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指向的小学音乐课堂作业实践

2024-07-13杨海燕

天津教育·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作业素养

杨海燕

随着“双减”政策的规范与落实,各个学科都在以作业改革新样态的思考与实践中带动教学,促进教学更加精准有效。本文从音乐作业现状出发,梳理出当下音乐课堂作业存在的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借助“欣赏、表现、联系、创造”四个模块,优选课堂作业内容,优化各项实践形式,总结了“五化”策略,创设了小学音乐课堂作业的学教样式,运用评价量规实现动态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丰富了理论实践,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基于小学音乐课堂现状之深度反思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在作业设计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研究的热点。调查发现,大多音乐教师和学生群体认为音乐作业不重要,或者认为音乐作业就是回家练习课堂学习的乐器或背唱需要考试的歌曲。如何设计有效、有层级的音乐课堂作业辅助音乐教学,对于很多音乐教师来说都很困惑,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体系脉络不明显: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作业”教“作业”。人音版教材编写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线索,课堂作业在教材中主要以“编创与活动”和“活页练习”的方式存在,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为就“作业”教“作业”,比较零散,缺乏与单元或课程的联系,没有关注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学习随意化,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进阶。

第二,素养抽测命题影响大:教师把目标定位在“考什么”就“教什么”。自2012年浙江省实行艺术素养监测以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教师主要着重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识性教学,习惯于用考查式的问答作业串联教学,将音乐教学当成知识的灌输,忽略了音乐“以美育人”的性质,忽视了对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第三,传统教学观念不易改:教师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常态音乐课堂教学以集体活动为主,教师习惯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期望来设计教学过程,以齐听、齐唱、齐奏、问答对话为主要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服从、跟随。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整体性的,教师无法真实判断每个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也无法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

二、素养指向的音乐课堂作业界定及研究框架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内涵,喻伯军教师说:“作业是体现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本文的音乐课堂作业界定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音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聆听、感受、体验、表现、探究、创造等多种实践活动,既有动态的、适合参与的,也有静态的、用心感悟的。音乐课堂作业伴随音乐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发展更强的能力、开阔更宽的视野,助力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从学科视角来看,以美育人是音乐课堂作业设计的核心;从学生视角来看,审美体验是音乐课堂作业操作的基本形态;从成长视角来看,动态评价是音乐课堂作业效度的重要保证。音乐课堂作业实践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音乐课堂作业实践研究框架

三、素养指向的小学音乐课堂作业之具体实践

(一)四类:小学音乐课堂作业内容来源于四类艺术实践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音乐学习全过程,因此,音乐课堂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四类艺术实践进行,每个领域的关注点都有所侧重。

1.欣赏领域的课堂作业——关注学习增量,从外显到内化。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设计趣味化、层次化、高阶化的审美体验活动,以及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转化为内在的审美感知。例如,在三年级《我和你》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四个不同的体验活动:跟着歌曲感觉自由行走;按照歌曲的节拍准确行走;听到乐句结尾的长音处停下脚步;边走边在每个乐句结尾音处加入哼唱。通过四次有增量的行走作业,培养学生对乐句的感知能力和与空间的交流能力。

2.表现领域的课堂作业——关注形式方法,从集体到个体。

演唱、演奏等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齐唱(奏)或合唱(奏)的方式存在的,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更不用说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教学了。这一领域的作业设计着重关注作业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表现的评价。如在歌曲表现环节,教师设计用悄悄话的方式唱歌给同桌听的作业,引导学生和同桌互唱、互评,用开火车接唱的方式分乐句演唱,快速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用边唱边表演的方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力。

3.创造领域的课堂作业——关注兴趣激发,从模仿到编创。

低段的音乐创造以激发兴趣和开发潜能为主,教师提供范例供学生学习模仿或学生即兴编创,如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型、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中高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还可以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如提取主干音编创歌曲二声部,用奥尔夫乐器为乐曲创作编配伴奏等。

4.联系领域的课堂作业——关注视野开阔,从单一到多元。

从一年级欣赏标题性乐曲,演唱简单短小的儿歌开始,到五、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音乐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布置单一作品的作业过渡到给同一类作品设计主题的编创实践作业,让学生综合运用所积累的音乐知识,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爱祖国》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爱国歌曲并分享交流,在六年级上册《茉莉芬芳》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地域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四首《茉莉花》的风格特点。

