

陵园烈士陵园观察法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
走进陵园(外一首)
一种改进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