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
2024-07-13王秋莹
王秋莹
新课标提到,语文教学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习作是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教学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习作教学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视域下,习作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融入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群中,成为学生探索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习作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习作教学,就是将习作活动置于一个更为广阔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设计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明确目标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内在动机,促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在这样的教学框架下,习作不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成为学生表达思想、展现个性、探索语言艺术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参与任务群中的阅读、讨论、观察、体验等各项活动,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与同伴积极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倾听和表达,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技巧。
这些能力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力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中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此外,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还强调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全程关注,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习作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更在于通过习作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发展。在学习任务群中,将习作活动融入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中,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在完成习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训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习作任务往往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相关,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新课标强调“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师依照新课标的指导,设计与社会、文化、道德等相关主题的习作,在长期的道德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样影响学生的情感调节和自我认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智慧。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习作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全面素养的培养,它通过习作这一载体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解读课标新理念,设计习作教学
新课标提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明确其强调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核心要素。这意味着习作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写作训练,而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将阅读、口语、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与写作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得到提升。
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习作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写作要求转化为具体、有趣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下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事物或者景物”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新课标强调的“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将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观察经验紧密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或天气变化等情境,以此为素材记录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观察对象。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重视习作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在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习作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提供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下身边的美景”这一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校园内的花园、操场或周边的自然景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自己眼里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在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感受,相互启发,丰富彼此的写作内容。在写作指导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生动性,提供范文分析、词汇拓展和句式变换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完成一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习作,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结合阅读任务群,积累丰富素材
新课标提到“语文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效应”,并且在三、四年级的语文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提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阅读和习作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看出,阅读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因为有了积累的素材、佳句等,学生在习作时才能够自如表达和运用,而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物可书。
教师需要明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开展阅读任务群,为学生提供经典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多样化的文本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习其中的精巧手法,如修辞、描写、叙事结构等,并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工具。教师还要设计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习作任务,如读后感、续写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比如,在阅读完《昆虫备忘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小昆虫,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结合阅读中的描写技巧创作一篇关于昆虫的习作,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为植物做一个记录卡,记录卡上要有植物的名称、外表描述、颜色、气味等。教师通过阅读任务群为学生提供关于植物的知识性文本,如植物百科、科普文章等,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价值,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如,在本单元课文《荷花》中,作者用大量的语言描述了荷花的模样、颜色等信息,这些都是记录卡记录的素材,同时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其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语言的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内化为写作工具,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创设丰富的情境,点燃表达热情
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中,丰富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习作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任务群下创设情境,需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可以是模拟一次旅行、参与一次社区活动或体验一次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思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些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捕捉感受,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意识,鼓励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得写作的灵感和动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情境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点燃学生的表达热情,激发学生后续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为例,要求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有令人感动的、伤心的等印象深刻的事,你还记得家庭聚会发生了什么?学校举办了哪些活动?你又做了怎样的事情吗?请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以此联系生活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后续的任务中继续将习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将其整理下来,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技巧,并共同修改、分享、主动表达。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些习作经验,但仍然比较浅薄,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习作任务的过程中,继续用问题情境为其引路,指明思考方向,如“在这件事中,你自己做了什么呢?”“这件事情发生时,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详细描写事情的经过,重点锻炼学生的细节描写、修辞运用等手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整合单元化内容,协助实战习作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需要“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在整体单元化内容中,设计学习任务群,注重任务内在联系,减缓坡度,有序深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提升的态势。教师在设计习作任务时不能依赖孤立的写作指导,而是要将单元内的课文、语言知识点以及思维训练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生活万花筒”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所学课文《麻雀》《爬天都峰》中提炼出描写人物、场景、心理活动的句式和词汇,然后通过类比启发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构建写作框架,组织学生回顾整个单元中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经典段落,如《麻雀》中的第二段是作者视角的变换,从“白桦树”“林荫路”到地上的“小麻雀”,由近及远的视野顺序,描写了作者所见之景,引出记叙的对象“麻雀”。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对印象深刻事件的细腻情感。
在习作任务中,除了内容要保持单元化、整体性,习作过程中所需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也要与单元内容相整合,让学生在实战习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习作前,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或多个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写作主题,以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并借此机会加强对单元中关键性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在学生动手写作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如将人物描述、事件叙述和心理描写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作文完成后,通过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例,在这一习作中,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记录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并详细阐述它的样子、功能等。
在习作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本单元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的科普知识开展一次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语言,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构思一个新的发明,并描述它的功能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课内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表达方法和语言规范融入写作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习作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在习作中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利用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