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对策建议
2024-07-12陈璨
【摘 要】 基于多个全国层面大样本调查,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前沿性和实践性不够、科研训练的供给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缺乏等薄弱环节。运用模糊集合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发现: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有4种高质量组态和4种低质量组态,不存在影响高质量培养或低质量培养的必要条件,而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和科研实训是高质量培养的充分条件,导师指导与高质量培养具有很强关联。为此,需要着眼学术前沿和学科交叉,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着眼全面覆盖和深度参与,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眼宽广视野和条件优化,提升研究生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质量提升;fsQCA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06-0047-0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6.006
【作者简介】 陈璨(1987—),女,重庆合川人,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重庆师范大学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经济师。
研究生教育肩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是世界各国高层次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综合分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调查数据(简称教科院调查)[1]、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开展的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数据(简称博士毕业生调查)[2]和全国硕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数据(简称硕士毕业生调查)[3]、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2012-2023年开展的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简称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全国层面大样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改进对策。
一、研究生培养薄弱环节分析
(一)课程教学的前沿性和实践性不够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做好准备。研究生满意度调查主要从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设置前沿性、课程实践性等方面考察了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具体评价。根据数据分析得知,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合理性和课程设置前沿性的满意度评价比较低,甚至在个别年份低于60%。2022年、2023年又增加了对课程实践性的调查,满意度评价也处于低位,分别为66.6%、68.8%,这表明目前研究生课程的合理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尚不能有效满足研究生的要求。
从教科院调查分析中发现,不同学科门类间差异最大的是“课程内容的学术前沿性”: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的学术前沿性和交叉学科/跨学科学习不足,自然科学类研究生满意度高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7.51%。其中,理学学科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学术前沿性的认可度高出哲学学科研究生17.73%。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硕博士毕业生调查显示(见表1),学硕生对跨学科课程的评价(3.47分)和实践类课程的评价(3.45分)相对较低,博士生对跨学科课程的评价(3.52分)和实践类课程的评价(3.51分)也相对较低。博士生、学硕生经常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观点和与任课教师讨论问题的均值分别为3.45分、3.47分,可见对课堂交流的评价不高,而博士生与硕士生课程区分度的评价也较低,均值为3.62分。
有学者指出,博士生课程与硕士课程有大量重复,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前沿知识与跨学科知识比重有待提升[4],研究生教材缺乏最新科研成果,重理论轻实践,内容枯燥、陈旧,应用性、创新性不足[5],导致学生所学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和现实工作的需要,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存在明显差距,紧跟学科前沿、注重创新的课程体系和优秀教材的匮乏,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
(二)科研训练的供给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调查发现研究生科研训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显示,2020-2023年期间研究生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比例超过40%,未参加过学术会议的比例在30%左右;2013-2023年期间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专业实践经历的比例较高。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严重不足。硕博士毕业生调查中(见表2),博士生、学硕生对“院校提供了丰富的课题申请机会”的评价分别为3.60分和3.62分,评价得分最低,博士生对“课题申请过程公平公正”的评价为3.84分,得分靠后。
推进学科交叉和参与前沿科研项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根据教科院调查,只有39.41%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教育的内容较多地涉及了国家的重大需求,相关认可度比博士研究生少7.46%,专业教育中交叉学科学习研究较少,在开展实质性的交叉学科学习研究上仍有很大的拓展与提升空间。部分高校的实验设备不足,科研资源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高校表现更为突出。科研能力训练不足无疑是研究生教育的“短板”,有待加强和改进。
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显示,导师对研究生日常指导存在不足,研究生对导师指导频率或时间的评价相对较低,且长期居于满意度最低点,这充分反映了导师对学生科研的指导严重欠缺。硕博士毕业生调查显示,超过30%的学生认为亟须提高导师的指导质量。当前随着研究生大幅扩招,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导师指导频率,加强导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
(三)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缺乏