(二)五策:小学音乐课堂作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人音版音乐课本中的“编创与活动”和“活页习题”均是所在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练习,也是课堂作业最基本的内容参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开展问答、模仿、节奏编创、表演等作业实践。笔者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一些作业优化策略。

1.五觉联动——多样化体验策略。

调动听觉、动觉、视觉、触觉等,引导学生多感官体验音乐,结合问答听辨、画图形谱、身势律动、舞蹈等作业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四小天鹅舞曲》可以用线条、图形、动作、打击乐器等体验方式,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初步体会舞曲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乐曲A段跳一跳手指舞、画一画旋律线,感受乐句的变化。活动后,学生可以观看舞剧视频,四人一组模仿小天鹅跳舞。

在这些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全程都能积极参与,且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中发挥特长,找回自信。

2.童心童趣——趣味化游戏策略。

游戏对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例如,在三年级的钢琴独奏和歌曲《捉迷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学生感受钢琴旋律中时快时慢、躲躲藏藏的场景。还有《打花巴掌》《喜鹊钻篱笆》《摇船调》等歌曲都适合设计有趣的游戏作业让学生参与,甚至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能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加以包装,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如《母鸡叫咯咯》音组重复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用两小节旋律命名,第一组:

33  33 | 35 5 |;第二组:24  4 |35 5|;第三组:44  22 | 1- |;第一次作业教师弹钢琴,如果听到是自己的音组就站起来演唱;第二次作业教师弹奏完整的《母鸡叫咯咯》曲谱,除了第三乐句之外,其余空缺,请各小组根据演奏顺序依次起立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反应又对又快。

3.链接经验——生活化编创策略。

指导学生编创要从兴趣出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与音乐,发现并合理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探索,即兴表演和进行音乐编创,也要关注学段特征,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动物说话》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游动物园的经历,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歌词创编,而五年级学生欣赏完萨克斯曲《回家》后,教师可以引导其根据旋律走向和对家庭温暖生活的回想编创歌词,歌词编创中既要考虑节奏节拍,也要考虑旋律走向,以及是否押韵等高阶要求。另外,合理利用一些物品自制乐器也是创造性作业的一种。

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沙槌,学会并探索其他演奏方法,记住其音色特点,教师设计了四个作业:

①认一认:听辨沙槌的音色,了解沙槌的外形。

②找一找:在家中寻找合适的沙槌制作材料。

③学一学:观看教师示范视频,了解沙槌的制作方法。

④动一动:完成沙槌制作作业,跟随音乐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沙槌制作方法的视频,布置学生回家寻找材料并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完成自制沙槌的作业,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很轻松地掌握自制小乐器的方法,并快速运用到歌曲《理发师》的表演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4.指向高阶——综合化思维策略。

指向高阶的思维训练是音乐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主题探究和编创实践等作业,让学生综合运用所积累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例如,五年级《故乡》这一单元有五首乐曲,分别从不同地区、表演形式、情感方式等方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综合分析每首乐曲的特点,感悟不同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殊途同归。另外,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化作业形式,如三、四年级基本完成了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学习,期末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中外乐器的分类,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维。

5.双线并行——融合化练习策略。

在演唱和演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作业基本以小组或全班集体表演为主,缺乏针对性。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钉钉群的班级圈功能或布置作业功能,发表曲目介绍、示范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拍摄视频上传,教师再一对一点评,帮助学生改进,同时利用“数据统计”功能迅速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线上线下融合化的练习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分层,教师可以发布一些选做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唱奏能力,而且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了精准教学。

四、素养发展的小学音乐课堂作业的评价呈现

音乐课堂作业伴随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属于形成性评价,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呈现动态多元的特点。为此,笔者开发了“一加五彩虹圈”评价量表,作为对学生课堂作业情况记录评定的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指常规检查,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是否积极参与学习”两项检查,有一项不达标就不能获得“★”。“五”是指“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橡皮圈,分别对应学生的“听、唱、动、奏、创”表现情况。每课一记,学期结束后,学生就会获得一份包含学习态度和音乐能力的分项评价表,再结合期中、期末音乐会等学业成就评价,得到一份全面、真实的核心素养评价结果。

五、结语

“以生为本”理念在音乐课堂中的深入落实让音乐学习真实发生。以素养为导向,学为中心的课堂作业设计发展了“四类五策”的理论内涵,构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音乐学习链,创新了音乐课堂评价方式,结合音乐素养目标整理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层级发展序列,使学习过程成为系统有序、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更高,促进了教师成长,呈现了师生卓越发展的态势,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作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作业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