研究生扩招导致宿舍供需失衡,成为热点话题。调查显示,不仅是住宿,心理健康、奖学金、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也面临挑战。硕博士毕业生调查显示,41.4%的博士生认为要提高博士生待遇,较2017年增长了12%。表3显示学硕生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申诉渠道的安全有效性的评价相对居后,分别为3.93分、3.85分。学硕生对学校资助渠道、奖助学金、住宿条件的评价分别为3.75分、3.49分、3.74分,相对较低,博士生的评价也偏低,分别为3.72分、3.61分、3.68分。这表明培养单位的管理服务保障条件离研究生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教科院调查显示,研究生最不满意的10个方面中,有7项属于教育环境维度,如就业指导和学习条件等;有超过20%的学生表达了对后勤、服务、行政工作等方面的不满意。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指导教师、管理服务等多项满意度评价中,管理服务得分相对最低。其中研究生对宿舍和就业指导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分别为55.0%和54.97%。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宿舍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住宿资源紧张,出现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的情况。
二、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从前文研究分析得知,课程教学的前沿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为此,将这五个变量作为前因条件变量,将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创新人才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分析。模糊集合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以下简称fsQCA) 是一种基于布尔代数集合论组态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展示多因素之间的组态关系和“殊途同归”,通过考察前因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充分与必要子集关系,从整体上探寻多重并发因果诱致问题发生过程[6],为此,本文选取fsQCA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梳理前述调查内容,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图1)。问卷编制完成后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修改,并在小范围内发放初始调查问卷进行试调研。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所使用的成熟量表设计出各研究变量的测量题项,对部分测量题项进行一定的修改。各研究变量及其测量题项如表4所示,6大研究变量共计19个测量题项。所有题项以Likert 5级量表来进行测量,1~5代表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想法来填写问卷,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二)信效度分析
选择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编辑问卷,将问卷链接发放至研究生班级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来收集问卷数据。同时在学校随机选择被调查研究生。在问卷回收整理中,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收到问卷共计746份,有效问卷629份,问卷有效率为84.3%。根据有效问卷得到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显示,各问卷分量表(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服务保障和研究生创新人才量表)的Cronbach's α内部一致性系数值在0.874~0.943之间,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2,均大于0.800,说明问卷信度较高,可靠性好。进一步检验量表效度,各分量表的KOM值在0.706~0.833,总体KOM值为0.951,均高于0.700,且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和AVE值均大于0.709,CR值均大于0.880,说明问卷量表有较高的聚敛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三)定性比较分析
将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服务保障作为前因条件变量,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结果作为结果变量,进一步采用fsQCA对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校准,将原始的数据校准为0到1的模糊隶属度得分,模糊隶属分数越接近1代表高隶属度;越接近0,则代表低隶属度;0.5表示隶属于和不隶属于之间的最大模糊点(交叉点)[7]。其次,进行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判断条件变量中是否存在导致结果变量发生的必要条件。再次,进行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这是分析的重点,主要探讨多个条件变量构成的组态是否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结果集合的子集,揭示各条件变量构成的不同组态引致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结果的充分性。在此,分为研究生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的组合分析和低质量培养的组合分析两个部分。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
1.变量的校准
在进行变量校准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需对每一个潜变量通过多个观测变量进行测量,如潜变量教学前沿性(TF)可通过TF1—TF3这三个观测变量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对每一个潜变量重新提供一个整体的适配值。参照以往的研究[8],用不同的符号代表每一个条件变量(TF表示教学前沿性,CR表示课程设置合理性,ST表示科研实训,TG表示导师指导,SG表示服务保障,GIT表示研究生创新人才)。每一份问卷样本相当于一个案例,最终一共形成包含5个前因条件变量和1个结果变量的629份样本案例。基于样本数据情况,并借鉴拉金(Ragin)的研究[9],选择交叉点的校准标准为0.5百分位点,完全隶属的校准标准为0.95百分位点,完全不隶属的校准标准为0.05百分位点(表5)。利用fsQCA3.1软件中的Calibrate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校准。当校准后的变量值为0.5时,需要将其转换为0.501,避免出现个案丢失[10]。
2.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一般来说,一致性和覆盖度是评价必要条件是否存在的重要指标。若前因条件变量的一致性超过0.9,同时具有足够的覆盖度(0.7及以上),则被认为该前因条件变量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覆盖度测量该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解释度,覆盖度越高则对结果变量的解释能力越强,结果显示5个单个变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9,说明不存在导致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等单个变量组合作用的结果,有理由进一步探究组态对结果的充分性影响。
3.组合分析
fsQCA的分析逻辑是频数阈值应根据样本大小设置,中小样本频数阈值取1,大样本频数阈值应大于1[11]。考虑本研究的样本数量和真值表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参考以往研究[12],频数阈值选取为3,PRI阈值设为0.9,进行组态条件的充分性分析得到构成结果变量条件组态的简单解、中间解和复杂解。参考格雷克哈默等学者的研究,本文主要以分析中间解为主,利用简单解判断变量是否为核心条件[13]。高质量培养案例的简单解和中间解如表6、7所示,共有4种高质量培养条件组态。各个高质量培养条件组态的一致性处于0.905~0.929,均明显超过最低标准0.75,总体覆盖度为0.858。该4种组态结果可视为研究生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充分条件组合。
低质量培养案例的简单解和中间解如表8和表9所示,共有4种可能低质量培养条件组态。各个低质量培养条件组态的一致性处于0.948~0.959,均明显超过最低标准0.75,总体覆盖度为0.742。该4种组态结果可以视为研究生创新人才低质量培养的充分条件组合。
遵循拉金(Ragin)和费斯(Fiss)所提出的fsQCA结果呈现形式(表10),实心圆表示条件存在,叉圆表示条件缺失,空白表示条件不重要,即条件可存在亦可缺失[14]。如果条件变量同时出现在简单解和中间解中,则认为它是核心条件,核心条件用大圆(大实心圆或叉圆)表示;如果只存在于中间解中,则认为它是辅助条件,辅助条件用小实心圆或叉表示。参照前人的方法[15]对研究得出的组态进行稳定性检验。首先,将案例频数阈值由3提高至4;其次,将PRI一致性由0.90降低至0.85,产生的组态基本一致,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较为稳健。
(1)高质量培养条件组合分析
组态1:教学前沿性*科研实训。该路径的核心条件为教学前沿性和科研实训。这说明良好的教学前沿性和科研实训能够促使研究生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07,原始覆盖率为0.788,表明该路径能够解释78.8%的高质量案例,且该组态是所有高质量组态中覆盖度最高的一个。
组态2: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服务保障。该路径的核心条件存在为课程设置合理性和科研实训,辅助条件缺失为服务保障。这说明,即使在缺乏服务保障的情况下,合理的课程设置加之良好的科研实训也能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21,原始覆盖率为0.532,表明该路径能够解释53.2%的高质量案例。
组态3: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该路径的核心条件为课程设置合理性、科研实训,辅助条件为导师指导。这说明合理的课程设置促使研究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良好的科研实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辅以高效的导师指导,从而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05,原始覆盖率为0.729,表明该路径能够解释72.9%的高质量案例,该组态覆盖度也很高。
组态4: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导师指导*~服务保障。该路径的核心条件存在为课程设置合理性和导师指导,辅助条件为教学前沿性,核心条件缺失为服务保障。这说明,即使在缺乏服务保障的情况下,合理的课程设置加之高效的导师指导,辅以较高的教学前沿性,同样能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29,原始覆盖率为0.474,表明该路径能够解释47.4%的高质量案例。
(2)低质量培养条件组合分析
对4种可能的低质量培养条件进行组态分析可知,这4个组态中,有3个组态的核心条件缺失均为教学前沿性、科研实训,这说明教学前沿性和科研实训在研究生培养的成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质量培养条件组态3(~教学前沿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服务保障)说明,学校管理服务虽然较高效,但在缺乏教学前沿性、科研实训和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培养低质量。低质量条件组态4(~教学前沿性*~科研实训*导师指导*服务保障)说明,在学校管理服务较高效且导师指导也充分的情形下,教学前沿性不够、科研实训不够,同样可能造成低质量培养。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合理、全面地考虑各方面条件的供给。
三、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和科研实训是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充分条件,可探索通过提高教学前沿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和提升科研实训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同时,导师指导与研究生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具有很强关联,要合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有4种高质量组态和4种低质量组态,培养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二)对策建议
一是着眼学术前沿和学科交叉,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坚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要求,分别设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各院校特色对研究生课程进行精细化、分层式、渐进式设置,创造条件设置前沿问题、交叉学科研究的独立课程,尽可能允许研究生跨院系和学科选择课程,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6]。将课程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任课教师要树立动态课程观念,及时跟进学界研究热点,注重对自身研究领域热点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及时将工程实践前沿技术带进课堂,将新的科研实践、前沿问题与基础理论相结合,转化为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教学内容,全面讲解最新前沿知识和技术,向研究生及时输送学术界前沿信息。
二是着眼实训的全面覆盖和管理服务的创新驱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强化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增加科研实训的学分和覆盖面,加强学术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顶层设计上突显其重要价值,将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大力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建立优质研究生科研实践资源共享体系,创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大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确保研究生都能够深度参与科研实训活动,促进创新过程“非理性突跃”和“预见性”创新特质培养。同时以管理服务的创新驱动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由传统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模式转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模式,转变行政部门的服务观,以个性化服务和柔性化管理满足研究生成长成才需要[17]。
三是着眼提高导师指导频次和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内在动力。将导师指导学生次数纳入导师考核内容,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职称晋升、奖金评定相结合,增加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投入。加强导师遴选和考核,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模式,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创造条件对研究生开展多学科导师的联合指导,有针对性提高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用具体生动的实践案例引导研究生关注前沿问题,培养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和最新技术知识,激发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形成热爱科研、追求真知的学术追求。
【参考文献】
[1]蓝文婷,罗建平.切实回应发展性需求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22-08-29(05).
[2]许丹东,沈文钦,翟月,等.中国博士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5):73-80.
[3]高耀,王洁,许丹东,等.中国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基于2021年全国硕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8):27-37.
[4]包志梅.我国高校博士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48所研究生院高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2):53-60.
[5]周已,张富晓,莫丽,等.培养创新能力的科教融合研究生教材建设思路——以《机械优化设计与案例分析》研究生教材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9):47-50+54.
[6]Jerry M. Mendel, Mohammad M. Korjani. A New Method for Calibrating the Fuzzy Sets Used in fsQCA[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8, 468:155-171.
[7]陈弘,苏倩.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5):74-82.
[8]赵保国,姚瑶.用户持续使用知识付费APP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7):96-101.
[9]Rihoux B,Ragin C C. Configurational Compar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and Related Techniques[M].Thousand Ouks:Sage Publications,2009:38-42.
[10] Distefano C, Zhu M, Mindrila D.Understanding and Using Factor Scores:Considerations for the Applied Researcher[J].Practical Assessment,Research,and Evaluation,2009, 14(20):11.
[11]彭国超,吴思远,张庆,等.社会遵从视角下的移动政务用户转移行为[J/OL].图书馆论坛:1-1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40131.1129.002.html.
[12]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06):155-167.
[13]Greckhamer, T., Furnari, S., Fiss, P.C.,et al. Studying Configurations with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st Practices in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J]. Strategic Organization, 2018(04):482-495.
[14]张明,陈伟宏,蓝海林.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J].中国工业经济,2019(04):117-135.
[15]杜运周,刘秋辰,程建青.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9):141-155.
[16]吴易林,赵金敏.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中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基于中美八所院校培养方案的比较[J].教学研究,2021(04):62-70.
[17]马永红,于妍,张飞龙.动态静态双重视角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取向、路径[J].江苏高教,2023(10):53-61.
Weaknes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Graduate Training
Chen Can
Abstract: Based on several large sample survey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re are weaknesses i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cutting-edge teaching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curriculum, insufficient suppl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lack of humanization in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By using the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 method ,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high-quality groupings and four low-quality grouping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alents. In fact, there are no necessary conditions affecting high-quality training or low-quality training, and cutting-edge teaching, reasonable curriculu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ar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high-quality training, and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supervisors' guidance and high-quality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academic frontiers and cross-disciplin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and in-depth participation to strengthen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focus on broad vi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Key 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fsQCA
(责任编辑 刘梦青)